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点了点头,赞同房玄龄的话,但说出的话却是:
“那左丞,你可见过几个靠着种地赚大钱的?你可见过几个靠着种地在长安买二进二出的大宅院的?
再说了,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当兵的子孙后代里,不会出个软骨头卖国贼?”
李世民也明白了好大儿的意思,看向大家反问:
“那你们说,这问题怎么结局?怎么办?”
但是大家的沉默不语,已经是答案了。
“朕明白了,你们走吧。”
等全部人都离开后,李世民还在那里想着怎么办,因为他是真的想报仇,想弄死突厥和颉利可汗。
这事归咎到底,还是指向了李世民没钱,既然没钱那就想办法弄钱。
曾经李世民是想利用李寿来着,但是李寿被弄下去了。
张路这个京市监,至今还在改革,没有真正收到成效。
眼下李世民需要的是能立刻见效的赚钱办法。
李世民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王德拿来一份奏书,是专门走的“魏征门”送来的。
李世民拿来一看,是治书侍御史权万纪递交的。
权万纪原本因为被魏征参一本而被调去交州,后来因为揭发交州都督李寿有功,又官复原职继续当治书侍御史。
而治书侍御史,主要职责就是监督朝廷的卷宗管理和存放。
他在翻阅卷宗的时候发现,陛下在登基之初,下旨说过,凡是欠了朝廷钱的百姓,一律不用还。
而一直都是生产的百姓之所以会欠朝廷的钱,就是朝廷的“公廨本钱”,李世民就是把那些欠了公廨本钱的百姓都给免了。
权万纪在这里面发现了个漏洞,想到陛下现在缺钱,就觉得这是个漏洞又可以让自己在陛下面前露脸。
当李世民看到权万纪的奏书后,直呼这是及时雨,正好解了自己的眼前难题,当天李世民就让权万纪去办这件事。
权万纪的办法就是,陛下曾经说的是那些欠朝廷的钱不用还,但是没说欠秦王府的钱不用还。
秦王府自己开府,有自己的班底,不算是朝廷,那么秦王府放出去的钱可以继续收回来。
李世民在解决了钱的问题,又开始着手准备招兵的事情。
针对刚刚魏征说的,李世民觉得既然百姓不行,那自己就不招百姓当兵,让那些奴隶当兵。
这样也不算是破坏了“士农工商”的基本,而且不伤害农户。
李世民准备训练这些奴隶,只要他们当兵立了战功就能升为官户,然后再分配田地成为农户。
朝廷有的是官奴,这些士兵的铠甲就由自己出钱打造,也就解决了去东西南北市到处买装备的问题。
解决完这些,长孙皇后也找到了李世民,给他拿来了削减宫中宫女的办法。
李世民自己原本还为怎么消减而烦恼,没想到观音婢就替自己想好了。
“二郎,这是我从宫中挑选出来的宫女名册,你让长孙顺德去办吧。”
说完,就把名册放在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看了看名册又看了看观音婢。
“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父皇太极宫的宫女,怕是不好办。”
长孙皇后浅浅的一笑说: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早就和父皇说过了,他答应了的。”
李世民满脸都写着不相信,自己当初什么都没说就被骂出来,自己的观音婢是怎么做到的?
“真的?父皇心甘情愿?”
长孙皇后听到“心甘情愿四个字”,还是有点尴尬,于是就对二郎说:
“不过看得出来,父皇心里还是抵触的,你不如就送点父皇喜欢的抵消一下。”
“可朕有什么好东西能送父皇的?好东西都在他的太极宫。”
李世民这句话也是吐槽父皇,但也是事实。
因为太极宫的立政殿一直都是主政的地方,好东西肯定放在那里。
长孙皇后也是想好了主意才来的,不然也不会抛出问题。
“二郎,我记得司空的孙女不是弹的一手好琵琶吗?父皇当初喜欢的不得了。”
接下来的话不需要长孙皇后多说,李世民就知道怎么办了。
第二天李世民就带着人去立政殿,李渊正在勾栏听曲呢,看到李世民来了,就马上对身边的宫女说:
“快快快!给皇帝陛下摆上酒宴,别怠慢了皇帝陛下,到时候他再回去跟媳妇一说,朕这个老人家又得遭殃。”
不得不说,李渊这个阴阳人的水平是真高,一下子把李世民夫妻二人都阴阳一遍。
李世民就当没听到父皇这话,恭敬的说:
“听闻父皇最近宫中人数减少......”
不等李世民说完,李渊就插话继续说:
“还不是拜你的皇后所赐,欺负朕没皇后呗。”
李世民满脸的尴尬,只好强忍着不爽继续说:
“晒书日的时候,朕看父皇对司空之孙挺喜爱的,特地把她带到父皇的宫中,为父皇演奏。”
李世民说完,司空的孙女就抱着琵琶悠悠下拜,婀娜多姿但却不妩媚,灵动却不失优雅。
看的李渊眼睛都直了,身边的张婕妤怎么推李渊都没反应。
“哈哈哈哈~好儿子啊!朕当日听过她的琵琶之后,一直念念不忘。”
说完看到李世民还站着,就拍了拍自己身边的坐垫,让好大儿赶紧坐下。
“二郎啊,快坐下,一起听听她弹一曲。”
李世民笑着谢过,在李渊身旁落座。
乐声袅袅,琵琶弦音如珠落玉盘,李渊沉浸其中,脸上满是陶醉之色。一曲终了,李渊鼓掌叫好,看向李世民的眼神都温和了许多。
“二郎,有心了。”
李渊捋着胡须,语气里多了几分慈爱。
接着李渊和李世民又能坐在一起吃吃饭了,几千宫女也被送出了宫,但里面大多数都是掖幽庭的宫女,和太极宫自己愿意离开的宫女。
长安百姓一时间夸赞当今陛下圣明仁德之声不绝于耳。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皆是百姓们对李世民的赞誉之词。
王老汉在集市上卖着自家种的菜,逢人便说:
“咱这陛下,可真是千年难遇的好皇帝啊!
我家闺女终于回来了,当初......”
无数和他差不多的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子女去服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