既然仓库里没有东西,于林也就直接把面粉放在了里面,这样也能够免除了八路军干部战士们再辛苦搬运。
第一间仓库里从地面直到屋顶,全部堆放着一袋袋的面粉,足足存放了接近两一千三百吨面粉,最后也只是留下了门口的一块空处,于林才停了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于林直接把一万吨面粉全部一一堆放在了仓库里,第一排仓库里就存放了接近八千吨面粉。
第二排仓库里除了堆放了两千多吨面粉,于林还拿出了上百吨的花生油、豆油和香油,以及两百多吨各种腊肉、两百吨的猪肉,其他的三间空仓库里则是全部堆放着土豆。
龙司令和钱政委以及安安静静地站在后面的那些八路军干部战士们都是一脸的欣喜之色,如今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不容易,平时干部战士们几乎很少有机会吃到一点儿荤腥,可是今天亲眼看到了这么多的各种腊肉和猪肉,不少人都已经忍不住吞咽起了口水。
现在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腊肉还能够存放一段时间,可是这些鲜肉肯定得马上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否则不要说到了明天就会变质,于是钱政委马上命令战士们分头把一部分鲜肉和土豆分头送往附近的部队,同时命令司令部驻地的各个炊事班,今天晚上就给所有的干部战士们改善伙食,另外还让人通知蔡家崖村互助会的干部,马上给村里每家每户分一斤猪肉。
于林可不会关心这些事情,他在龙司令的陪同下,来到了第三排仓库前,把刚才答应送给晋西北军区的所有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都堆放在了仓库里,至于那些迫击炮、榴弹炮和八辆轻型卡车,则只能临时放在了外面的大街上。
龙司令看着一门门崭新的火炮,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向着于林表达着感激之情,要知道他们晋西北军区除了有一些从小鬼子手里缴获的迫击炮和为数不多的六七门山炮、野炮,真得没有啥重武器了,如今有了于林赠送的这批火炮和武器,龙司令相信足以让自己的部队实力出现一个质得飞跃。
晒场上有着上千名八路军干部战士以及闻讯赶来帮忙的那些村民们紧张忙碌,一辆辆装满玉米的独轮车,络绎不绝地来回穿梭,等到储物袋里的十万吨玉米颗粒全部倾倒干净,晒场上出现了一座接近六七米高的金黄色玉米颗粒小山。
于林看了一眼手表,此时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多了,当即跟龙司令和钱政委交代了几句后,驾驭着“逍遥居”径自离去。
看到已经消失在天际的“逍遥居”,龙司令点上烟斗,狠狠地吸了一口后,才看向身旁满脸笑容的钱政委:“老钱,你说我们是不是在做梦?”
钱政委哈哈笑着说道:“行了,你就得了便宜还卖乖啦,咱们该回去好好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赈济灾民工作吧,人家于观主既然相信咱们,我们也绝对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信任,咱们马上召开紧急会议,除了安排赈灾工作,还有就是马上把这些武器弹药分发到下面部队。”
于林驾驭着“逍遥居”在附近巡视了一圈,神识笼罩范围之内,可以看到一股股由逃荒老百姓组成的小股人流,正在陆陆续续地向着一二九师设置的六个救助点汇聚,兴县周围也开始有一些逃荒老百姓聚拢过来,再次查看过那六个救助点的情况后,于林驾驭着“逍遥居”向着四九城的方向飞去。
说实话把赈灾工作交给一二九师,算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毕竟在底层老百姓中,八路军的口碑那可是相当不错,尤其是那句“打土豪、分田地”更是深入人心。
于林清楚即使是自己亲自动手,效果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的这种良好局面,毕竟就算是自己说要赈济灾民,可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又有谁听说过三清观的名号?
可是由八路军出面则完全不同,最起码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八路军还是值得相信的一支队伍。
当然了于林也十分清楚,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西北军区通过这次赈济灾民的行动,绝对也是收获颇丰,不仅能够得到自己赠送的大批粮食和武器弹药,更能够得到更多的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即使是人家八路军干部战士们在各个救助点,不时的向前来领取救助食物的逃荒老百姓宣传,是三清观于林观主捐献出了所有的粮食,用以赈济灾民、救助受苦受难的广大老百姓,那些逃荒老百姓当然会记住三清观于林观主的名号,但是同时也不会忘记这些给自己分发食物的八路军干部战士。
于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也只是想着试试能否通过这次赈济灾民的行动,得到此方小世界意志的认可,如果能够获得天地大道馈赠的功德之力,那将是意外之喜了,反正自己的初衷就是不想眼睁睁看着历史上的惨剧继续发生,能够尽量多救助一些豫、鲁、晋地区受灾老百姓,就足以自慰了。
回到九十五号四合院东跨院,收起“逍遥居”后也没有看到小丫头的身影,于林微笑着摇了摇头,都说习惯成自然,显然自己已经习惯了每次回来小丫头都会跑过来迎接,冷不丁没有看到小丫头的身影,没有听到小丫头糯糯的那声“大锅锅”,还多少有点儿失落。
当于林走进正屋客厅,看到小丫头和黄婉茹正规规矩矩地坐在书房条案前,手里握着毛笔,认真地写着毛笔字,母亲苏玉兰正站在两人的身后,不时出声指出两人的不足之处。
于林也没有打扰她们,径自走出了正屋客厅,迈步向着院门走去,刚刚走出厨房的牛大娘好奇地开口询问:“小林,怎么刚回来又要出去?”
于林微笑着说道:“牛大娘,我去后面猫耳朵胡同,看看房子的修缮情况。”
还没有等于林走到院门口,后面就传来小丫头糯糯的声音:“大锅锅,等等琳琳,我们要跟你一起去。”
回头看到小丫头正拉着黄婉茹的小手,倒腾着小短腿向着自己这里跑了过来。
于林看到母亲苏玉兰也出现在了客厅门口,笑着说:“小林,婉莹和琳琳今天下午学会了不少毛笔字,正好你带着她们俩出去走走吧。”
于林微微点了点头,伸手抱起已经跑到跟前的小丫头,另一只手牵着黄婉茹,向着门外走去。
出了院门于林一边迈步走向右前方,一边笑着说道:“婉莹,我记得你说过已经读过不少书,难道没有学习写毛笔字吗?”
黄婉茹有点儿不好意思地低声说:“少爷,以前我们老家那里比较穷,爹在村里教私塾,村里那些来读书认字的孩子,也只是给一点儿棒子面和蔬菜、野味当学费,我们都是拿着树棍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爹虽然也教过怎么写毛笔字,可是家里也没有纸张练习。”
于林听后暗自叹了口气,嘴里笑着说道:“婉茹,咱们家里笔墨纸砚都不缺,你和小琳琳以后尽管放心练习,有时间了我再去琉璃厂买一些笔墨纸砚回来。”
黄婉茹认真地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可是小手却紧紧攥住了于林的大手。
小丫头待在大哥的怀里,两条胳膊紧紧地搂着大哥的脖子,凑到于林的耳边低声说:“大锅锅,刚才人家听到你和牛大娘说话的动静,放下毛笔就拉着婉莹姐姐跑出来了,忘了跟娘要果果了。”
于林听后忍不住笑着说:“好了,等会儿回家大哥给你们果果吃,现在咱们在外面,记住了以后不能在外人跟前吃那些果果。”
小丫头眯着眼睛笑呵呵地答应着。
一大两小三个人很快就经过九十五号四合院的大门,沿着旁边的胡同向里走去。
猫耳朵胡同七号四合院大门敞开,这是一套两进标准四合院,沿街五间倒座房和一座高大的门楼,原本朱红色的大门,此时已经有不少地方油漆脱落,露出里面的黄褐色的木头,以于林的眼力劲,当然能够一眼认出,打造这座大门所使用的是质量上乘的楠木。
牵着黄婉茹的小手,于林迈步走进了大门,迎面的照壁上面石雕和砖雕都已经出现残破,照壁正中的五福临门砖雕也缺了一大半,就连脚下的青砖也残缺不全。
当于林绕过照壁来到垂花门前,左右两边的花圃早已经长满了杂草,原本种植的两棵海棠树也由于多年没有进行修剪,枝叶有些杂乱。
垂花门柱也由于磕碰、再加上年久失修,早已经斑驳不堪,同样由楠木打造的院门,上面的朱漆掉的七七八八,看上去十分残旧。
走进洞开着的垂花门,入目所见都是一副残破不堪的景象,游廊木柱也是油漆脱落,显得十分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