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秦臻心里也很清楚,当下秦国朝堂的安稳,极大程度上仰仗吕不韦、华阳太后与夏太后构建起的三角势力均衡。
吕不韦,以商贾之身纵横捭阖,凭奇货可居之谋,辅佐秦子楚登上王位,自此平步青云,权倾朝野,被尊为仲父。朝堂之上众多官员纷纷依附,其所提出的政令、主张,大多能顺利推行,对秦国的政治走向、军事部署乃至民生政策都有着决定性话语权。
华阳太后,出身楚国贵族,于秦宫内深耕多年,根基深厚,她在错综复杂的宫廷势力网中巧妙周旋,诸多宗室子弟、朝中大臣皆唯其马首是瞻。她的每一次表态,都能在朝堂掀起波澜,影响局势的走向。
朝堂之上,大半官员或是入了吕不韦的门下,在他麾下为其出谋划策、执行政令;
或是投身华阳太后阵营,依仗她的权势谋求晋升之路,朝中诸多要职皆被这两派势力把控,重要决策也往往在他们的权衡博弈下诞生,局势发展的脉络全然在他们掌控之中。
相较而言,夏太后虽然在朝堂上鲜少抛头露面,从不直接参与朝政议事。
然而,她的身份却极为特殊。
她是嬴政的亲祖母,这一血缘关系,使得她在宫廷中同样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在势力范围上,她不及吕不韦在朝堂的势力盘根错节,也逊于华阳太后在宫廷的人脉错综复杂。可在宗室内部,凭借多年积累的威望与亲和待人的作风,同样聚拢了一批对她忠心耿耿的支持者。
这些宗室子弟,或是感怀夏太后的恩情,或是敬重她的为人,在关键之时,都愿为其挺身而出。
夏太后更是对嬴政关怀备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庇护和悉心教导。
传授他为人处世之道、治国理政之法,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每当嬴政在遇到难题时,夏太后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指引,堪称嬴政在这宫廷中最为坚实可靠的后盾。
凭借着在宗室中的崇高辈分和威望,夏太后在朝堂之上实则也有一定话语权。
当嬴政面临困境或者需要支持时,她能够挺身而出,为嬴政发声,全力维护嬴政应有的权益。
目前,吕不韦、华阳太后和夏太后这三方势力相互制衡,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态势。
这种态势虽然并非完全和谐,但却在客观上维持了秦国朝堂表面的稳定。各方势力都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平衡,以免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
吕不韦要想在秦国朝堂站稳脚跟,巩固相邦之位,就必须借助华阳太后与夏太后背后的势力,确保自身政治地位的稳固。
他只有与这两位太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朝堂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华阳太后与夏太后也明白,秦国正值发展关键期,嬴政年幼,需要一位如吕不韦这般有能力、有威望的权臣居中调度,辅佐秦王治理国家。
推动秦国在平稳中开疆拓土、富国强兵,唯有秦国持续昌盛,她们各自家族及所属势力的利益才能得以稳固。
两位太后在审视秦国局势后,也默契的达成共识,在朝堂诸事上给予吕不韦一定的支持,默认吕不韦在秦国大政方针上的主导权。
前提是,吕不韦的决策不能损害她们的根本利益。
于是,三方在维持秦国稳定这一共同目标上,各怀盘算却又心照不宣地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相互合作,各取所需。
然而,如果秦臻为阻止赵姬与吕不韦之事,贸然打破这微妙平衡,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臻的举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吕不韦因私情败露,被两宫太后视为朝堂之耻,进而失去相邦之位。
更为严重的是,吕不韦在秦国经营多年,从朝堂中枢到地方郡县,诸多官员皆出自其门下。
一旦他因私情而失势,这苦心经营的庞大势力集团必将瞬间土崩瓦解。届时,朝堂之上将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各方势力怎会坐视不理?
素有野心的宗室子弟,觊觎相位已久,定会趁机联络朝中旧臣,企图组建自己的势力班子;
原本蛰伏于暗处的他国细作,也会瞅准时机,煽风点火,搅乱秦国朝堂,为自己国家谋取利益;
就连那些平日里在朝堂上谨小慎微的官员,也会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投身于权力角逐的战场,不择手段地争夺权力与利益。
如此一来,秦国朝堂将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各方势力相互倾轧,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向秦王案头,朝堂之上争吵不断。
这种内乱,不仅会严重破坏国内的政治稳定,令原本有序的政令推行受阻,各级官员无心政务,社会秩序随之陷入混乱。
也会让百姓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社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外部,六国对秦国虎视眈眈。
若秦国因朝堂内乱,无暇顾及对外扩张,军事部署停滞,边防松弛。
原本在秦国强压之下的六国,见秦国自顾不暇,便会蠢蠢欲动。
秦国,素有 “虎狼之国” 的威名,其疆域广袤,易守难攻,凭借强大的国力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战国纷争中,稳稳占据着上风,令六国侧目。
朝堂之上,政令通达,军事力量锐不可当,粮草辎重储备丰饶,俨然一副霸主崛起之象。
然而,一旦国内发生内乱,局势将急转直下。
曾经令六国敬畏的强国地位,也将摇摇欲坠。
六国向来对秦国的强大心怀忌惮,时刻窥探着秦国的一举一动,寻找可乘之机。
若见秦国陷入内乱,岂会轻易放过。
他们定会迅速结成联盟,以 “伐无道,诛暴秦” 之名,兵分多路,对秦国发起攻击。
秦国在国内混乱未平之际,仓促应对外部强敌,防线处处告急,使秦国陷入被动挨打之境,往昔的辉煌瞬间化为泡影,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突然,秦臻脑海中灵光一闪,下意识地握紧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