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是有人在暗中的谋划。到底高澄的死是一场“意外”还是被“阴谋谋杀”呢?
一切事发都看似突然,但从事件的发生似乎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意外”事件。
首先,兰京是否真的是南梁朝兰钦的儿子?因为后世史学家从南梁朝的《南史》史书记载中找不到有这样的记载。
而兰钦是当时南梁朝着名的大将,官封大将军,他是否真的有个儿子被高澄俘虏做了厨子,无从稽查。
兰京杀高澄应是早有预谋的,因为他还找来了六个同党。但值得怀疑的是,即使兰京对高澄怀有怨恨,有杀人的动机,但其余的六个同党据说都是厨房里的奴隶,他们为什么对兰京舍命相帮?
要知道,奴隶杀主人那是必死无疑的,高澄的侍卫和防卫人员都在屋外看守,就算是杀了高澄也难以逃走。
这就可以说明,兰京、兰改等七人都是死士,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去刺杀高澄的。
那么杀人嫌疑犯会是哪些人呢?
嫌疑人一,孝静帝元善见。
高欢在世时,对他这个皇帝是尊而不听,也就是尊敬他,对他行臣子的礼仪,但不会听从他的命令。
所以,元善见与高欢相处,还是能做到君臣相安。
但高欢去世后,高澄对他的态度不友好,还常常欺负他,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内,甚至不把他当做皇帝看待。
元善见不甘受辱,也不甘心江山政权旁落,因此部署杀人也是合情合理。
怀疑的理据是:高澄的死,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盛宠元玉仪,为了她而将侍卫、防卫人员都打发了去外边看守,经常不是近身跟随着高澄,导致这个保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这才让兰京等人有机可乘,进行刺杀行动。
而元玉仪打着算盘也是元善见的族亲,皇帝为了执行暗杀行动,利用她来行“美人计”,使高澄为了她而疏忽保安。
因为当初元玉仪巧遇高澄是实在太过巧合了,说是人为安排也未可知,而且,事发后,元玉仪就不知所踪,很大可能已经被人灭口了。
而兰京和兰改等七名死士也应当是一早就安排进了高澄的府中,作为暗线,近身观察情况,伺机动手。
而当元善见知道了高澄的死讯后,他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如今大将军已死,这似乎是天意,权力将重回帝室了!\"
可见皇帝心里也是希望高澄死的。
嫌疑人二,鲜卑勋贵集团。
高澄入朝辅政以来,他厉行打击贪腐,对鲜卑勋贵、故旧都重点进行压制,而且他从小就开始接受汉化教育,他在对待汉人方面并不像其父亲高欢,高欢一向是偏帮鲜卑族人。
但高澄则平等对待两族人民,并且还任用了大量的汉族士大夫为官员,协助管理朝政,其中崔氏家族中的崔暹则是心腹重臣,另一个就是杨愔,更是十分倚重。
由于高澄执政后大力打压鲜卑贵族,大面积起用河北汉人名士,这是对鲜卑勋贵既得利益的严重挑战。
高欢的元老将领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高澄又恨又怕,但面对蒸蒸日上的汉人势力和高澄的强势姿态,这些人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与之抗衡的资本。
因此,这些鲜卑勋贵组成一个集团,形成了一股暗流。要解决当前的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高澄从此消失,由他们认可的人来执政。
据说在高澄被刺之前,一度流传了很多传言。当时的太史官曾对高澄说:
“启禀齐王,最近下官夜观天象,发现宰辅星光芒很暗弱,可能有不利于齐王的事发生,请齐王及早防范。”
只可惜当时的高澄只是一笑置之,并没有理会。从常理推断,太史官提醒高澄宰辅星暗,可能是听到了什么不利于高澄的传言。
换言之,针对高澄的阴谋很可能是大有来头,而且已经到了要实施执行的阶段了。
当时还有童谣流传:
“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灯灭。”
暗示着高澄将会有危险。第一句是指高会折,第二句是灯灭,灯(是灯的繁体字)放在水里则是澄字(将火字旁换成三点水则是澄)。
如果不是早有预谋要暗杀的话,就不会有这些传言流传开来了。
嫌疑人三,高洋。
怀疑的理据有三点。
第一,高澄当时是商量准备禅代之事,并拟定新朝的文武百官的名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当时高洋任职京畿大都督、尚书令的重要职务,又是高澄的亲弟弟,但却不在场。
关于事发后的处置问题,很令人起疑的是,当高洋抓住了兰京、兰改等七人后,没有对他们进行审讯,查明行凶的动机,是否有受人指使等重要原因。
而是不问情由就将他们全部杀死,这么重大的刺杀案,就这样不加审讯、不问原因,实在是让人觉得这是对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最起码都要查明真相,还死者的一个公道。
更何况,被刺杀的人是他的亲哥哥,同时也是东魏朝廷最重要的人物,故而历史上将怀疑的矛头都指向了高洋。
当然,高洋作为兄弟,与高澄有争夺权力的嗣位之争,他有理由、有可能、更有动机要谋杀高澄。
高澄被刺之时,所有的兄弟都距京城甚远。只有高洋此时,人正在城东“双堂”,刺杀刚一发生,他就立刻赶到了“东柏堂”,将兰京斩首。
之后,高洋挺身而出,顺理成章地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临危不乱,从容镇静,在亲兄命亡唐突之际,平定了朝堂和四野。
自此,高澄被一个奴隶刺杀而死,而这件事情中最大的一个受益者就是他成功上位的弟弟高洋。
兰京究竟因何要刺杀高澄,高洋为何偏偏在高澄被刺时,第一个也是最快的一个来到现场的。
为什么偏偏他好像准备的十分充分。历史的细节已经遗失了,只留下了一团团的疑云,供后人猜测。
虽然没有证据坐实,但是对于高洋杀兄的推测一直是普遍存在的。
史书记载的是农历8月发生刺杀事件,按公历算是9月15日,高洋是直到次年的正月才公布高澄的死讯,公开为大哥发丧。
高洋隐瞒高澄遇刺身亡的事,就会令到事发的经过无人知晓,另一方面也为他自己迅速接管朝政大权争取到有利的时间。
再有一种说法就是,高洋代表着鲜卑贵族的利益,他的施政方针符合当时的鲜卑勋贵的集团利益,所以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
因而被这个集团认可,支持他上台执政。种种说法纷纭,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真的就变成了无从稽查考究吗?
我们接着继续从多方面的蛛丝马迹来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