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嗯,这地方非要介绍的话,这就是一个军事重镇。
北抵突厥,西克匈奴,南抵蜀州,这是一个要害地方,乃彻彻底底的军事重镇。
再往东南方向走一些距离,便可到达千朝古都长安了。
说实话,并州虽然位处大康的边境,但其实这里并不荒凉,反倒像是个塞外江南般风景秀丽。
历代大康帝王,历代大康戍卒,历代华夏儿女,都在经营着。
不光是军事,在经济层面也是。
这里,大抵就是小说中描绘的那种边塞重镇了吧。
这地方自然是重要的。
元康帝将自己的大儿子封到这里,不是不重视,而是重视这个儿子。
毕竟自己曾经倾尽全力培育他,怎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当皇帝这事儿他是不可能了,想都别想。但是做一个实权亲王,统领几州土地还是没问题的。
他自认对得起这个大儿子了。谁叫你生了这么一个难以启齿的病?
既然你不能延嗣了,那就别想这个位置了。
这为了大康的社稷,也是为了萧家的王朝。
但现在,好像是小子不理解老子的良苦用心了。
他造反了。
没有掩饰,也没有借口。
他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对全天下的人说:老子,反了!
元康帝终于对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大儿子彻底失望了。
那个曾经在御花园里与元康帝虔诚耕种地太子殿下,已经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皇,一个不被承认的新皇。
在这个事儿上,周飞鸿没有什么话语权,他只负责奉命行事。
战事,一触即发。
周飞鸿得到命令:歼灭叛军,尽可能俘虏大皇子,若是不成,皇帝陛下允许他直接击毙大皇子,带回他的人头即可。
得到命令的周飞鸿即刻整军,三日后,浩浩荡荡地朝着并州进发。
一路上,他们并未收到太多的抵抗。沿途的村镇几乎是十室九空,一片苍凉的景象。
周飞鸿百思不得其解,更重要的是,先锋斥候也没给出什么所以然的回复来。
“大...大帅,属下上次来,这里一切正常啊!”他满脸懵逼。
这事儿,只大不小。
毕竟为全军带回情报的是你,周飞鸿完全信任你,你就是这么对他,对全军的?
斥候人也麻了,上次他摸进并州城的时候一切非常正常,农人耕地,商贾经商,师者传道,衙役维持。
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的正常。
斥候根本没费多少力气,直接摸进了并州城里,将情报打探得七七八八。
可短短一个月不到,这里怎么就变成这副境地了呢?
周飞鸿深吸一口气。
“此处诡异,定是有诈!着本帅令,诸将沿途需多加小心,若是因为轻敌导致大事难成,军法从事!”周飞鸿想想后,决定还是稳妥一点行事。
大军即刻变换队形,更多的斥候被撒了出去。
虽然行走在大康的土地上,但周飞鸿还是觉得非常的不自在。
特么的,劳资在匈奴的地界儿七进七出都没有那么的紧张。
不过,事情在大军抵达了并州城郊外的时候就得到了答案。
并州城还是那个并州城,古朴的城墙彰显了其历史底蕴,这是一座古城,百年古城。
但这都不重要,令人懵逼的是,周围密密麻麻的简陋民房。
是的,看样子大皇子将并州的大部分人都强制迁移到了并州城附近,将城池围得密密麻麻,一眼扫过去,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周飞鸿无奈地看了面前这幅景象一眼,叹了口气:“狗东西,够毒的。”
他的副将们也是一副愤恨,无奈,恼怒的情绪外加一个无语循环交织的表情。
这家伙,居然将平民迁移到并州城的附近,让周飞鸿的大军投鼠忌器,不敢大肆进攻。
而且,此举令周飞鸿不敢用投石机大肆攻城,也不敢派大军强袭并州。
“够毒的,也够聪明的,也不知是谁想的计策,难道是孙德海那老登?”周飞鸿皱眉苦笑。
他说了一句:“本帅敢赌,敌酋应该会在四周的民房里驻扎有军队,而且,也有会军队装扮成贫民混迹在人群中,就等我们进去,然后给我等制造混乱。”
一名副将回答:“这不是显而易见地么?换成某家某家大抵也会这样子做。”
周飞鸿点头,开玩笑道:“既然是你给大皇子出的计策,那么,此计如何破除?”
副将苦笑摆手:“大帅莫要调理末将了,末将只会上阵斩敌,哪会这军师之计啊?”
要解决这事儿也简单,将他们全部杀光就是了。
但,这些人是大康人,是他们的同胞。
给周飞鸿百八十个水缸那么大的胆子,他还不敢对他们下手。
但若是进入这些建筑群,问题就大了。
自古以来,巷战,都不是什么好解决的事儿。
别的不说,就说近一点的。
Ew战争。
远一点的,摩加迪沙。
谁人不是在此处栽了个大跟头?
周飞鸿吸了一口凉气,无奈道:“布告全军,谁人能想出应对之策,升任百夫长,赏钱三千!”
他身后的副将面面相觑,还是那个显眼包站了出来:“大帅...久闻二公子聪慧,想必此局势他定有破解之道,何不修书询问二公子一番?”
反正元康帝也不急于一时,他们还有十余日整军。
这段时间,信鸽都够飞两轮了。
周飞鸿眼睛一亮:“有理,本帅即刻修书便是。然,刚才的条件不变,依然布告全军寻求计策。”
当日,一只信鸽便腾空而起。
而另一边的幽州,情况却很不一样。
比起周飞鸿的纠结,这里的大康军队势如破竹,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便收复了幽州,兵锋直抵两国边界。
期间,他们也遇到了高句丽人的抵抗。
在两军交接的时候,战场态势着实是令大康主帅吓了一跳。
比起印象中人员羸弱,武器简陋的高句丽人,现在的他们战斗力明显上升了一个档次。
人员的素质狠了不少,兵刃也有了一些威胁。
但,仍不是大康虎卒的一合之敌。
在经过初期的讶异后,大康主帅即刻变换战阵,采取主军稳扎稳打,偏师侧翼奇袭的经典策略。
这个战法经典得不得在经典了。
但,就在高句丽人之间取得了奇效,无他,实力碾压罢了。
而他们手中为何能出现大康制式的武器,就非常好理解了。
无他,无非就是大皇子的人干的好事儿。
可惜,高句丽物产贫瘠,冶炼技术哪怕传到了高句丽,他们造出来的兵甲武器也都不如大康人的。
虽然给大康人造成了一些麻烦,但问题不大,很快他们就将高句丽人赶出了幽州。
现在,摆在元康帝面前的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怎么调理高句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