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收到了来自哥哥罗焕的一封书信。当他轻轻展开那泛黄的信纸,熟悉的字迹如同温暖的春风拂过心间,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信中的问候之情犹如春日那和煦的阳光,温暖而亲切。罗焕在信中言辞恳切,细致入微地询问罗通一家的近况,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亲人的深深牵挂与眷恋。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仿佛让罗通透过信纸看到了哥哥那慈祥的面容和饱含深情的眼神。
然而,这封信可不单单只是充满温情的问候。罗焕提到罗平的孙子即将迎来十周岁的生辰,这在家族中无疑是一件值得欢庆的大喜事。他诚邀罗通一家前往北平府,共同为孩子庆祝这一重要时刻。信中还着重提及,罗昌和罗英已然长大成人,身姿挺拔,聪明伶俐,如今也到了该告慰祖宗的时候,让列祖列宗知晓家族的兴旺与传承。
罗通读完信后,陷入了片刻的沉思。他深知祭祖之事意义重大,关乎家族的尊严和荣耀。于是,他决定与屠炉公主一同商议此事。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如金纱般洒在屋内。罗通和屠炉公主相对而坐,屋内弥漫着静谧而温馨的氛围。罗通将书信递给屠炉公主,缓缓说道:“夫人,兄长来信了,一是亲切问候咱们一家,二是邀请咱们去北平府参加罗平孙子的十周岁宴,此外还提议咱们祖孙三代回北平府祭祖。”
屠炉公主接过书信,目光专注地仔细阅读,随后微微点头说道:“夫君,此事确需深思熟虑。祭祖乃是大事,万不可疏忽大意。且罗昌和罗英也确实到了该让祖宗知晓他们成长的时候了。”
罗通眉头微皱,陷入思索,片刻后说道:“夫人所言极是。咱们罗家世代忠良,祖宗的赫赫功绩不可忘却。如今孩子们长大,也该让他们明白家族的责任和使命。”
屠炉公主轻轻握住罗通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柔地说:“夫君,那咱们便精心准备一番,祖孙三代一同前往北平府,既为侄子庆生,又能祭祖告慰祖宗。”
罗通回应道:“好,那就依夫人所言。只是这一路上行程安排、祭祖的物品准备等诸多事宜,还需夫人多多费心。”
屠炉公主微笑着说:“夫君放心,妾身自会安排妥当。”
接下来的几日,罗府上下都沉浸在忙碌而又兴奋的氛围之中。
屠炉公主亲自指挥着下人们准备各种物品。她细致地列出清单,吩咐管家去采购祭祀所需的香烛、纸钱、供品等。厨房里,厨师们热火朝天地忙着准备路上的干粮和美味佳肴。
罗昌和罗英这两个小家伙更是兴高采烈,如同两只欢快的小鹿,在府中满屋子跑个不停。
罗昌兴奋地跑进自己的房间,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出最喜爱的衣服,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次去北平府,我要让大家都看到我已经长大啦!”他把衣服整齐地叠好放进包袱里,又忙着挑选要带的书籍和文具,想着在路上还能继续学习。
罗英则像只欢快活泼的小鸟,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帮着下人们搬运东西,一会儿又跑到马厩去看看准备出行的马匹。“这匹马看起来真强壮,一定能带着我们快快到北平府!”他拍着马背,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兄弟俩还时不时凑到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北平府会是什么样子,想象着在那里会有怎样的新奇经历。
“哥哥,听说北平府有很大的集市,到时候咱们可以去逛逛!”罗英眨着大眼睛,满是憧憬地说道。
罗昌笑着回答:“好啊,不过咱们可不能忘了正事,祭祖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得庄重肃穆。”
罗英用力地点点头:“我知道,我会乖乖的!”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的灯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他们认真地商量着行程的细节。罗通神情严肃,叮嘱两个孙子在路上要听话,罗昌和罗英认真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对这次出行的渴望和期待。
此时,罗章和他的两位夫人李月英、洪月娥也在为给侄子准备礼物而绞尽脑汁。
“夫君,你说咱们给侄子准备什么礼物好呢?”李月英皱着眉头,一边翻着手中的画册,一边问道。
罗章思索片刻,说道:“要不送一套文房四宝?侄子也到了该读书习字的年纪。”
洪月娥摇了摇头:“这太普通了,咱们得送点特别的。”
李月英眼睛一亮:“我想到了,咱们可以给他打造一把精致的短剑,寓意他以后能像咱们罗家的男儿一样英勇无畏。”
罗章点了点头:“这主意不错,但短剑的材质和工艺可得精心挑选。”
于是,第二天,罗章亲自去了城中最好的铁匠铺,与铁匠师傅仔细商讨短剑的设计和制作。
“师傅,这剑身一定要用最好的钢材,剑柄要镶嵌宝石,既要美观又要实用。”罗章认真地说道。
铁匠师傅拍着胸脯保证:“罗将军放心,一定给您打造出一把让您满意的短剑。”
在等待短剑打造的日子里,李月英和洪月娥也没闲着。她们一起挑选了上好的绸缎,准备为侄子缝制几件新衣服。
“这颜色鲜艳又喜庆,适合小孩子。”李月英拿着一匹红绸说道。
洪月娥笑着应道:“没错,再绣上一些吉祥的图案,就更完美了。”
她们一针一线,缝得格外用心,仿佛把对侄子的深深祝福都缝进了这精美的衣服里。
终于,短剑打造完成,衣服也缝制好了。罗章看着这些精心准备的礼物,满意地笑了。
“相信侄子一定会喜欢的。”罗章说道。
李月英和洪月娥也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盼望着能早日把礼物送到侄子手中。
在这忙碌而又充满期待的准备中,罗府的每一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踏上前往北平府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