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出去玩吐了之后,然后发高烧生病了好不容易这个烧好了,然后发现自己生理期来了,肚子又痛了无语了都。
语言是人类最直白是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把内心的活动想法和情感传达给他人,它不光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情感的释放,思想的传递和认知的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经常使用的短语或词语,而这便是他的口头禅。口头禅总是自然流畅地从嘴里脱口而出,而它恰恰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有些人的口头禅可能是积极向上的,比如加油、没问题等等,这反映了他们内心努力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而有些人的口头禅可能是消极的,比如随便吧、算了吧等等,这可能表明他们的内心比较冷漠无所谓,或是不愿意去面对。
还有些人喜欢用一些简短的回应,比如嗯、哦等等,这代表着说话的人心思深沉,有所保留。
口头禅是个人语言习惯的一种反应,通过留意他人的口头禅,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对方,深入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心理学表示。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大多面善心黑,最好不要深交。
第1句话,告诉你一个秘密。
秘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两个人的关系,特别是当彼此对一个共同讨厌的第三人有相似看法时,这种共鸣的体验更是会尤为强烈。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与我们分享秘密就代表着他信任我们,有可能他们只是无意中泄露了秘密或是保守不住,所以我们要慎重考虑是否要向对方透露自己的私事。
假如我们把自己的私事随便讲给别人听,就有可能面临被公之于众的风险,即使我们信任对方,但其他人也有可能无意中或是故意的传播私密信息,而这对我们显然是一种较大的伤害。
第2句话,你不相信,我也没办法。
假如一个人常常说这句话,那我们可以推测出他的内心很有可能存在冷漠薄情的倾向。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理心,擅长使用冷暴力的方式来逼迫他人,从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在与这样的人相处时,他们的冷漠和薄情会让我们不断的自我怀疑,哪怕我们并没有犯错,从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其实是一种长期的虐待行为,它会削弱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我们逐渐丧失作为人的价值感。
第3句话,我好喜欢你啊。
说好话并不代表着对方存有好心,甜言蜜语有时候只是一种糖衣炮弹,隐藏着不良目的或欺骗性的意图。
经常说好喜欢你的人可能不是觉得你真的很好,他们只是采用了一种心理策略,试图操控你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刻意夸大你的优点,以期望你会对他们更加依赖和听从。
是利用无关痛痒的轻浮言语来制造一种表面上的亲近感,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保护好自己,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对方的动机和行为,看看他是否有恶意。
其次,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被甜言蜜语所迷惑,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并做出基于自身利益的决策,
同时,与这样的人交往时,一定要保持着清晰的边界,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被操控,或是被利用了,那就要学会拒绝,并站稳自己的立场,与真正支持我们、关心我们,并且尊重我们的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第4句话,我对你这么好。
经常宣扬自己对别人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热爱付出的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把自己施舍的利益看得极其重要。
这类人往往希望通过对别人的好意和慷慨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和价值,他们会借助对他人的帮助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追求赞誉和承认,
这类人关注自己的付出所获得的回报,并把施舍的行为看成是一种投资,期待获得某种利益,或是获得他人的忠诚和附属。
他们可能只是在某些小事上为你提供了举手之劳,但事后却总是把这些帮助翻来覆去的在你面前重复。
如果你没有按照他的期望做事,或是没能满足他的要求,你就会成为他口中那个自私的人。
总而言之,大家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要关注上面这几句口头禅,如果发现了身边的某个人有这样的习惯,那就要保持距离,保护好自己。
陶源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世外桃园没纷争,人活得自在,引得无数人神往。东晋时候,北方战乱,逃难的人都跑到了南方。陶渊明喜欢田园生活,对战争有他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就写了桃花源记,来表达那些枉死的百姓心里的不甘。仔细再读读《桃花源记》,桃源世界或许并非你想象的那样。里面有好多不对劲儿的地方。这美好生活似乎有点儿不对劲儿,更像个恐怖片。为什么这么说?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
武陵渔夫迷路
武陵渔夫,不小心闯进了桃花林。他是个打渔的,对水路能不熟吗?可怎么就迷路了?定居在这儿的渔夫,四周的水域应该了如指掌才对,那陌生的桃林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猛一看还挺像个隐居的好地方。但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桃花,就是一乱葬岗。那儿埋的人太多了,他们心里的意念干扰了渔夫,让他眼前出现了幻觉。一村子的人,早就忘了自己在秦朝战乱中已经死了。他们脑子里还都是秦朝的印象。那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大概就是幻境。渔夫跟他们讲了晋朝的事儿,他们才如梦初醒,“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明白过来自己已经不在人世了。
渔夫的幻觉
渔夫,看到桃花林的时候,就开始产生幻觉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他以为找到了山,恐怕是船撞上了暗礁。文章里写他走到水源尽头,一眼就看见了山洞。山洞洞口小得可怜,得走个几十步、几十米才宽敞点儿。里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他是怎么在洞外一下就看见隐约的光的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很多人都说,快死的时候看到远方有个亮光在指引。这个渔夫看起来就像是快要死了。那所谓的“及郡下,诣太守”,大概是给太守托的梦。按理说,他回来一路上都做了记号,应该没错才对,结果他们不仅没找到那地方,还迷了路。像不像“鬼打墙”?活人找死人,这不白费劲儿么。
刘子骥之死
那个南阳的刘子骥,这哥们儿兴致勃勃地去找桃花源。结果非但没找到,回来后不久就病死了。
他是看见了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大病呢?又突然就死了呢?
说不定刘子骥还真找到了桃花源。可那地方哪儿是什么世外桃源啊,到处是尸横遍野、炼狱一般的惨象。
他一看那景象,直接就给吓傻了,回家后就一病不起,最后死了。反正桃花源记背后的真相啊,恐怕没那么简单。
再说里面说到小溪两边,只有桃树,还开着桃花呢。知道桃树有啥用吗?辟邪的!古时候都知道桃树能挡阴阳两界。
清明节前后,满天飞的桃花就像撒的纸钱一样。可原文里桑树茂盛,并不是四月啊,怎么着也得是七月了。
古怪的村落
这村里的小道儿,家家户户都通着,每家都拿出吃的来招待那渔夫。
注意了啊,“阡陌”这俩字儿,还有“通向坟墓的小路”的意思。
那些吃的,搞不好就是祭品。那所谓整齐的屋舍,说不定就是一排排的坟堆。
桃花源那“先收窄再宽敞”的结构,跟墓室结构简直是一模一样。
还有一点,桃花源里这些男女穿的衣服,这就更不对劲儿了。
这些自称秦人世隔绝了500年,口口声声说自己不知道有汉朝。他们的衣着怎么就跟外面的人一模一样呢?这可能么?
晋朝的衣服和秦朝可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你说这衣服哪儿来的?只能是外头人烧给他们的!
故事真相
桃花源记,兴许不是美好生活畅想,倒像是个鬼故事:
武陵渔夫不小心触礁失魂,一不留神进了古墓的窄道。
渔夫出现了幻觉,满眼只见白骨成堆,耳朵里是野兽乱嚎,嘴里尝的哪是酒食,分明是腐烂的祭品。
归西之后他给太守托了个梦,太守倒是积极,带着人马就去了,结果成了“鬼打墙”,白忙一场。
刘子骥听说了也想凑热闹,说不定还真给他找到了,可结果惹了一身鬼气,一命归西。
古时候选墓地,讲究的是依山傍水,还得种桃树来辟邪。不过,葬经上却写着门前种桃树桑树不吉利,说是会聚阴气。
老百姓可不会在家边种这两种树,古人都迷信这个。
桃花源里呢,既有古代墓道的样式,又有桃树桑树,这是个村落还是个坟地?想想都让人瘆得慌。
最后朝廷官吏想去考察桃花源,却怎么也找不到。渔夫死后,这消息也无人再过问。这是不是让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