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伦泰士城事件发生的半个月后。
大明新军就跨过了圣乔治海峡。
早就已经倒向大明的英吉利人早早就换上了大明旗帜。
各地英吉利驻军纷纷提前封存了武器,静等着向大明新军投诚。
而大明新军的到来也让英吉利的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大松了一口气。
这下子,克伦威尔是彻底不怕了。
先前,为了避免被泰西诸国围攻。
克伦威尔将泰西诸国代表秘密送往大明的同时。
全面封锁了英吉利人将泰西诸国代表“打包”送给大明当礼物的消息。
所以,大明新军越过圣乔治海峡的时候。
泰西诸国甚至还不知道那天晚上在伦泰士城发生的“集体绑票”事件。
事已至此。
这场东西大战最后可能存在的一丝变数可谓是彻底被掐灭了。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被送上前往大明的船上。
泰西诸国代表便已经意料到了这个结果。
所以,没过几天。
沦为人质的泰西诸国代表们的态度便从最初的谴责克伦威尔转变为了理解克伦威尔。
刚上船的时候,还有人愤愤不平地指责怒骂英吉利人和红番人的背信弃义。
甚至将奥利弗·克伦威尔与威廉二世列为了葬送泰西的元凶、罪人。
但是,航程还未过半。
指责怒骂的声音便已经彻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无力回天的唉声叹气与无尽的悲切感慨。
他们知道——即使没有英吉利人和红番人的背刺。
泰西联军大抵也是败了。
即便是他们的上帝也挽救不了泰西注定战败的结果.............
于是,泰西诸国代表们在被押解前往大明的途中。
便提前向负责押送他们的大明押送官提交了一份泰西诸国代表们联名签署的《投诚书》。
泰西诸国代表的名字一个不漏,全部都签了字.............
-------------------------------------
三个月后。
崇祯二十六年三月中旬。
崇祯大帝朱由检在京师正式接受了泰西诸国代表们的主动请降。
几日后。
朱由检亲下《大明受降泰西诸国诏》昭告天下。
《大明受降泰西诸国诏》:
朕膺昊天之眷佑,继太祖高皇帝之洪业,奄有华夏,抚御万方。
德泽流于九州,如春风化雨,润育苍生。
武威震于遐迩,似雷霆万钧,震慑四夷。
朕之江山,固若金汤,社稷之盛,旷古未有。
叵奈泰西诸邦,远在荒裔,不沐王化,妄启边衅。
恃其舟舰之利、火器之悍。
潜窥吾土,劫掠商货、残害良民,此等恶行,干犯天威,罪无可恕,神人共愤。
朕乃赫然震怒,敕令王师出征,扬帆击楫,横戈海外。
诸将同心同德,忠勇奋发。
士卒效命前驱,气吞万里。
一战而挫其锋锐,使其知天兵之不可敌。
再战而破其坚垒,令其晓大明之不可犯。
三战而使其胆丧,泰西之众望风披靡,豕突狼奔,惶惶不可终日。
恰似秋叶之遇狂风,残云之逢烈日。
今彼等穷蹙来归,稽首称臣,哀求降服。
朕体上天好生之德,悯其愚蒙,特准纳降。
自降日始,泰西诸国皆归明土,世守臣节。
其民皆归大明之民,当遵大明典制,守法自安。
朕之诏令,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为定例。
敢有违者,必兴天兵,犁庭扫穴,以彰天讨。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至此,大明新军仅用了三十八个月。
也就是三年零两月,便彻底击败了泰西联军帮助大明取得了这场东西大战的胜利。
大明新军没有食言,当着天下人的面兑现了他们五年之内搞定泰西的豪言..............
《大明受降泰西诸国诏》昭告天下后。
泰西联军也顺势来了个顺应天命,借坡下驴放下武器就近向大明新军投了诚。
既然泰西诸国高层已经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他们也没必要再坚持下去了。
更何况,士气已经低迷到极点的联军早就不想继续这场注定不会胜利的战争了。
所以,泰西联军全面放下武器向大明新军投降进行的相当顺利。
虽然,依旧有些“硬骨头”选择了背道而驰。
一些不甘心失败的泰西武装遁入了深山老林,试图以打游击的方式负隅顽抗。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这种行为除了自我感动外,已经毫无意义。
面对这种小插曲,大明新军自然不会惯着这帮“小可爱”。
白无屠直接下达了清剿命令。
并直言常伯衡他们——没“爽”过瘾的,那就抓紧时间清山吧!
过了这个村,以后可就真的不一定有这个店了。
随着大明新军横扫天下,四海臣服。
以后像这种肆意横刀、纵横沙场的机会可就真不一定捞得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