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离谱剧情#】
【上次咱们聊了《掌心》里女帝将王子嫁去草原和亲的剧情。
本以为这个剧情已经够离谱了,没想到这部剧的编剧是懂流量的,正所谓黑红也是红。
近日,该剧继续更新。
最新剧情为:女帝在定下将王子送去和亲的当晚,大宴群臣与使臣。
在宴会上,女帝命乐人演奏:《秦王破阵乐》。
文化工作者可以文化水平低,没读过什么书,这不怪你。
但你在写剧情的时候,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可不可以查查资料呢?
现在查资料又不复杂,都不需要打开书。
打开搜索软件,一查便知。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
于是,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诏魏徵等人增撰歌词七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
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而《秦王破阵乐》更为大家所熟知的则是另一个故事:
广明元年,黄巢进犯凤翔,时长安已陷,凤翔节度使郑畋虽忠于大唐,奈何手下将士军心不振,竟生出投降之意。
郑畋气得晕倒在地,不能言语。
翌日,黄巢遣使前来劝降,郑畋口不能言,无法待客。
监军袁敬柔竟出面签署了降书,并举办宴会招待使者。
岂料意外发生了,当宴会上响起慷慨激昂的《秦王破阵乐》,在座将士无不落泪。
黄巢使者感到讶异,幕僚孙储以“众人忧心郑畋身体”搪塞过去,使者不疑有他,酒足饭饱便于次日离去。
后此事流传到民间,百姓皆被情绪感染,于是军民同仇敌忾,在郑畋的号召下坚决保卫大唐。
. . . . . .
不过这里得提一嘴:所有相关史书只记载了演奏乐曲,并没有记载具体的曲目名称。
并且《旧唐书》并没有记载黄巢遣使招降凤翔的事,只是用寥寥数语记录了郑畋加强守备,严阵以待。
《新唐书》也只是确认了黄巢试图招降凤翔镇一事,但并没有宴会奏乐、众将落泪这样戏剧性的情节。
而闻曲落泪的情节是记载在《资治通鉴》里的。
而关于曲目为《秦王破阵乐》是部分专家学者根据史书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测。
能在那种情况下,能让军士落泪,乃至反攻的歌曲,除了《秦王破阵乐》,应该也没有其他的了。
. . . . . .
白天,女帝把大唐皇室、李姓亲王送去和亲。
晚上,又在宴会上演奏《秦王破阵乐》。
请问编剧:女帝是嫌自己统治太稳固了,还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这相当于把众位大臣最后的遮羞布扯了下来,指着他们的鼻子问:
“你是李家的忠臣,还是我们武家的狗?”
大臣们本来已经捏着鼻子认命了,结果曲子一响,当初追随太宗皇帝建立贞观之治的记忆瞬间涌上脑海。
后面大概率会有人摔杯为号,大喊一声:
“如今李唐江山被窃取,李唐宗室被屠戮,百年以后九泉之下,吾等还有何面目去见太宗皇帝?”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杀妖女,复大唐!”】
. . . . . .
评论区:
〖相当于某位曲姓歌手去哈尔滨唱《你们的补偿款在我的歌声里》!〗
〖这个编剧估计是以为《秦王破阵乐》里面的秦王是秦始皇。 笑哭.jpg。〗
〖哈哈,说不定真有可能,这剧情已经梅开二度了,还会再三再四吗?〗
〖查了一下,这部剧一共有三十集,现在才到十二集,我怀疑大结局会来个大的。〗
〖我觉得编剧肯定是懂历史,至少也是找了顾问,然后专门这么写的,你们看现在这部剧流量多高。〗
〖也有可能是编剧在剧本里留下的陷阱,如果结款顺利,就知会一声把这段改了,如果结款不顺利,那就让这个作品上映,直接成为笑话。〗
〖还真有可能,编剧怕片方不给钱,故意在剧本里挖坑,要是片方不赖账就会在拍摄的时候给他改回来,赖账的话,要么片方厉害自己看出来有坑,要么就等着当笑话。〗
〖而且两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不过是反着来的。
武则天送去和亲的是自己侄孙,武家人,编剧就改成李唐宗室。
武则天虽然没有下规定禁止演奏《秦王破阵乐》,但至少有这个暗示,武周朝查不到演奏的记录。
编剧就改成女帝命人演奏《秦王破阵乐》。〗
〖关键在《掌心》这部剧里,提出演奏《秦王破阵乐》的这个小子,就是真实历史上被武则天送去和亲的那个,我有点相信他们确实找了历史顾问了!〗
《这简直就是西门庆在武大灵堂上搂着潘金莲,踏着武大灵位上,对刚收集完证据回来的武松唱《世上只有哥哥好》。〗
〖抢了李世民的江山,嫁李世民的皇孙,放李世民的曲子。〗
〖秦王破阵乐一响,张柬之绝对立马逼宫,一刻都不带等的。〗
〖肯定是狄仁杰先发疯了,狄仁杰劝了一辈子,这曲一响,狄仁杰刀挥的比谁都快。〗
〖就算是狄仁杰,他忠的也是李唐王朝,武则天之所以重用狄仁杰,是因为没人用了,有能力的不敢用,没能力的用不了,也就剩个狄仁杰在当时的情况下还能用用。〗
〖狄仁杰劝了一辈子是因为他觉得武则天退了之后会把皇位传回给李唐,这曲一响狄仁杰也不用劝了,直接上砍刀了。〗
〖徐敬业:一言为定!
狄仁杰:双喜临门!
张柬之:动手,动手!〗
〖若是没有狄仁杰居中调,李唐旧臣早就和武则天决裂了,可要是这曲一放,老狄是第一个提刀冲进宫中的。〗
大秦,咸阳。
“不羡慕,朕一点都不羡慕。”
始皇吐槽道:“不就一首曲子嘛,朕大秦多的是!”
“比李老儿的大气蓬勃多了!”
“不羡慕,朕一点都不羡慕!”
北宋,汴梁。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宋神宗不由的感叹道:“连我大宋的臣子遇到冤屈,都要去唐太宗的昭陵哭诉,后人是怎么想的?”
“把李唐宗室送去和亲的当晚,居然还敢演奏《秦王破阵乐》?”
长叹一口气,宋神宗也读懂了后人评论里:‘黑红也是红,让人知道,就有流量了’的含义。
就如自己的祖父,仁宗皇帝。
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却被民间编排成‘狸猫换太子’。
武周。
见李隆基眼珠转动,武皇笑着问道:“孙儿莫不是准备演奏《秦王破阵乐》,而后从玄武门进来,逼朕退位?”
李隆基起身行礼,解释道:“若一首曲子就能有如此效果,祖母又何以登临帝位?”
虽然话粗,但是理不粗,就是有点扎心。
“不要动不动就起身,家宴而已。”
武皇摆摆手示意李隆基坐下,不再言语。
嘴角微扬,心里暗自想道:‘不知太宗皇帝看到天幕会是什么感想?’
大唐,贞观年间。
“陛下,魏征的词没有臣写得好!”
“就是,他也就会骂人,写词的事还是应该臣来!”
天幕只提了魏征等人,谁知道自己在没在‘等人’里面。
正巧,魏征不在,此时不争,更待何时?
至于安慰陛下?
陛下不需要安慰!
与其安慰,不如转移话题!
没看陛下现在笑意盈盈的看着我们吗?
“二郎,是不是想哭?”
“想哭就哭出来,没事的,躺在阿耶怀里哭。”
面对李渊的讥讽,李世民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让李渊看乐子。
硬憋出一个完美的微笑,望向群臣。
“写,都写。”
“都写出来让朕看看。”
而天幕的评论区还在滑动,最后出现了一条:
〖最新预告:来不及悼念送皇子和亲和秦王破阵乐了,掌心编剧又给我们登场了断粮几个月的五千守城军打破突厥八万精兵的剧情。〗
“. . . . . .”
李世民看到评论,微笑快装不下去了。
照后人的情况,这段剧情肯定又要做成视频吐槽。
搞不好,又要提到朕……
你们不能拍秦朝或者汉朝吗?
实在不行拍明朝也可以,再不济宋朝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