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陈安能清晰感受到体内那股沉重的压迫感正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充沛精力。
他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无尽的力量,每一掌都蕴含着拔山扛鼎的力量,锻炼的成效更是远超从前。
随后,三人开始跑步,药膳的神奇效果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凡和林惜的耐力有了显着提升,原本五公里的距离轻松突破,跑了七八公里,才意犹未尽地停下脚步,先行回家。
陈安则继续,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直至跑完二十公里。
随着体内的热流彻底平息,证明药膳的药力已经被他完全吸收。
完成锻炼后,陈安返回家中,冲洗干净,换上干净衣服。
一番高强度的锻炼,消耗极大。
特别是陈凡、林惜两人,药膳没吃多少,早已饥肠辘辘了。
由于锻炼耽搁了时间,陈安决定不再下厨,三人就在胡同口的国营小饭馆,吃了早饭。
……
中院贾家,秦淮茹一大早就起来做饭了。
今天是她办理入职的重要日子,昨晚她可是激动了好久才睡着。
她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吃过早饭,秦淮茹迫不及待地开始打扮起来。
她拉开衣柜,找出那件珍藏已久的白底碎花短袖衬衣,这衣服,平日里她只有在回娘家时,才舍得穿上。
换上衣服后,秦淮茹站在镜子前,细心地整理着发丝,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她要以最干净整洁、最精神焕发的形象迎接这全新的开始。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得到贾东旭的理解。
贾东旭看着秦淮茹高兴的样子,以及精心打扮的模样,心中莫名升起一股不悦,他皱眉道:
“你这是去上班,又不是去参加舞会!换件朴素点的衣服吧。”
话语间,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正当两人僵持不下时,易中海与何雨柱来到了他们家门口。
两人一进门,目光瞬间就被秦淮茹的装扮所吸引,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之色。
易中海见两人争执,连忙上前打圆场:
“东旭啊,秦淮茹这样打扮挺好的,能给领导留个好印象嘛。”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长辈的威严,让贾东旭不得不收起不满。
何雨柱则是看得有些发呆。
秦淮茹今日的风采,让他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汉子,也不禁脸红心跳。
那件白底碎花的衬衣,仿佛为她量身定做一般。
显得她胸前的曲线,尤为动人,身姿更加丰腴,每行走一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风情。
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奶香。
这让何雨柱,这个未经人事的大男孩,更是心猿意马,心中不禁泛起了涟漪,差点就失了态。
幸好,贾东旭严厉的目光,及时将他拉回了现实,只能默默地将那份悸动深藏心底。
秦淮茹感受到周围微妙的气氛,脸颊微红,没有再多言,只是转身去安顿家中的三个孩子。
她将孩子们托付给了一大妈,并细心地叮嘱了几句。
随后,秦淮茹便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跟着易中海、何雨柱和贾东旭三人一起出门,踏上了前往轧钢厂的路途。
抵达工厂后,易中海与贾东旭迅速前往车间。
因为生产车间,每天早上都要点名,去晚了,就要算作迟到了。
在生产劳动纪律方面,轧钢厂现在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
职工如果一个月内迟到、早退或缺勤两次以上,就得在小组成员面前,做“自我检查”!
只有像机关、后勤、食堂等部门的一些特殊岗位人员,其管理才会宽松一些。
何雨柱,便是这样一位享受特殊待遇的人员,他在第三食堂地位特殊,向来我行我素。
何雨柱作为大厨,不用上早班,不用准备食材。
食堂早餐自有其他厨师负责,洗菜、切菜等琐事也有厨工和徒弟们分担。
这才让他,悠闲地带着秦淮茹,在厂区内穿梭,协助其完成入职流程。
在劳资科,秦淮茹先填写了入职表格,然后前往厂卫生室完成体检。
回来后,她又签订了劳动合同,学习了厂规厂纪,还领取了选集、国家重要会议读本、元老讲话选段等政治学习资料。
【很意外!56年《劳动部关于简化临时工人招收手续的通知》第五条,明文要求国营企业招收临时工人,要签订劳动合同。】
至于工资待遇,与学徒工相同,第一年每月14块,第二年15块6,第三年18块。
还有一点,尤为令她振奋,对她家里也最为重要。
那就是,临时工身份尽管不能使其户口由农村转为城镇,但她却能将自己的粮食关系转移至轧钢厂。
这意味着,她将拥有粮食定量,每月可以在厂里领取粮票。
如此,无论是兑换成厂里食堂的饭票,还是前往指定粮站购粮,都将极大地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因为,根据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新生婴儿随母落户。
她是农村户口,导致家里三个孩子都是农村户口,再加上贾张氏也是农村户口,家里有五口人没有粮食定量。
这些年来,家里一直通过鸽子市或者黑市购买高价粮,这也是他们家最大的一笔开销。
如今,她有了粮食定量,就可以少买一些高价粮,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
此外,劳资科干事,还向秦淮茹详细介绍了,轧钢厂的光辉历史:
红星轧钢厂的前身,可追溯到建国前的振华轧钢厂,其解放前由娄、方、田等多家民族资产家合资成立。
公私合营前,轧钢厂规模有限,仅拥有150余名职工,2套小型横列式热轧机组。
产品也只有直条、圆丝和中小型钢,其资产不足100万元新人民币。
直至十年前,钢铁工业局接管并推动了公私合营,更名为红星轧钢厂。
合营后,国家的大力扶持,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使轧钢厂迅速发展壮大,人员、场地、设备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接管后的第二年,国家就投入资金200万元,推动轧钢厂扩建。
职工队伍壮大至300余人,厂区面积也扩大至6000余平方米。
引进了新设备,成功将原有的轧钢机组升级为半连续式,效率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