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汉国覆灭了?”
长安城中,刚刚结束对隋朝战事的李世民不可思议的看着房玄龄,要不是这是房玄龄说的,李世民还以为今天有人要愚弄他呢。
在得到长孙无忌的确认后,李世民终于从这件事中缓了过来。
当初曹魏联系自己的时候,可是信誓旦旦,说拥兵数十万讨伐周国,自己那时因为与隋朝的战事放弃参与了,但是他心中却认为曹魏想要压服当前周国的劲头应该是可以的。
谁想到今天竟然能够听到这种事。
李世民沉默片刻后,对着长孙无忌等人开口询问道。
“今南方一统,周国势力得到了质的提升,眼下我们唐国应该何去何从?”
房玄龄等人对此事也是难以处置,所有的谋划都应该建立在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但是周国现在已经打破了这种平衡,在其他国家眼中,周国已经形成了强秦之势,如果其他国家部联合起来,想来会被周国各个击破。
但是这种联合又很难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周国已经争先了,天下的百姓和士族都看见了周国的状态,愿意投降周国的人不在少数,我们应当先挫其锐气,否则迟早给汉国一个下场。”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这种情况下,也就他最适合说这种事。
国与国之间争锋,真的有一种势,昔日秦国东出天下六国无法抵挡,听秦军之名,唤起虎狼之师。
今日很多国家的士卒听见周军的名声,先胆寒三分,只要少于挫折,便会大败。
反观周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也敢发动进攻,兵锋被挫,也能重整旗鼓再战。
周国灭亡汉国的消息一旦传出去,长安城中必然风起云涌,许多士族都会做好准备,等待着周军打过来,将李世民卖个好价钱。
所以唐国必须联合其他国家,挫一挫周军的锐气,要是联军被周军打败,那么周国统一的进程真的无法修改了。
“陛下不妨引强敌入场,我听闻此次魏周大战,周人曾经邀请秦军响应,我们为何不效仿呢?”
房玄龄开口说道,如今益州归属周人,那么周人便与秦军接壤了,当初秦军占领了武威、安定等地,也就是后世的甘肃,从这里分割了草原、西域、高原、汉地等地方。
如今秦人已经吞并西域和吐蕃等地,想要扩张要么是草原、要么便是中原,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中亚等地,无非是领土内的民族太严重了,迫切需要一个主体民族来稳定一下朝廷中的秩序。
“联系一下秦人吧,试着说服他们,如果失败了,我们也选择跟汉国一样的道路吧。”
李世民沉吟片刻,心中下定了决心,这番决定让众人十分惊讶,他们没想到李世民能够做出这个决策。
对于房玄龄等人来说,投降周朝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他们家族中早就有人已经入仕周朝了,可以说天下的士族都是分开下注的。
只是他们这些历史上留名人,心中终究有放不下的君主和愿望,想要缔造历史上的大唐盛世。
“收起你们的妇人态,我只是觉得华夏不应该继续内耗下去,东亚太小,世界太大。”
李世民挥挥手,十分潇洒,并没有被这件事搅动心神,开口说道,如果有争霸天下的机会,他一定不会放过,但是这种挣扎中的反复,让他觉得没有必要存续下去,消耗的每一分都是华夏的力量。
看着李世民已经下定了决心,众人知道李世民的脾气,于是开口说道。
“无论陛下选择哪条道路,我们都愿意追随下去。”
他们相识于青年,当初李世民还是太原留守家的公子,在隋末的乱世之中,他们一起崭露头角,南征北战,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又横扫草原,将草原纳入了统治之中。
玄武门之变时,他们坚定的站在一起,几次生死考验,终究得偿所愿。
他们一起结束乱世,开启文治,缔造了唐朝的第一个治世---贞观之治,后李世民获得了天可汗的名号,他们也获得了凌烟阁功臣的名誉,成为后世无数朝代幻想的君臣典范。
。。。。。。
“没想到汉国竟然被灭了,真不知道当初我们的决议是对还是错。”
曹操指挥着军队,如今已经攻入建邺,高欢不敌后撤到幽州,靠着易京的险要,抵挡住了曹操的攻势,但是却也丢失了冀州。
曹操看着站在身旁的王猛,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当初他认为与周国的战争不会有结果,但是王猛则坚持要遏制周人北拓的野心。
自己这一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汉国被灭,长江以南就再也没有牵制周人的力量了,益州与汉中之地也连成了一片,对唐朝进入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陛下,昨日之事已盖棺定论,这次我们也不是毫无所获,收获荆州,如果陛下能够拿下幽州,我们未必不能再与周人争锋。”
王猛知道眼下的局势多说无益,还会影响他们君臣之间的友谊,于是选择了闭口不言,专心帮助曹操指挥军队想要拿下这一战。
高欢败退,不是因为曹军力量强于齐军多少,曹操不告而战,确实让高欢有些手足无措,高欢已经征调大军准备进攻壶关,留守在黄河以北的军队没有注意到曹军的突袭。
等到高欢了解前线的情况,驻守在黄河的军队已经被曹操打败,平原城也丢失了。
曹操肯定不会放弃邺城如今的状态,指挥军队继续进攻高欢,由于建邺的士卒已经被抽调到了壶关,邺城陷落。
高欢等人只能抛弃壶关的军队,选择北撤到幽州,想要靠着幽州稳定局势。
曹操自然不会放过高欢,直接追着高欢一路猛打,一直到易京,北中郎将卢植率领幽州军前往接应,才遏制住了曹操北进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