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的事情对吴昊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日子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比如他今天还是凌晨三点多起床,然后赶着去早朝。
吴昊在最初的几天上朝时,还感觉新鲜。
但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他只觉得累。
心里不止一次想过,要是穿越到嘉靖朝或者万历朝就好了。
起码不用起个大清早。
“啊~~”
吴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此时旁边一个人过来扯了扯吴昊的衣袖。
吴昊转头一看,确是解缙,顺着解缙的眼神往外一瞟,发现有个都察院的同事正在盯着自己。
心中了然。
这是御史在看有没有官员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交头接耳啊、随地吐痰啊、唉声叹气啊......
吴昊连忙正了正神色,强自装出一副精神满满的样子。
一旁的解缙靠近了些,小声在吴昊耳边说:“吴御史,最近有些官参了你几本,说你出言无状之类的...”
吴昊点点头,没有追问是哪个王八蛋想整自己。
人家解缙是文渊阁学士,平日里帮着给朱棣提提意见,递递奏折,所以能看到这些也正常。
但他不说,吴昊总不能上赶着去问。
况且古代当官嘛,谁不被参上几本。
解缙看他全然不放在心上,一脸严肃提醒了一句:“参你的那些奏章,从通政司拿过来的时候,都是放在最上面的。”
吴昊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并不是哪个官员看吴昊不爽,随便上两本奏折弹劾着试探。
这就是官场上的一些小细节,皇帝也是人,只要是人,精力就是有限的。
皇帝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奏章也要看那么多,往往最有精神的时候,就是处理一大堆奏章最上面的时候。
或许这种弹劾并不会让朱棣对付吴昊。
不过长此以往几次,起码能在朱棣的心里留下一个印象,一个吴昊不是什么好人的印象。
“多谢大绅兄,不过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有人对付我,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么?”
吴昊还是选择直接问解缙。
对方直接过来找自己说话,并且透露这么重要的信息,这摆明了就是要传递善意的,自己没理由不接受。
解缙左右看了看,确保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个的谈话,看了吴昊一眼,却也不正面回答,反而问道:“听说吴御史最近追缴亏空做的比较好,具体数额都已经出来了,这里先提前恭喜你了。”
吴昊“啧”了一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原来是这个事情。
这也正常,当初吴昊负责组建中央会考府追缴各州府钱粮亏空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觉得吴昊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结果这十几天下来,却发现吴昊异常认真。
丝毫不顾同朝为官的情面。
吴昊还想说什么,人群已经开始移动,已经不是说话的时候了。
解缙也回到了他的队列。
一对文官、一对武将,两个队列在黑夜中,沉默地向前缓缓移动。
.........
.........
当早朝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
朱棣主动叫了吴昊上前答话。
吴昊捧着笏板,沉着地走上前,微微弯了下腰:“皇上。”
他知道,皇帝这是要在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跟他谈论追缴亏空的事情。
实际上,吴昊在算出具体数字的时候,就已经来皇宫见过朱棣了,也都对答了一遍,基本上说清楚了。
但这是必须要走的程序。
上辈子吴昊还以为皇帝做出的那些决策,基本上都是在早朝的时候和官员们商量之后决定的。
真来了这个时代,吴昊才发现原来不管什么时代都一样。
往往做出决定的人就那么几个。
一些重大决策,皇帝心里早就有主意了,最多叫几个大臣私下进皇宫商量。
等这些事情拿到早朝上说的时候,基本都是已经确定下来了的。
果然,朱棣一开口就让吴昊知道自己猜得没错。
“吴昊,说说追缴亏空的事情吧。”
朱棣低沉的声音在宫殿里响起。
吴昊再次弯腰称是,然后讲了起来:“臣受皇上命,组建中央会考府,一共查到各州府亏空钱粮达二百五十六万两五钱三分,其中亏损......”
吴昊早已经将这些数据记在心里,此时将各个省的亏空一一当众念了出来。
说完之后,吴昊感觉浑身一阵轻松。
穿越至今,所有能做的他都做了。
扳倒陈瑛,追缴亏空,提议修书,剩下的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吴昊知道接下来肯定会有官员反对,到时候就看朱棣是个什么态度了。
如果朱棣让吴昊失望,那他以后也就当个摆烂党,老老实实经营酒楼。
到时候一边拿着朝廷的俸禄,一边靠着酒楼发家致富,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享受人生,再也不会冲锋陷阵了。
“皇上!臣以为不妥。”
吴昊听得牙酸,这特么还没做什么呢,你就以为不妥,你谁啊你?
用眼角余光一看,好家伙,原来是雒佥(读作luo,qian)。
这也是个三朝元老,朱元璋时期雒佥跟吴昊是同行,也是御史。
后面到了建文帝朱允炆时期,他担任的是刑部尚书,如今朱棣当了皇帝,让他改任北京行部尚书,只不过还没来得及调到北方。
名言人都能看出来,皇帝这是不喜欢他,在边缘化这个人。
吴昊想过任何人出来反对,就是没有想过他会反对。
很简单,这人一把年纪了,又不受皇帝待见,还是个建文旧臣,这种时候不夹着尾巴做人?
朱棣抬眼看了看雒佥道:“说说你觉得哪里不妥?”
雒佥一脸正色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述:
“昔日忠臣深知追缴亏空宜有周廉之势,亏空吾朝经济之未病,追缴之举合乎天朝体面。然则岂必每一钱每一分详求,明末疆土浩瀚,财计繁杂。夫财务关系,惟求朝廷平稳,国家安用。然锱铢必较则过于拘束,致财政体制僵化,未能应对变局。”
“盖予谓在斯大明王朝,财政巡视实属大难,追缴宜着吾国天地之灵活。追缴之旨在恢复财务秩序,稳定朝纲,俾国家永固。然精确追索索亏空未免引发烦费,过于苛求。宜扬折赦之风,宽容追索之法,助国家繁荣。同时,须确立公正审查机制,防备贪污腐败之事。”
“朝廷追缴宜顾全国家利益,重视整体效益。以财政之稳健为根本,酌情宽容,克己复礼。如此,则财政得以平衡,国家得以安定繁盛也。”
吴昊在旁边听到嘴巴张大大。
这人说出来的东西好像很厉害,嗯,除了听不懂之外。
「能拜托各位给点数据么,或者留一两条夸夸作者的评论,小作者陷入自我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