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汕在昨天会议中提出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霍曼提出集中资源处理尾矿的过程中,更加集中资源办大事。
淘金的步骤其实就是开采、运输、淘洗、处理尾矿和精炼矿几个大步骤,不管是丑国那边的水洗淘金法还是这边的旱地淘金法,都万变不离其宗围绕着这几个步骤完成。
而如果要想提高效率,以及削减成本,无外乎也是在这几个步骤上做文章,从而来降本增效。
霍曼的思路就是削减运输、以及淘洗过程中产生的各家无序消耗,将资源集中在一起集中力量处理那些尾矿。
思路也很简单,既然上层的覆盖土已经不用分运到各家队伍的地盘上,那么为何不直接将淘洗区设置在矿坑里呢?
矿料挖出来后就直接运载到最近位置的淘洗作业区里现场进行碎料、吹除精洗作业,这不就把运输中产生的损耗给直线降低了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从流程上,怪兽从矿坑将低收益的矿料挖掘出来后,各家矿队会自行将矿料运送到自己的地盘上进行淘洗,在获取黄金利益的同时,也帮助雷洪汕的主矿坑处理了上面巨量的尾矿。
但中间产生了大量运力的浪费和淘洗过程中的冗余资源消耗。
如果是平时也就算了,这些成本都是由承包矿队自行承担,雷洪汕不用去理会。
但现在出现的油荒就打破了这种平衡,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会快速的消耗光整个矿场里所有队伍的那点油料。
这个问题各队长也都能理解和意识到,所以当霍曼提出这个思路,并给出大概方案和流程后,所有矿队在平衡利弊后,两其相害选其轻,对这个方案补充最困难的分配细则后,后便迅速通过。
与霍曼提出集中力量现场处理矿料的思路相比,雷洪汕的想法则是在霍曼的思路上又增进了一步。
那就是直接从工序上进行改进,优化工序流程,更加减少油料的消耗和处理工时。
都知道旱地矿机在吹除作业时需要进行碎料的前置作业,而这一步的好坏也极大决定这后面吹除作业效率的高低。
因此在这一步上,能提高这一步的效率,那势必会降低整体的油料消耗。
而破碎泥料这边通常都是用专门的碎料机进行,这个时候,雷洪汕突然想起为何不利用怪兽那可以升降改变高低角度的尾臂呢?
为此他当时找到在现场出席会议的老强尼,询问怪兽尾臂的最高仰角。
这个仰角可不是简单的抬起一头就行,如果在无负载、无矿料的状态下,工作臂理论上可以达到80度的仰角形态。
但这种形态只是极限的运动移动状态,并没法运送矿料作业。
别忘了传送带只是简单的一个平整的橡胶、化纤混合制作的带状物体,仰角太高的话,泥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在传送带上就会变成一个玩滑滑梯的捣蛋鬼,它们会很“开心”的顺着传送带原路径滑落下来,从而无法完成输送的工作。
好在怪兽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还记得怪兽在圣子小镇那里还存放着一批零配件吗?
那些零配件其实就是用于临时改装传送带的附加三角台这样的配件,当时是一起拉到了红鸟城进行维护和检修,不过这些东西当时就一直没用,所以只是简单的打油处理就被跟随着翻修后的工作臂一起拉进来卷角矿场了。
设计师利用这些三角台,巧妙的在传送带上增设了阶梯式的传送模式,也就是工作臂在高仰角的姿态下,矿料会被像变成手扶电梯楼梯一样的传送带,承载着从低处向高处运输。
这个办法虽说降低了一点传送效率,但却解决了运送过程中矿料反向滑落的痛点。
到这一步,所有人也都明白了雷洪汕的想法。
就是利用怪兽灵活多变的工作臂姿态,先来一场高空坠物使其自然破碎,减少碎料作业的工时消耗。
之前为何没人想到这个办法呢?
是因为尾矿料不是一家的,而是要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车辆中。
同时落地砸碎了……
也需要用挖掘机再次重新挖上来装车。
这就等于是多了一道工序,既增加了油料的消耗,也增加了工时流程。
但现在如果不需要将尾矿料运走呢?
那么这个办法就变得有操作空间。
在经过初步处理后的矿料再送入碎料机时势必会增加了工作效率,虽然最终依旧需要将淘洗完后的尾矿给运走……
但这么大的一个矿坑临时找个地方堆放起来毫无压力,等油料能够恢复正常,那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是什么问题。
可以说,雷洪汕的想法确实比霍曼的思路更进了一步,但前提是所有队伍要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也就是要至少达成霍曼的思路,要不然这个办法也无法能够实现。
听到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不少队长们的好奇和赞同,每个人都是资深的淘金客老炮,他们当然深知碎料作业对吹除作业带来的效率变化影响。
说干就干。
结束会议后众人便立刻安排了测试,不过当时尾臂上还是简单的传送带,所以能运送拉起的高度有限,矿料落地后产生的碎裂程度也不尽人意。
可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哪怕不用雷洪汕拿出黑鸟毛滩的自行研制的搓泥机案例,现场的矿队队长们就想到了用角钢和钢筋制作出专门增加碰撞分解力的钢架网出来。
因此在结束完初步的测试后,夜晚,塔克和汉斯带人给工作尾臂上安装三角台阶,而其它队伍的人也派出人手临时焊接制作这些撞击钢网架。
今天一早的测试,其实就是整体的第二次测试。
效果也很明显,有钢架的撞击效果非常令人满意,钢网下方的矿料碎屑甚至已经达到了能进矿机进行第一次初吹的细密程度。
既然效果很明显,那么解决如何持续用钢网分料便成为了所有人下一步的改造目标。
所有人将目光投向矿坑外面,其实就是望向了一台大型自卸矿车!
人多就是力量大,在各队伍的机械师、焊工的共同努力下,这台矿车便很快经过快速的改造。
向车尾翻起的车斗被钢筋、铁板牢牢固定在车架上,氧气切割机切掉车斗靠车窗部分的钢板,并将其耷拉在车头顶部形成天然的保护和滑料坡。
然后昨晚焊接出来的钢架网也被迅速的移植到这里,利用翻起倾斜的车斗形成一个天然的倾斜面撞击面。
这样一来,从上方掉落的泥料在撞击到钢网后,破碎的细小矿料会顺着缝隙直接掉落到下方的车斗中,顺着车斗的斜面自然向下滑落。
不用担心它们卡在钢板上,因为随时不断从上方掉落的高空坠物矿料产生的撞击力,会天然的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震动,保证它们能如同受热融化的巧克力一样,丝滑的直接滑落出去。
而那些个头体积无法通过缝隙的矿料,则是在惯性的作用下,朝着倾斜钢网产生的反射面飞到车斗的后面。
第三次测试很快开始。
这一次,矿料和所有人预期的那样,形成了天然的分流。
细小的矿料直接穿过钢网的缝隙,在车斗和地面接触的位置形成了堆积,这钢网下方区域也就被命名为穿透区。
而大坨的矿料和夹杂的碎石,则是在完成和钢网的碰撞后改变方向向后飞溅,迅速形成了一个如同火箭尾焰喷射般的堆积区,而这个堆积区都是被飞溅出来的碎石、矿料组成,所以也被直接命名为飞溅区。
“哈哈!!成了成了!!”
看到测试成功,现场矿工和队长老板们纷纷爆出欢呼声和口哨声还有掌声。
当然,第三次测试还是暴露出不足之处。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车体距离地面高度有限,导致不管那些穿过缝隙,落入下方细密破碎的矿料,还是个头粗犷的大矿料,都会很快就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两个堆积体,如果不能够持续的处理,那么这些矿料同样会迅速的产生堆积从而降低效率。
其次第二个问题,就是一辆泥头车产生的宽度有限,从天而降的矿料在空中会自动散开,形成了一个天女散花的形态,导致不少矿料并没有撞击到钢网,而是直接落在了泥头车的四周。
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众人便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用挖掘机和推土机,迅速的推建出一个直角形的三角倾斜的坡道,让泥头车倒车屁股向上倾斜放置。
如此一来,这个人工建立起来的坡道就直接拉高了矿料和地面形成的空旷区域,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倍矿料临时分离存储区。
为了增加那些细密矿料的存储量,挖掘机还在三角坡道垂直面下方还挖出了一条壕沟来继续扩容存储量。
而第二个问题解决起来也很简单。
一台泥头车的车斗形成的撞击面不够……
那我们就同时并排放两辆、三辆、甚至四辆相同改装的泥头车!!
单个面积不够,我们就特么的用数量来凑!!
并排起来的泥头车就特么的如同太阳能光伏板一样,直接形成了一个阵列带,极大的提高了撞击作业面范围。
而且这样做还带来了三个意外的好处。
第一个是矿队老板看到形成了阵列觉着还不够,还丧心病狂的从泥头车车尾开始,直接制作了大面积的新钢网,从高耸的车尾直接斜向延伸到地面上来。
这样一来,整个撞击网面积就一下子翻了数倍,基本能保证从空中掉落的矿料,能99%的撞击到这些钢网上!
第二个好处就是增加的倾斜钢网,让完成第一次撞击的矿料破碎之后,大块的矿料一路翻滚、蹦蹦跳跳顺着倾斜面滚落的同时,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和后续的钢网形成二次、三次甚至十几次的滚落撞击。
这些额外增加的撞击继续破碎着这些矿料的个头,细小的矿料直接顺着缝隙掉落到下方,大块头的……
给老子继续往下滚!!
最后一个好处,那就是增加的撞击面和下方形成更多的临时存料区,也让怪兽有更持久的单次作业时间。
因为不管怎么拉高,怪兽的刨土运送量是恐怖的,高耸的工作臂如果长期不动,无数矿料依旧会迅速的在第一个撞击面形成天然的堆积体,直至堆积体足够庞大无法再能够形成撞击力不得不停工。
但扩大的撞击钢网面,就让高耸的工作臂能微微调整角度,中间这辆车的下方已经堆积满了,但左右旁边的车辆下方才堆积一半啊!!
只要稍稍挪动一下工作臂的位置和角度……那不就多出来不少的堆料区了嘛……
唯一让人比较遗憾的,是整个流程还是受到堆料高度的影响,也就是不管怎样,只要不能不断的将矿料输送出来,那么堆积问题都是无解的。
外面飞溅区的矿料还好说,有矿队队长甚至打算给推土机和挖掘机的玻璃上增加防护网,一边坠料一边把这些飞溅的矿料集中推到一起。
这个办法虽然有些疯狂,但安全防护做的好还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是真正操作时才发现,还是太想当然了。
因为坠落作业时,矿料撞击和产生的无数细微泥尘简直如同一个超大号的发烟器,四周充斥着大量的尘土导致能见度极低。
这种程度已经不是众人折腾出来的那种简易工作扇能处理的了,只有让自然风将这些烟尘给吹走。
看到外面飞溅区没法一边坠料一边运输矿料,下方更困难的穿透区的处理方法也就直接放弃了,成本和危险性都比较大,而且这个办法只是临时应对油荒时期的作业,没必要在这方面增加更多的成本费用。
到这一步,新方法的技术上问题都基本被解决,而围绕这套新方法的新工作流程也很快被老炮们给敲定。
首先要根据怪兽的两个工作臂展范围,确定出新的作业区,然后在矿料处理区这里用推土机和挖掘机搭建出一个三角斜坡,这里就是就是钢架网的作业面。
同时还要在附近用盖临时房的铁皮围一个墙体,避免黄金和矿料飞出去。
开工时,地下的矿料会通过怪兽直接先砸在钢网上进行第一次的重力处理作业,等矿料差不多将飞溅区和穿透区都堆满后暂停挖料;
推土机会将那些飞溅出来个头较大的矿料集中推到一起,由挖掘机将两个区的分拣矿料转挖到运送矿料的矿车中送到百米外的淘洗作业区。
飞溅区的矿料会先送到碎料区进行破碎,而穿透区的矿料因为细密程度很高便直接进入吹除作业。
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和正常淘金流程没啥区别。
唯独就是吹除作业产生的矿渣,会用推土机将它们先汇聚到一起临时存放,等油料恢复供应量后再将它们转运到原定的洼地那边倾倒。
至于经过二次吹除甚至三吹的矿料虽然还有不少杂质,可到这一步已经不用再进行吹除作业。
这些粗矿料可以直接进入到用水淘作业法进行精洗。
都知道水淘法会消耗很多的矿用淡水资源,换成是此前,哪怕不能直接饮用,而且死贵死贵的矿用淡水都要省着用,但现在……
这里的矿工们甚至可以直接每天干完活后都能洗个澡!
能有这么多淡水不是雷洪汕发财了,而是矿用淡水价格一下子出现了下降,同时收货时间也变得迅捷不少。
这主要由于油荒的消息在第二天后传开,很多矿主们面临突发的这种情况纷纷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也在极力的寻找新的油料来源,但这种油荒是上游带来的大面积影响,这样仓促去寻找燃油效果着实有限。
而且这么多人一同外出找油,势必就把信息传递给了小镇、红鸟城甚至附近的城市,导致普通居民也引发恐慌开始抢油……
据说老头别古霍斯是费了不少力气,才让普通居民相信民用油暂时不缺,只是限制了矿场机械设备用油。
这才算是弹压住了恐慌。
在明白已经很难找到油料补给的矿主们也纷纷调整应对措施,既然开源不行……
那就只能在节流上大做文章了。
为了应对油荒,大部分矿区的设备已经关闭一半,或者降低处理速度来保持最低运营力。
设备都停工不少,那么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人。
很多矿区便立刻解雇了大量临时工,来减少队伍的开支和日常消耗。
如此一来,很多矿区不仅燃油、食品消耗迅速下降,连淡水消耗也迅速缩减。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镇唯一的供水单位的送水压力就减轻不少,原本三天就要送一次水的矿场光现有存水就能继续消耗一个星期,原本预定需要三五吨矿用水的矿场也就订两吨慢慢用。
矿用水的订单一下子锐减,导致水店的矿用水一下子产生大量的库存,这水没有经过处理无法提供给小镇居民使用,水店为了缓解压力就只能降价,赶紧消化掉这些库存。
订单减少,原本的紧张的运力也得到了缓解,而腾出来的运力和多出来的水资源库存,正好就便宜了雷洪汕的矿场。
既然矿用淡水价格下降供货速度得到提高,雷洪汕没理由不利用起来啊。
水淘法虽然费水,但它不费油啊!!
而且临时调整的采金淘洗流程也让这里的矿队空闲出部分人手,这些人没理由让他们闲着啊!
都特么的给我去洗矿!!
甚至这些淘金工们,还用现有的材料和设备,手工制作出了一个十几米长的水槽,在缺水的这里奢侈的使用耗水量极大的水淘法大批量处理黄金粗矿!
可以说,面对油荒,小镇绝大部分矿场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产能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影响了一些矿场的正常运作。
只有几个矿场由于应对及时,调整迅速,减小了负面的影响。
说到这里,就要提及一下雷洪汕另外一个矿场的情况了。
黑鸟毛滩那边也同样遇到了油荒,
不过和卷角谷这里相比,那边面临的压力就少很多了。
雷洪汕的河道主矿场在此前就已经完成主矿区的基础开挖,而且由于定位准确,矿脉分布也已经通过几十个矿坑完成了摸排勘察,再加上开采和淘洗流程已经趋于稳定,所以不会出现计划外的施工项目,油料消耗并不需要太大。
而且雷洪汕在第一时间获悉即将出现油荒的情况后,自然也第一时间通知了布莱克,让布莱克也有了充足的时间提前做好的了应对手段。
同时和卷角谷这边一样,油荒带来的水费下降和供应量增加,布莱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赶紧采购了一大批矿用水用来减少油料的消耗,两人在这一点上完全是同样的操作。
唯一影响的是洛瓦他们的队伍。
但这个影响也有限。
洛瓦他们队伍之前已经是上游河道自采金和铲地皮双管齐下作业,河道作业消耗的油料并不算大,只要暂停铲地皮作业,储备的燃料即可保证整个队伍自采黄金的消耗和运转。
至于没法铲出新地皮……
目前已经开辟出来的新地皮已经基本满足那些散户淘金客在上面摸索,临时停工一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更不用说,这些散户淘金客们在获悉出现油荒后,也会自行选择留在现场或者返回小镇,甚至是去其它地方碰运气。
毕竟淘金客是个相当自由的行业,哪里更合适生存,哪里有更多的黄金,他们就会往哪里跑。
只要油荒一过,铲地皮的工作再次开始后,这些淘金客们就会闻着味的又跑回来。
可以说,压根就不用太为这些散户们操心。
因此现在因为油荒,小镇大批矿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雷洪汕的两个矿场……
肯定是影响最小的那几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