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隆十七年 七月十九
刑部衙门里,一片忙碌景象。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一排排堆积如山的卷宗上。
贾琏坐在桌案前,一只眼睛专注地审视着面前的旧卷宗。
自从在山东征讨鲁王一役中不幸失去一只眼睛后,他整个人的性情仿佛被岁月磨去了几分锐利,多了些沉稳与平静。
此刻,他正沉浸在卷宗的世界里,试图从那些泛黄的纸张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冤假错案或是无头悬案。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轻轻摇头,沉浸在案情的思索中。
就在这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寂静。贾琏头也未抬,说了声:“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随从迈着小步走进来,恭敬地垂手站在一旁,
“大人,秦王府管家派人送来请帖。”
随从说着,双手递上一份精致的请帖。
贾琏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请帖。他缓缓打开,目光落在上面的字迹上,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秦王邀他前往府中一聚,所为何事?他心中暗自思忖,秦王身份尊贵,平日里与自己交集并不多,此番突然邀请,定有缘故。
思索片刻后,贾琏吩咐道:“你去准备一下,本大人稍后便前往秦王府!”
……
半个时辰后,贾琏身着一身得体的官服,乘上马车,朝着秦王府而去。
一路上,他坐在马车里,心情有些忐忑。秦王到底找自己所为何事?
是公事还是私事?会不会与刑部的事务有关?各种猜测在他脑海中不断闪过。
马车缓缓停下,秦王府宏伟的大门映入眼帘。贾琏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王府大门。
门房引着贾琏穿过曲折回廊,一路上亭台楼阁、水榭花园目不暇接。终于,来到了正堂。
秦王杨起早已等候在此,看到贾琏进来,微微抬手笑道:“怀瑜不必多礼。”
贾琏恭敬行礼:“下官贾琏,见过秦王殿下。”
谢过之后,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目光低垂,等待杨起开口。
杨起看着贾琏,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一丝神秘:“怀瑜,今日请你来,是想带你见一个人。”
贾琏心中疑惑,忙道:“殿下,是何人?”
杨起微微顿了顿,目光紧紧盯着贾琏:“想必贾大人还记得元春吧!”
贾琏心中猛地一惊,元春?那是自己已故的堂姐,当年在宫中香消玉殒,怎么会…… 他脸上极力保持镇定,
点头道:“自然记得,只是不知殿下提及此事所为何意?”
杨起目光中带着一丝审视,缓缓说道:“元春并未离世,如今她在本王府中,名为白弦音,且已有了身孕。
她思念家中亲人,本王今日请你来,就是想让你们见上一面。”
贾琏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但多年的官场沉浮让他迅速稳住情绪,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殿下成全,只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起微微一笑:“此事说来话长,且随本王进去。”说着,带着贾琏步入雅韵阁内。
阁内布置典雅,弥漫着淡淡的熏香。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正背身而立,听到脚步声缓缓转过身来。
贾琏定睛一看,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堂姐元春,只是如今的她多了几分温婉与成熟。
贾琏眼眶瞬间红了,嘴唇微微颤抖。元春眼中含泪,轻声唤道:“琏兄弟……”这一声呼唤,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贾琏心中那扇尘封已久的情感之门。
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快步走上前,声音哽咽:“元春姐姐,真的是你!你……
你这几年究竟是如何过来的?”
元春走上前拉住贾琏的手,泪水夺眶而出:“琏兄弟,这些年让你担心了。
当年宫中局势险恶,我自知毫无发展的可能。我不想在那宫里蹉跎岁月,更不想老死宫中,
幸得秦王相助,设计假死,才得以脱离那吃人的皇宫。”
杨起在一旁微微点头:“当年本王偶然与元春相遇,得知她的困境,实在不忍见她香消玉殒,
便暗中相助。这几年,她在府中也算安稳。”
贾琏看向杨起,眼中满是感激,紧接着,激动的跪下:“殿下大恩,贾家没齿难忘。”
元春轻轻拭去泪水,缓缓说道:“在宫中的日子,每日如履薄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我便知道,自己终有一日也会成为宫墙的牺牲品。
好在遇到秦王殿下,给了我新生。如今我有了身孕,也算是有了新的寄托。”
贾琏握着元春的手,感慨万千:“这些年,家中人都以为你已不在人世,祖母和二婶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如今得知你还安好,也算是了却了大家的一桩心事。”
元春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我也时常思念家中亲人,只是身份特殊,不能回去相见。
如今能见到琏兄弟,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就在这时,弦音才注意到贾琏的右眼被一个黑色的眼罩遮住,心疼的问,“琏兄弟,你的眼睛……”
贾琏表现的毫不在意,笑着说,“元春姐姐不用担心,上次征讨鲁王,被小人暗算,不提了……”
“怀瑜,弦音的事,暂时还不能同贾府里的其他人透露!”杨起嘱咐着。
贾琏知道轻重,郑重的点点头。
三人围坐在一起,元春细细讲述着在宫中的惊险过往,以及在秦王府内的生活点滴。
不知不觉已经贾琏知道,此次相聚终有一别。他站起身来,对着杨起深深行礼:“殿下,时辰不早了,下官就此告辞。日后若有需要,下官定当万死不辞。”
杨起微微点头:“贾大人慢走,日后有机会,再让你们相聚。”
元春眼中满是不舍:“琏兄弟,你回去替我向家中亲人问好,让他们不要为我担心。”
贾琏强忍着泪水,点头道:“你放心,我会的。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走出雅韵阁,贾琏回头望去,只见元春和杨起并肩而立,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模糊。这一场特殊的会面,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但无论如何,得知元春还活着,且有了安稳的生活,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坐上马车,在回府的路上,贾琏望着窗外的景色,思绪却依旧停留在雅韵阁内的重逢时刻,久久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