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
“好,好好好”
乾清宫,西暖阁,龙座上的朱皇帝,金盔金甲,威武霸气,浑身激动,再次站了起来,双手鼓掌,连连叫好。
“程尚书”
“好一句,亘古至今,固有国土”
“不愧是国士大儒,德高望重的重臣,说的非常好啊”
“当是大明中华王朝的国之栋梁,国之柱石、社稷之臣,朕的股肱啊”
满目惊喜,金口一开,龙颜大悦的朱皇帝,把老炮筒程源,夸赞成一朵老菊花,快飞上天了。
没错的,这个礼部,背地里,不声不响的,干出了一个,如此伟大的壮举啊。
是的,现在的大明王朝,勉强有这个实力,去攻打东南亚列国,亡国灭族。
待将来,完成东征北伐之后,就有更多的国力和实力,去平推更多的东南亚小国。
但是,这都不是长久之计,眼前的安南国,就是一个活生生,很好的例子。
永乐大帝,出兵20万,耗费了无数的钱粮,攻下了交趾省。
可惜,他的不孝孙子,蛐蛐皇帝朱瞻基,仅仅20年后,就败掉了安南国。
可以想象一下,将来的某一天,朱雍槺的子孙,也可能出现这样的不孝子孙,败家子皇帝。
如果,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定下了南海规矩,理顺了法理依据。
也许,在几百年后,中原的华夏汉族,又爆出了一个强势王朝皇帝。
到时候,他们又可以,把大明的法理依据摆出来,名正言顺的,去攻伐收复东南亚小国,亡国灭种。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
大殿里,为首的程大炮,其他的六部重臣,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全部站了出来,齐声高呼,万岁万年。
他们这帮大佬,都是识货的,知道南海对大明海贸的重要性,更清楚法理存在的重大意义。
只是,跟着一起跪下去的两个安南仔,脸色非常难看了,黑着脸低着头,暗自双眼喷火,内心气愤又无奈。
“嗯”
看着一众激动的大臣,都是眉开眼笑的样子,朱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
“法理渊源,尊王攘夷”
“天朝上国,列国之首,固有国土,责任担当,维护南海的国家利益”
“这一次,朕算是开眼界了”
“礼部上下,做的很好,与时俱进,立大功了”
说到这里,朱皇帝特意停了一下,脸色一正,表情肃穆,看着礼部和鸿胪寺的人,开口吩咐:
“这样吧”
“程尚书,扶侍郎,刘侍郎,龙寺卿”
“礼部和鸿胪寺,联手着书吧,把那些南海的历朝典故,全部刊印出来”
“先加急弄个几百份,发放给那些,滞留在昆明的列国使臣”
“让他们都带回去,给他们的国王,王公大臣们,也都开开眼界”
“看一看,学一学,南海是大明的内海,知晓自由航行的真实内涵”
没错,这种事情,就应该趁热打铁,快速搞定。
趁着大明攻打占城国,东南亚列国观望的时机,把这个法理依据,给坐实了,板上钉钉。
说实在的,两世为人的朱皇帝,这一次也被礼部惊到了,非常佩服他们的做法啊。
这就是百密一疏,朱皇帝天天忙着军队,朝政大事和后宫睡女人,确实忘记了这种法理渊源。
好在,朝廷里的大儒大佬们,也没有闲着,堵住了这种缺口,为后世的争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这是没办法的,朱雍槺的大明王朝,也许有一天,会出兵攻占剩余的东南亚,但难度已经不小了。
毕竟,这时候的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领航者,已经插足东南亚,他们都是船坚炮利,金钱利益。
当然了,朱皇帝也是暗自发狠,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尽可能的多占地盘,不要留烂摊子给后代。
但是,等他驾崩升天了,他的后代,什么鬼样子,谁知道啊,也许有一堆不孝子孙,崽卖爷田不心疼的。
所以说,法理依据,有备无患,才能保证华夏王朝的地盘,固有国土,长治久安,经久不衰。
“咚咚咚、、”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臣等必定全力以赴、、”
、、、
听到朱皇帝的口谕后,礼部三巨头,程大炮、扶纲和刘高宜,鸿胪寺的寺卿,老武夫龙世荣。
四个重臣,满目惊喜,浑身激动,二话不说,再次跪地磕头,磕头蹦蹦响,高呼万岁,领旨谢恩。
刊印书籍,着作经典,发放东南亚,利国利民,留名典籍,留名千古的朝廷盛事啊。
尤其是龙世荣,这个土司头子,没了石屏的地盘,更应该要紧紧抱住大明王朝的粗壮腿。
“好了”
“都起来吧,地上凉”
“回去好好办事,大明很需要你们啊”
搞定了一个南海盛事,身心俱爽的朱皇帝,大手一挥,示意他们都起来了,肯定了他们的付出。
再坐回龙座上,转过头,看着两个低头不语,发呆发愣的安南仔,开口催促:
“对了”
“你们两位安南使臣,也不要发呆了”
“说说看,还有什么事情,都一并说了吧”
是的,搞定了南海的法理问题,朱皇帝的内心,安定放松了不少。
当然了,两个眼前的安南仔,也是要好好安抚的,不能为了一时爽,平添了两个强敌,打乱了东征计划。
当然了,大明有大明的难处,安南也是差不多的。
没看到嘛,眼前的两个安南仔,就是非常不对付,压根没啥互动,更没有一丝的交流。
很明显,安南国,也是内斗不止,打生打死几十年,足够他们继续内耗下去。
更何况,北部安南,可不止郑氏一家啊,还有高平莫氏,宣光保主呢。
对了,还有那个宣光保主,也派人来了,朱皇帝暂时不打算接见,想等一段时间。
毕竟,宣光势力太小,又紧挨着滇南,得看一看,他们能不能坚持下去。
毕竟,滇南的南部,刚刚放出去了,一群老武夫土匪啊。
“呃、、”
再次听到朱皇帝点名,郑根和阮福顺,浑身微微一颤,吓了一大跳啊。
反应过来后,相互对视了一眼,又迅速撇到另一边,低头不语,满脸的愤怒、苦涩、无奈和无助。
是的,这两个生死大敌,这时候都有一肚子委屈,更是忧心担心。
刚才,就是一个北部湾问题,告了广东水师一个御状,想不到啊,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现在好了,这个北部湾,直接变成了大明内海。
所有的一切,都是安南国的错误,不该让渔民出海,更不应该纵容海盗肆虐北部湾。
没道理啊,无处诉说啊,大明的战舰大炮,都堆到安南的家门口了,竟然还是安南国的错。
但是,没办法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朱皇帝阴狠毒辣,大明朝臣太强势了。
所以说,这时候的两个使臣,都不敢随意出头了,咬牙低着头,想让对方先出头出丑。
“呵呵”
上面的朱皇帝,对下面两个安南仔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呵呵冷笑,脸上尽是嘲讽之色,嘴里更是喃喃之语:
“他妈的”
“有点小意思啊”
“不愧是死敌,打生打死几十年”
“即便是到了这里,还是一个德性,尿不到一个夜壶”
“这就对咯”
“南北安南,现在是这样,几百年后,还是这个鬼样子”
、、、
在朱皇帝眼里,下面的两个安南仔,这样做就对了,最是符合大明王朝的国家利益。
刚开始,朱皇帝就听说,安南来了使臣,也是没啥意外的,情理之中嘛。
但是,听到南北安南,两个势力的嫡子长子,一起联袂而来的时候,他还是吓了一大跳。
很明显,北面的郑氏,南面的阮氏,在面对大明王朝的共同压力下,开始媾和了。
这就是,朱皇帝最担忧的一点,担心自己的穿越,改变了安南历史,走向真正的大一统。
现在看来,都是他妈的瞎操心,只要大明没有真正的派出军队,进攻南北安南的现有地盘。
下面的两家人,肯定是尿不到一块的,毕竟打生打死几十年,双方都成了死敌,血海深仇啊。
“郑家使者”
“发什么呆呢,该你了”
“你可别忘了,安南都统使,还在你们的升龙府呢”
沉思了一会,心中暗爽的朱皇帝,不等了,开始点名郑氏世子,让他继续回话。
安南国的国王,现在所谓的皇帝,就在升龙府呢,是郑家的地盘。
眼前这个郑氏世子,竟然低头认怂了,这让正在兴头上的朱皇帝,有点不爽啊。
“哎”
再次听到点名的郑根,内心深处,哀鸣一声,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微微转过头,瞥了一眼对面,发现阮氏的庶长子,身材高大魁梧的阮福顺,低头弯腰,纹丝不动。
郑根的内心,更是一肚子火气,恨不得冲过去,先干一场,干掉姓阮的再说。
但是,没办法啊,上面的朱皇帝,说的没错。
北部安南,升龙府住着他们的皇帝老儿,那北部的郑氏大军阀,就代表着安南正统。
现实就是如此,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总是躲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