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到了#】
【新年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并且还要倒着贴,福倒了,寓意“福到了”。
但这并不是现代的独创。
并不是只有我们现代人才玩这些谐音梗,古人玩的比我们花多了。
清代小说《红楼梦》中,运用大量人名谐音。
唐宋诗人,也爱在诗词中运用谐音。
更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中,用“梅”谐音“媒”,表示姑娘督促小伙子早点找媒人提亲。
还有诸多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等等。
此外,民间笑话、民间故事、相声、谜语、对联等都存在大量的谐音用法。
“福到了”的具体起源已经不可考,或许来源于某位古人的灵机一动。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福到了的三则故事。
请注意:是故事,非事实,甚至连野史都谈不上。
咱们倒着讲。
第一则来源于清代。
说是:恭亲王府某年的春节前夕,管家按例写了几个“福”字,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
有位家奴竟将“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
大管家慌忙下跪陈述:“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此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福晋一听,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
遂打赏管家跟家奴钱财。
后来,倒贴“福”字的风俗由达官府第传入巷陌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上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不过这则并不广为熟知。
第二则知道的人要更多一些,同样来源于清代。
说是: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有一年春节,慈禧传旨,叫翰林院写对子。
写好以后,给慈禧看,她看了很不高兴,说:“对子写了不少,怎么没有‘福’字?”
翰林赶忙写了一大堆“福”字,拿给慈禧看。
慈禧见“福”字摆在眼前,就面带笑容说:“很好,很好。”
她挨个儿看,发现有个“福”字写得太潦草,就拿在手里反复端详,自言自语地说:“嗯,这个字虽写得潦草,还合规矩,行吧。”
看完之后,慈禧就叫太监李莲英拿去和小太监们一起贴了。
恰巧就在写的特别潦草的“福”字上出了差错,张贴时,太监没看清倒正,把“福”字倒贴上了,当晚也没人发现。
第二天正好让慈禧看见了,就责问太监李莲英,为啥把“福”字倒贴上?
李莲英怕事情闹大了牵连着自己,急忙跪倒在地:“老佛爷息怒,老佛爷息怒。”
然后哆哆嗦嗦地解释道:“这‘福’字倒贴,是大吉大利,福字贴倒了,就是福……福到了的意思。”
“自从老佛爷执掌朝纲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万民乐业……”
李莲英这么一编,把慈禧太后都说乐了。
这事从宫里就流传到民间,有些百姓就开始把福字倒贴上,福到了,就吉利。】
【不过慈禧身上的故事,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当个故事听就行。】
【第三则来源于明代。
说是:有一年,具体是哪一年,故事也没说。
反正就是有一年,朱元璋以“福”字为暗记,准备杀人。
咱也不明白,皇帝杀人还需要什么暗记?
咱也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人?
当然,目前还有一个版本说是:有一年元宵节,有个好事者在大灯笼上画了个大脚女人,还写着“淮西大脚女人”。
还行,至少有理由了。
不过,咱就是说:这在古代,辱骂当朝皇后,还需要用“福”字标记,去暗杀吗?
老朱这皇帝当的太憋屈了。
这哪是皇帝啊?分明是刺客联盟的头头。
不过不重要哈,接着故事讲:
马皇后为了消除这场灾难,下令全城百姓必须在天明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虽然家家户户都贴了“福”字,然而,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然将“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朱元璋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军队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妙,忙对朱元璋解释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
朱元璋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所以现在明白为什么说这些都是故事,连野史都谈不上了吧?
比如最后一则:老朱杀人是需要用福字标记,偷偷摸摸的杀。
马皇后求情的手段,是让家家户户都贴福字。
这剧情,越看越熟悉。】
. . . . . .
评论区:
〖那万一朱元璋真把全部写福的都杀了,那马皇后不就炸了?〗
〖所以编野史也是需要文化的。〗
〖慈禧的故事才是真的野,美食、金银财宝……好多好多,真假难辨。〗
大明,应天府。
“咱服了,咱是真的服了。”
朱标三人刚跨过门槛,就见朱元璋背着手来回踱步,皂靴碾得地砖咯咯作响。
“娘,爹又怎么了?”
“这事虽然离谱,但一看就是假,况且本质上不是在夸娘吗?”
“爹怎么成这个样子?”
马皇后捂嘴偷笑一声,顿了顿,才开始解释道:“你爹是气这故事和满清沾边。”
“而且还是两个。”
朱元璋忽然扫见蓝玉缩在殿角,便出声问道:“有事?”
“陛……”蓝玉喉头一滚,福如心至,突然换了个称呼:“上位,俺是来认错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是去太医院的事吧?”
蓝玉心里一惊,嘴里连句利索话都说出来:“陛……上……不是……我……您?”
没当皇帝之前,朱元璋教育蓝玉,和如今教育朱棣的方式是一样的,一鞭腿踢了上去。
这次也不例外,蓝玉虽然痛的龇牙咧嘴,但是心里一口气松了下来。
这感觉,和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若不是大腿隐隐作痛,蓝玉都快笑出声来。
上位又踢俺了,俺还是自己人。
“咱未来杀功臣,或许有冤枉的,但你是死的真不冤。”
听着朱元璋掏心掏肺的话语,蓝玉喜悦之情陡然而转,面露委屈之色。
凭啥啊?
怎么别人都是冤枉的,我就是活该?
“你还不服气?”老朱厉声骂道:“动你的猪脑子想想!”
“谁敢把太医院为天家诊断的事传出去?”
“即便真有人胆大包天,又有谁有能力在一夜之间,让所有在京官员都知晓?”
“上位,是您……”
蓝玉喉头腥甜,想起昨夜府中幕僚的谏言,突然通体生寒,连忙跪地请罪。
“还不算太傻!”
朱元璋示意蓝玉起身:“咱本来想钓条大鱼,没想到,上钩的是你这头蠢驴。”
蓝玉被朱元璋骂的没脾气,连连请罪。
“滚吧,咱看见你就心烦。”
蓝玉行礼,转身告退,又听朱元璋说道:“算了,留下一起看天幕吧。”
“标儿,去把常氏和大孙一起带来,就当家宴了。”
闻言,蓝玉傻笑起来,正要往殿角铜鹤旁蹭,忽闻朱元璋笑骂道:
“哪有家宴还让人站着的?”
“自己找位置坐,还要咱请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