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凌容取得状元的身份后,这个消息也第一时间传到安家以及安比槐的耳中,安比槐自然是欣喜非常,之前就知道自家儿子才华过人,聪颖异常,但是毕竟还年轻,和底蕴深厚的汉臣代表和满臣代表来说,在底蕴上来说是略显不足的,但是安凌容凭借着自己的才华赢过两人。
安比槐知道,安凌容是状元之后就会安排做官,一般会分配到翰林院做文臣一类的工作,状元只是说明安凌容有了进入官场的资格,但是之后的宦海沉浮,如何去做官,可能是安凌容一生需要找寻的答案。
毕竟从科举考试举行以来,每三年都会有一个状元,但是这些出名的状元有多少呢?史书中记载的状元有哪些呢?大多数都在官场的斗争中,在历史的沙尘中消失殆尽。
安凌容在琼林宴之后也在思考,因为皇上要授官了,是接受皇上给的官做,还是选择外放出去?这是安凌容在纠结的问题。
想和父亲安比槐商量,安比槐当然倾向于在京中做官,父子两人一起扶持,上阵父子兵嘛。但是安凌容不想让自己的年华消耗在翰林院或者是官员的日常应酬上。当今初登基,整个国家的治理都要进行一场变革,因为看当今的处事就知道,这位皇帝是注重实务的皇帝,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的皇帝。
安凌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后,遭到了强烈反对。但他心意已决,决定主动向皇上请求外放。他坚信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好地了解百姓需求,为国家做出实际贡献。
于是,安凌容在朝堂上向皇上表明了自己的意愿。皇上对此深感意外,但经过一番思考后,认为安凌容的想法颇有见地,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予他一块偏远之地,命他前往治理。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安凌容仍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外放之路。
安凌容与父母告别后,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随从,踏上了前往偏远之地的路途。一路上风尘仆仆,他们穿越了山川河流,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途中,安凌容不忘体察民情,与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他发现当地百姓生活艰苦,苛捐杂税繁重,于是决定在到达目的地后,致力于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
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安凌容终于抵达了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立即展开工作,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鼓励商业,同时加强教育,培养人才。渐渐地,这片土地开始发生变化,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安居乐业。
偏远的贫困之地位于西南,这里经过安凌容的治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按凌容取得的成就也被皇上得知,三年之后皇上就把安凌容调回京中,官职也升了两级。
雍正三年,紫禁城的前朝后宫的势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安凌容来说,即将踏进的紫禁城,既是机遇也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