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虽被压下去了但实际问题并没解决,毕竟犬戎集结的大军不是假的。
无论托赛是谁杀的都是在出使大晋的时候死在了大晋。
犬戎王在要说法,确切的说是在用战争迫使大晋割地赔款。
我儿子死了我要给我儿子报仇,你们要不想打仗那就拿钱拿粮拿土地安抚我受伤的心灵。
要是不拿那咱们就打,到时候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都是以大晋理亏。
哀兵必胜,我们的勇士为他们的王子报仇群情激愤热血高涨。
犬戎王执政多年颇有威望,又是确实死了王子,犬戎朝廷内外万众一心都等着开打。
而大晋朝堂之上大臣们却为此事争论不休。
有人主张妥协以避免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毕竟这事儿他们理亏。
人家可是死了一位王子呢,赔点儿钱和粮食也应该。
有人则坚决主战认为大晋不能向蛮夷低头。
谁知道那个托赛的死是不是他们自导自演?
犬戎王又不缺儿子,万一是苦肉计舍个儿子就为坑他们的钱粮呢?
大晋今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再给犬戎啃下一块肉岂不是国力更弱?
犬戎是匹狼,你弱他就狂。
你没理他未必敢跟你打仗,但你若是国力衰弱他就一定会打你。
把自己的粮食喂给敌人除了养大他们的野心还能养壮他们的兵马。
这么蠢的事傻子都不会干。
那些主张给犬戎赔偿的都是卖国贼,指不定收了多少犬戎人的好处。
主战派说的有理有据主和派也不是吃素的。
列举了多条跟犬戎开战的弊端各个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
别的还可,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却连主战派都无法反驳。
大晋和犬戎开战必然是两败俱伤的,即便是胜利的一方也不可能不死人。
若是这时候北疆和东夷掺和一脚确实很危险,毕竟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最后还是晋泽康阻止了这场争端,战,以战迫和!
犬戎又不是全员蠢货,他们大晋知道两败俱伤后容易给别人可乘之机犬戎就不知道吗?
那些人就是在赌,赌他们有顾虑不敢打。
若他们真的派人去和谈那就等于告诉犬戎,他们怕了,对方一定狮子大开口。
所以这态度必须强硬。
你不是集结大军打算开战吗?
那就开战!
别说我们不会往你那儿派使者,就算你们派使者过来我们也不接待了。
这种时候你越强硬对方越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对方反倒先怂了。
即便是打也没关系,他们这儿有两员大将,只要派出一个就没有输的道理。
打赢了之后再和谈那就该轮到犬戎割地赔款了,若是场面够宏大还能震慑一下周围的宵小。
晋泽康是想到了满院子的人头,他觉得这么恶心的事儿不能只让他一个人看。
这种大杀器就应该偶尔秀一秀,免得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在大晋头上蹦跶。
见摄政王拍板有的大臣还想再劝,却被晋泽康一句本王将派义妹上战场给顶了回去。
你妹啊!
那没事了。
若真把那位大姐派过去包赢的好吧!
论人数和武器他们大晋绝对优于犬戎,最大的弱项就是将领素质不够。
这时候打仗讲究兵对兵将对将,两方对峙先是骂阵然后斗将再然后是赢的一方振臂一呼两军冲杀。
犬戎人普遍身材高大臂力惊人,有些夸张的甚至比他们的将领高一头壮一倍。
两边斗将的时候自己这边接连被人家砍死几位将军哪还有什么士气。
最后只能靠着偷袭火攻之类的才能守住城池。
若是摄政王那个义妹肯去边关那就太好了,有她一个起码斗将绝不会输。
单手提着100多斤的石锁跟提个棉花一样,这要是给她一把青龙偃月刀估计她能把对方的将领连战马一起切成两半。
既然没有反对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一时间大晋各地的军队纷纷集结粮草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境。
在边境,守军将领们也接到了战令日夜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严阵以待。
王夫人给钱家和自己娘家各写了一封信,让他们联合江南的士绅商贾捐粮食。
自从钱老爷子的外孙女婿当上了镇国侯江南大商皆与他家交好。
只要肖渊不倒,钱家老爷子的话还是不少人愿意响应的。
肖渊和晋泽康也清点了一下国库和原先老皇帝的私库,于这次战争更多了几分信心。
大晋确实遭了灾,但当初肖渊筹集到的赈灾款太充足了。
甚至于那些买字画的商人捐赠的粮食和药材就解决了问题,银票之类的基本没动。
再加上老皇帝的私库颇丰又抄了张忠义等人的家,这个灾年他们的国库比往年还富裕。
犬戎以为他们遭了水患便国库空虚完全错打了主意。
粮食倒是确实减产了,但除了大晋和犬戎不是还有其他国家的吗?
他们有钱完全可以组织商队去别国买粮。
又不是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的时候,哪至于捧着金子活活饿死。
钱粮问题解决了,再次就是兵器和医药。
这一点他们更占优势,晋泽康甚至完全不在意躲在背后那个渔翁是谁。
谁说鹬蚌相争就一定是渔翁得利了?
若是那鹬鸟的金刚铁嘴一下子啄死了蚌再啄瞎了渔夫的眼呢。
江心雨研制的青霉素在水灾的时候起了重大的作用。
她也没藏私,这项技术早已经教给了太医院。
甚至于京城的大夫也都学会了使用成品的方法。
这东西用起来不难麻烦的是制作过程。
她不敢教给民间大夫是怕他们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混进杂菌引起中毒。
正好后宫空虚闲置房屋和宫女太监过多,干脆都利用了起来开辟青霉菌养殖室。
皇帝死了小皇帝还是个孩子。
没生孩子的妃嫔都放出宫了,孩子大的也都跟儿子过日子去了。
整个后宫冷冷清清的,粗略一算闲置的宫女太监竟有上千名。
本来宫女是25岁才能出宫的。
江心雨跟肖岭商量了一下,把18岁往上想出宫的都放了出去。
至于那些年纪大的嬷嬷和不想出宫的自然也能留下,一时间皆大欢喜。
宫女好办,出了宫能嫁人也没有人会歧视。
太监就可怜了,除非是很有钱能在宫外置产业的,否则出去了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