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十八年 正月二十四,燎原军的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被杨起任命为明面上的统领林渊站在营帐前,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心中谋划着一场席卷前明旧地的计划,
“不能耽误了王爷的大业,必须尽快拿下整个湖广!”林渊暗暗做出决定。
此时的承天府,虽有一些抵抗势力,但在将领张猛的带领下,燎原军很快就将其镇压。
张猛手持那把锋利无比的大刀,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如猛虎下山,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不出数日,承天府便落入燎原军之手。
德安府这边,因其地处平原,交通便利且农业基础良好,战略意义重大。
年轻军官李毅深知此地关键,他带领部队迅速出击,占领了粮仓和要道。
在城中,李毅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他指挥若定,一边安排士兵维持秩序,一边安抚百姓。
对于城中的贪官污吏,李毅毫不留情,将搜刮来的财物分出一部分发给穷苦民众,
瞬间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支持,德安府也顺利纳入燎原军的版图。
郧阳府,民风彪悍,一直是募兵的绝佳之地。
燎原军抵达后,并未遭遇太多抵抗。相反,当地不少热血青年听闻燎原军的义举,纷纷主动加入。
燎原军将领赵刚抓住时机,积极招募新兵,对他们进行简单训练后,便融入部队,郧阳府也很快被燎原军掌控。
然而,攻伐荆州府和襄阳府才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
荆州府境内,历史悠久,不仅战略地位重要,更是着名的鱼米之乡。
燎原军将领王勇带领部队抵达荆州府城下时,便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坚韧。
荆州府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的守军严阵以待。
王勇深知强攻并非上策,他先派出探子,详细了解城中守军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弱点。
经过几日的侦查,探子回报,荆州府城北的防御相对薄弱,
且有一条废弃的河道可以作为进攻的隐蔽路线。王勇召集麾下将领,商议攻城策略。
“城北虽防御薄弱,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王勇指着地图说道,
“张虎,你带领两千精兵,趁着夜色从废弃河道潜入,待接近城门时,点燃信号弹,为大军打开城门。”
“得令!”张虎领命而去。
“李豹,你率领三千弓箭手,在城南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务必制造出浩大的声势。”
“是!”李豹应道。
“其余将士,随我在城东集结,待城北信号弹升起,便全力攻城!”王勇目光炯炯,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夜色如墨,张虎带领着两千精兵,悄无声息地沿着废弃河道前进。
河道中布满了淤泥和杂物,但士兵们没有丝毫抱怨,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当接近城门时,张虎示意士兵们停下,他派出几个身手敏捷的斥候,前去探查城门附近的情况。
斥候回报,城门附近守军松懈,似乎并未察觉到燎原军的行动。
张虎心中一喜,果断下令点燃信号弹。刹那间,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
城南的李豹看到信号弹后,立刻下令弓箭手开始射击。
火箭如雨点般射向城头,城墙上的守军顿时大乱。荆州府守将陈武以为燎原军主力在城南,急忙调遣大部分兵力前去支援。
王勇看到信号弹升起,大手一挥:“将士们,攻城!”城东的燎原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
云梯迅速架起,士兵们奋勇攀爬。城墙上的守军此时才发现中计,但为时已晚。
张虎带领的士兵趁乱打开了城门,燎原军如猛虎入羊群,迅速涌入城中。
荆州府守将陈武虽奋力抵抗,但已无力回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燎原军成功占领荆州府,控制了当地的经济命脉。
襄阳府,地处南北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燎原军在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襄阳府守将周雄是一员猛将,他深知襄阳府的重要性,早已做好了万全的防御准备。
燎原军统帅林渊亲自来到襄阳府前线,与将领们商议对策。
“襄阳府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强攻怕是损失惨重。”将领刘猛皱着眉头说道。
“不错,周雄那家伙防守严密,我们必须想个万全之策。”另一位将领附和道。
林渊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先切断襄阳城与外界的联系,困死城中守军。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消耗他们的士气。”
于是,燎原军在襄阳府四周扎下营寨,将襄阳府围得水泄不通。
每天,都会有小股燎原军前去挑战,与城中守军进行小规模战斗。城中守军被骚扰得疲惫不堪,士气逐渐低落。
然而,周雄也不是吃素的。他派出敢死队,趁着夜色偷袭燎原军的粮草营地。
燎原军的粮草营地设在离襄阳府十里外的一个山谷中,由将领赵平负责看守。
一天夜里,周雄派出的敢死队悄悄摸到了粮草营地。
赵平警惕性极高,他听到营地外有动静,立刻下令士兵们准备战斗。敢死队与粮草营地的守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赵平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派人向林渊求救。
林渊得知消息后,立刻派出援军。在援军的夹击下,周雄派出的敢死队全军覆没。
经过数日的围困和消耗,襄阳府城中的粮草逐渐短缺,士兵们的士气也低落到了极点。
林渊觉得时机已到,他召集将领们,制定了最后的攻城计划。
“刘猛,你带领三千精锐,从城西佯攻,吸引敌军主力。”
“是!”
“王强,你率领两千士兵,在城东挖掘地道,直通城墙之下,准备炸毁城墙。”
“得令!”
“其余将士,随我在城南集结,待城墙被炸塌,便全力攻城!”
战斗打响,刘猛带领三千精锐在城西发起猛烈攻击。
周雄以为燎原军主力在城西,急忙调遣兵力前去支援。
与此同时,王强带领的士兵在城东紧张地挖掘地道。地道终于挖通,士兵们将大量火药放置在城墙之下。
“点火!”王强一声令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城南的城墙被炸塌了一大块。
“将士们,冲啊!”林渊大喊一声,带领着主力部队冲向城墙缺口。
襄阳府的守军此时已无力抵抗,纷纷投降。周雄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
昌隆十八年二月二十,在燎原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下,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全部被攻占。
燎原军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一面面燎原军的大旗在这几座城头猎猎作响,
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波澜壮阔的胜利。百姓们夹道欢迎燎原军,
他们期待着在燎原军的带领下,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而燎原军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
昌隆十八年
二月二十六清晨,阳光透过层层宫阙,洒在金碧辉煌的太和殿上。
昌隆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
往日里,朝堂总是一片井然有序、恭顺祥和的景象。可今日,气氛却格外凝重压抑,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阴云笼罩着。
昌隆帝面色阴沉,猛地将手中的奏章狠狠摔在龙案上,
“砰”的一声巨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惊得殿中众人纷纷一颤。
他龙颜大怒,双眼圆睁,怒声质问道:“这燎原军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一群匪徒,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在湖广之地肆意扩张,接连占我多个府县!朕为何没听到一点风声?”
内务府总管太监戴权,就站在昌隆帝身侧不远处。
此刻,他被昌隆帝的盛怒吓得脸色惨白如纸,手中那白色拂尘差点拿捏不稳,微微颤抖起来。
他赶忙低头,不敢直视昌隆帝的怒火,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
兵部尚书俞廉图赶忙出列,跪地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惶恐:“陛下息怒!这燎原军起初确实未引起足够重视,
他们行事隐秘,犹如鬼魅一般在湖广各地悄然聚集。等臣等察觉时,他们 ……他们已然成势,且攻势迅猛,我军一时之间应对不及!”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昌隆帝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俞廉图大骂,
“朕养你们这群臣子,就是让你们如此懈怠政务,让匪患坐大的吗?”
俞廉图额头紧贴地面,大气都不敢出,冷汗浸湿了后背。
礼部尚书刘晨见状,也急忙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商讨如何应对这燎原军,尽快平息叛乱,恢复湖广之地的安宁。
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气坏了龙体,这天下还仰仗陛下圣明来主持大局啊!”
昌隆帝冷哼一声,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目光扫向众人:“那你们倒是说说,该如何应对?”
户部尚书秦业皱着眉头,上前一步:“陛下,平叛需大量军饷粮草。
如今国库虽不算充盈,但为了平定这燎原军,臣愿全力调度,
确保前线物资供应。只是还需兵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
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史鼎也躬身说道:“陛下,用人之际,臣定会挑选贤能之才,
充实到平叛队伍中,确保各级官员各司其职,为平叛助力。”
内阁大学士侯敬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除了军事行动,也可考虑招安之策。
若能分化瓦解燎原军,或许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就在大臣们纷纷建言献策之时,镇国公牛继宗站了出来,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愿领一支精锐之师,前往湖广,定要将这燎原军一举剿灭,还我朝廷威严!”
在一旁看戏的秦王杨起听到这话,心中十分不屑,表面上无动于衷。
昌隆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许:“若卿能平定叛乱,朕定有重赏!”
然而,在这紧张的朝堂之上,秦王杨起却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嘴角挂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得意。这燎原军的兴起,本就是他在背后暗中推动,想借此机会搅乱朝廷局势,好浑水摸鱼,谋取更大的利益。
御史们此时也纷纷站出来,弹劾相关官员的失职之罪。一时间,朝堂上争论声、弹劾声此起彼伏。
昌隆帝听着众人的话语,心中烦闷不已。
他深知此次燎原军事件绝非简单,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他看着殿下群臣,大声说道:“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务必尽快平息叛乱。若再有懈怠,休怪朕无情!”
秦王杨起看着昌隆帝愤怒又无奈的样子,心中更是笃定了自己的计划。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随着昌隆帝一声“退朝”,大臣们纷纷退出大殿。
可这场因燎原军引发的朝堂风波,却只是刚刚拉开序幕。
太和殿外的阳光依旧灿烂,可这大周皇朝的命运却充满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