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衙之后,李适没有回会宁殿,而是来到了两仪殿。
昭德皇后王氏就居住在两仪殿,尚未出阁的唐安公主也跟着母后住在两仪殿,但是太子李诵已经早早的搬到太极宫中居住。
世界线已被王臣改得面目全非。
王皇后早早的就被册封为皇后。
李玉真十五岁了,依然没出嫁。
看到李适,唐安公主李玉真立刻蹦蹦跳跳的迎上来。
“父皇你回来了?”李玉真抱着李适胳膊撒起娇来,“这都八月底了,你说过要带我和母后去南山行宫避暑,何时出发呀?”
“马上马上马上,马上就出发。”看到宝贝女儿,李适浑身的疲惫不翼而飞。
“你就惯着她吧。”王皇后停下手中画笔,嗔道,“仔细将来找不着合适婆家。”
一说到女儿婚事,李适脸上的表情便有些不好看,当即吩咐李玉真道:“乖女儿,你去太极宫请你王兄过来。”
“喏。”李玉真应了声喏,蹦蹦跳跳往太极宫去了。
看到李适这表情,王皇后心头就咯噔一声,询问道:“玉真的亲事定了?”
“嗯。”李适轻嗯了一声,又说道,“朕相中了一人,最是适合咱们女儿。”
“谁呀?”王皇后表情也变得认真,驸马人选可是关乎她女儿终身幸福。
李适道:“安南郡王长子,安王内弟,安西大都护府虞候,翊卫郎将李愿。”
招李愿做唐安公主的驸马,李适真可谓是煞费苦心,其用意也是昭然若揭,就是为了巩固跟李晟还有王臣之间的姻亲。
王皇后瞬间明了李适用意,点点头说:“倒是一门好亲事,只是同姓不婚啊。”
“这有啥,让玉真改随你姓,大唐又不是没有公主随母姓的先例。”李适哂道,“总而言之李愿在此次平蕃之战中表现不俗,绝不会辱没了咱们女儿便是。”
王皇后心忖道,就算辱没了咱们女儿,你难道就不招李愿做玉真的驸马了?
当下王皇后道:“招李愿做驸马我没有意见,不过成亲之后玉真得留在长安,不能像李清婉般跟着去安西。”
“那是自然的,玉真肯定得留在长安。”李适连连点头道。
王皇后又问道:“吐蕃都已经平定了,安王又该进京了吧?”
“那是当然,制书都已经在路上了。”李适道,“平定吐蕃这样的盛大事件,身为首席功臣的安王肯定是要亲自进京献俘阙下的,不能再由他人代劳。”
王皇后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只是,安王他还会进京吗?”
“当然会进京。”李适不假思索的道,“他肯定会亲自进京。”
……
“岳父,逻些就拜托给你了,我们也该进京了。”王臣说道,“现在都已经八月底,再过一个月天气就冷了,赤松德赞的身子又弱,可别冻死在半路上。”
“贤婿……”李晟欲言又止,他对留守逻些没有任何怨言,错过献俘阙下这样的盛大事件固然可惜,不过,这一次的献俘阙下是属于王臣的献俘阙下,等下次平定南诏之下,再参加属于他李晟的献俘阙下也不迟。
“岳父可是有话要叮嘱小婿?”王臣笑着问道。
李晟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没什么,路上小心。”
王臣却没有跟李晟打哑谜,直接点破:“岳父是担心小婿回不了安西吧?”
李晟没有回应,不回应就是默然,对,他就是担心王臣去了长安就再回不了安西,因为圣心难测啊,如今的大唐,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大唐了。
之前的大唐外有强敌,内有藩镇割据,所以圣人不会拿王臣怎样。
可如今的大唐却是内部藩镇全部平定,外部强敌也基本肃清剪除,大唐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圣人已经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底气。
也有这样做的必要,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所以李晟担心王臣去了长安之后,就再回不去安西。
李晟甚至担心王臣会有性命之虞,担心女儿会守寡。
可同时,李晟也担心王臣会因为抗旨变李光弼第二。
“岳父,你想多了,我不会有事。”王臣摆摆手说道,“小婿的征途才刚刚开始呢,大唐的征途也只是刚刚开始,你这么想却是小觑当今圣人了。”
……
两仪殿,王皇后道:“安王此次回京,圣人打算如何封赏他?”
李适道:“前次平定河朔三镇之后,朕就已经敕封他为安王,而且还是世袭罔替,爵位封无可封了,但是职官还可以再升一级。”
“职官?”王皇后秒懂,愕然说道,“圣人要拜他为尚书令?”
大都护是从二品的职官,再升一级,就只剩正二品的尚书令。
再往上,就只剩下从一品的太子三师以及正一品的三孤三公。
只不过,从一品和正一品的职官通常只会追赠给死了的功臣。
“对,朕要拜他为尚书令。”李适道,“当然了,这只是兼职,他的本职依然是安西大都护,依然替大唐坐镇西部边陲。”
王皇后瞥了眼李适,有心想问一句,圣人真就没想过把安王留在长安?
但是话都到了嘴边,王皇后却又生生咽回去,因为她有预感,这句话一旦问出口,李适必定龙颜大怒,将她打入冷宫应该不至于,从此失宠却是肯定的。
正思忖间,皇太子李诵跟着唐安公主走进来,毕恭毕敬见礼。
“太子,你现在就动身前往陇右去迎接安王,以子侄礼相迎。”李适道。
“说甚?以子侄礼?”李诵闻言当即愣在那,不是吧,要认王臣为叔父?
“怎么?”李适脸上表情立刻冷下来,问道,“太子可是觉得,安王不配?”
“没有,儿臣没有。”李诵连忙否认道,“安王于大唐有大功勋,儿臣何敢。”
“何敢?只是不敢?并不是没有,对吧?”李适这下真的怒了,“你听好了,河朔三镇是安王平的,回纥是安王灭的,吐蕃也是安王灭的,大唐能得复兴皆拜安王所赐,假使没有安王,长安早不知几陷,你我父子早不知流亡何处,何来今日盛世?”
李诵呐呐不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