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赵志伟回到了基地,有发报机就是好啊,这又是一个碾压本时空的法宝。
兄弟二人简单地交流一下各自的情况后,找来苏浩,让他通知苏二叔来基地议事。这次要短时间内安置至少三万的流民,是本地前所未有的大事,必须发动本时空各方的力量,二叔是操办此事的最佳人选。
在人口分配上,陆记计划从中挑选两千精壮劳力补充到陆记卫队,这些精壮劳力的家属就要在陆记体系内安置,这可以消化八千到一万的人口。
余下的二万,就准备沿基地到山南县的官道一带安置,这样既不会与本地人发生冲突、挤压本地人的生存空间。又能将这二万人置于陆记的外围,是陆记体系外最可靠的预备力量。
“小浩,你要深刻地理解,这次流民的安置,是对我们陆记的挑战,更是陆记跳跃式发展的最大机会。把这件事做好了,某说楚南、大唐,就是这天下,我们也能去得。”
陆少峰担心苏家人受限于见识,对安置流民的事情有抵触情绪,所以特意给他讲清其中的意义。
“三哥,我明白的,大哥不是常说,只要手中有人有枪,我们什么都不怕。大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行啊,大哥说的话你还记得,正是这个理。小浩,好好干,我看好你噢。”
赵志伟很有派头地拍拍苏浩的肩膀,跟后世的黑心老板有得一比。
李子强得知基地的全盘计划后,快定再调一个中队300人来潭州作战,使陆记在前线的兵力达到900人多人。其中两个中队为步枪兵约600人,一个火箭炮中队近300人。
发展得太快,也没有更多的军官培养出来,陆记卫队现在还是步枪兵三个中队、一个直属卫队,一个火箭炮小队。只是现在一个中队的人数跟扩兵前的一个大队数量相当,等打完这一仗,就要对卫队的构架重新整合。
有600人的步枪兵,可以在三公里宽的战场上组成散兵线。用火箭炮消除敌方的远程打击力量和骑兵后,这600人在战场上就能像梳子一样清扫战场,也能更好地发挥李迎那一军的作用。
在第一道防线击溃周军的部分军队后,周军收拢溃兵的时间比李子强预计的要晚了半天,这样一耽搁下来,周军主力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再次开拔。
等消灭了周军派出的一支百人马队后,周军的先导部队不再敢前出太远,只与本部人马保持五里左右的距离。
这时,地雷的阻敌效能发挥出来了。为了既不给周军太大的压力,又能迟滞周军的行动,每隔上三里地左右,李子强就安排埋设数颗地雷。最初的一两天,周军被这战术拖得极为疲惫。大军开拔是一件很繁琐的大事,走走停停是大忌,前两天周军走上了不到二十里地。
周军的领兵将领也是很有学习能力的,经过最初两天的教训后,周军并没有急于行军。种种迹象表明,唐军的火器虽然犀利,数量却不多,估计是生产极为不易。
所以周军停下后,一方面想办法清除路途中的地雷,一方面急调后续的人马跟上,还调更多的重型大炮。这些攻城大炮能在将几十斤重的大石块发射到300步以外。
上次被埋伏后,周军做了仔细的分析,那些从空中飞来的火器,射程大概是400步左右。只要这边有足够数量的大炮,就能破了这唐军的火器阵。
周军的计划就是,以数量压垮唐军为数不多的火器军队,一举拿下潭州。
所以,经过五天的走走停停,到达李子强设定的第二道战线时,双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大部队的行动,只让少量的侦骑在外围游荡。
李子强选定的这片战场,地势较为开阔,适合数万人的会战。李子强将营地设置在一道并不高的丘陵上。正面对着宽度约三千米的开阔地,左边是一条宽约百米的陵水支流,现在是多雨季节,水流量大且急,没有渡河工具是无法渡河的,这是对营地左翼最好的保护。
营地的右侧也是一道缓坡,延伸一公里后是一座不高的光秃秃的石头山,这山上不易展开兵力。所以周军的大部想要到达潭州,除非跨过营地的那座丘陵,否则只能绕路。
绕路也没有那么简单,潭州外围大大小小的河流有十数条,极不易大军通行。另外,如果来一场大雨,那些河流就会是一片泽国,几万人就会困在那儿不战自破。
周军很有耐心,在这片区域与李子强这支三千来人的阻兵形成了对峙。他们在等,一方面等后续的兵力和物资,一方面在等天气、等下大雨的时候。七月天,一般每隔十几天就会有一场较大的雨。
“大队长,这周军怎么就这样停下来不进攻了?这都过了几天了,每天只派一些百十来人的小队人马试探,大部队迟迟没有动静,就这样耗下去了?”
一中队长赵小伟放下望远镜,问正在隐蔽工事里同李迎喝茶的李子强。
“赵有志,你是负责情报的,你说说周军为什么不来攻?”
“大队长,根据我掌握的情况,周军一直在增兵。现在总兵力约三万五千人,还调来了攻城用的重炮,准备用重炮跟我们打野战,可能是没有部署好吧。”
“我觉得还有一点,他们就是想把我们的火器都消耗掉,我们这两天有意减少火器的使用数量,可能取得了一些效果。”
“你们两人说得都有道理,就这些了吗?李大人,你以为呢?”
这样讨论军情,能发挥每个人的优点,群策群力从来就是我军的一个法宝,李子强在有意识地培养手中骨干力量的同时,也是向他们灌输后世的这个理念。他决定在战后重组陆记卫队时,成立一个参谋班子,以后数千人的大战,不能只由主将一人独立思考。
“嘿嘿,依老李我看,你们说得没错,还有一条,他们在等着老天爷下雨呢,最初我也认为雨天是对付火器最好的办法。”
李迎是带兵的将领,见识比自己人还是不差的,这经验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总结出来的,李子强心道。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可能是我本来就知道我们的火器在雨天也能开火的。”
赵小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就是固化思维的认知死角,不能从对手的角度去考虑。
“知道差距了吧,别以为手中有了厉害的火器,就小看对手,明白吗?今后多向李指挥使学学,他带了十几年的兵,哪是你们这些人能比的?”
李子强小小地打击了一下自己的两名爱将,二人这几天的骄纵气越来越大了。
“另外,这两天小心防备,等二中队到了,我们就不用担心兵力和火力不足了。”
二中队已于今天出发,随队带来了大量军需,就是120型的火箭弹也带了64枚。这样李子强手中有110型火箭弹1024发,120型火箭弹192发。
随炮弹一起来的还有发射架,使这一个火箭炮中队有110型发射架32架、120型发射架8架,一次齐射能覆盖30多万平方米的面积,连续打上两个基数,理论上可以覆盖近三平方公里的战场。
发射架增加了一倍,好在之前每一个发射架是十人配置,人手还调集得来。这也是李子强之前就考虑到了的,每个小组十人中的任何人都能独立完成发射任务。
当然,李子强不会只看理论上的数据。他的计划是,在三公里的宽战线上,从五百米的前方开始,将火力一直延伸到三公里远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对重要目标,实施数次的火力覆盖。其中用120型火箭炮进行他设想的区域斩首行动。
从侦察的情况看,周军的中军大营,就设在前方二点五至三公里远的位置,这是一个极佳的打击距离。太远了,火箭炮的精度差一些。太近了,自己这方容易被数万周军的拚死一搏冲垮。
人数差别太大,现在已是十二三倍的差距了,要是后面对方再增兵,四五万人不要命地冲过来,伤亡肯定不少,因为没有速射的近程武器。
周军中军大营,大周虎捷军左都挥使周行逢看着沙盘思考着进军计划。他是潭州人,十几岁就随祖父迁居到当时中原的后汉朝,经过二十多年的军武生涯,一步步地打拼到军中高位。
后来随广顺帝郭威起兵,成为大周的虎捷军一厢的都指挥使。此次攻楚地,周行逢因为是潭州人再走了些关系,出任统兵的主将。
周行逢老于军武,战事开始时一路都是攻必克,对唐军大有秋风扫落叶之势。哪知就快打到潭州了,被突然而至的一支唐军以火器打得前军大乱。好在唐军火器虽强,人数却不多,侦骑报告的数量为三千人左右。从对方的军营规模来看,这个数量是比较准确的。
但周行逢并没有大意,收拢前军各部后小心行军,就是要以绝对的军力去压垮这支奇兵。周行逢想着打败这支火器军队后,能获得这些威力巨大火器的制作之法,那样自己统领的近五万人马,就能有割据的实力,在自己的家乡当一个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