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47年,刚刚成功占领济州岛的共和军,正紧锣密鼓地在岛上兴建堡垒,并设立物资中转站。随着东北岛基地的建立,再加上苏星云不断加大对岛上的投资力度,这片土地在华北移民的辛勤耕耘下,迅速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华北移民原本就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得益于粮食和铁器的充足供应,很快就将济州岛打造成了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济州岛的本身也有很多优势,由于日本海是一个相对内陆性的海洋,潮汐落差较小,风浪也不大,这使得海上交通相对便利。
然而,原时空中,日本为了防范渡海而过的女真人劫掠,在对岸设置了重重关卡。那么,生产力低下的女真人究竟是如何渡海的呢?答案是木筏。尽管日本海的风浪相对较小,但东北冷流入海时仍会掀起季节性强风暴。在这片海域航行并非毫无风险。
为了确保航行安全,商船只能沿着大陆海岸线行进。随着济州岛中转站以及朝鲜半岛附近一系列岛屿被共和军成功拿下,来往的商船逐渐增多,这片航道也随之变得繁华起来。
之前人们将这片海域称作日本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苏星云势力的扩展,鲸海成为了这片海洋在这个特定时空中的正式名称。
鲸海为东北岛基地提供了宝贵的渔业资源。为了利用这个资源,东北岛基地特意设立了一个船厂,专门用于捕捞鱼类。不仅增加了渔业产量,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来就业。到了公元1347年夏季,东北岛上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其中仅依靠渔业资源养家糊口的人口就高达一万五千人。此外,东北岛上还发现了几个煤矿,开始产煤,进一步丰富了岛上的资源种类。
东北岛所提供的战略物资种类繁多,涵盖了鱼类、煤矿、粮食、马匹以及炸药等多个领域。
而比东北岛基地更久海外基地,如今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在台风来临前夕,海外基地的人口数量终于突破了一百二十万大关,一举超越了黄州主基地,成为苏星云势力范围内人口最多的领地。
海外领地与东北岛有所不同,其主要依靠农产品出口。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海外领地南部地区——即高雄一带——铁矿的成功开采,以及三号钢铁厂的建立,海外领地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显着变化。此外,从基隆地区输送过来的煤矿资源也为提供了支持。
随着钢铁和粮食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海外领地的经济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其整体实力已经隐隐有超越黄州主基地之势。然而,目前海外领地仍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匮乏。由于黄州领地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大量高素质人才被吸引过去,制约了海外领地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这个情况,行政组的执政官提出建议,将行政中心从黄州基地迁往海外领地。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元朝威胁,还能促进海外领地的更快发展。然而,在苏星云看来,这个提议虽然合理,但实施困难。
首先,迁移行政中心对于黄州领地的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等同于放弃了这片他们的土地,这对他们的士气和信心将造成严重挫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苏星云最终决定暂时搁置迁移行政中心的提议。
在苏星云的领地中,黄州基地的地位举足轻重。汇聚了110万人口。从巢湖到长江,再到长江南部的当涂县,随处可见林立的烟囱,这里聚集了36万工人,贡献了整个领地80%的钢铁产量。
不仅在教育资源方面享有优势,女性工作者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黄州领地仿佛是一个微缩版的以色列,一百万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四周强大的敌人。
作为行政中心,是苏星云势力范围内的精神支柱。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道精神长城毁于一旦。
苏星云深思的望着地图,转过身来对一起开会的各个部门主管说道:“现在各部门的物资储存情况如何。”此时每一个生产组总组长翻看着自己面前的资料,开始逐一向苏星云汇报现在的生产和储存数据。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钢铁年产量每年六万吨远远超出了目前需要的水平。但是作为炼铁的原料和蒸汽机的动力的煤矿产量就有些入不敷出了。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但是消耗也越来越大。主要是全力移民的政策导致的。
华北,黄河的泛滥并未像往昔朝代那般引发千里饿殍的悲惨景象。幸亏苏星云设立移民点,大批幸存下来的灾民被收留下来下来。与当地官员核算人数支付费用后,这些移民们集体搬迁到了领地。
然而,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部分官员为了得到苏星云的移民款,甚至不惜人为制造难民。这些难民在失去土地后,被迫沦为农奴,遍布华北各地,形成了极为悲惨的社会景象。
华北的黄河泛滥让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苏星云帮助他们移民到海外领地,给他们保障。
在海外领地,行政命令能直接传到村里,动员令一下,村民们都愿意跟随苏星云。政府通过军事化管理和各种支持机构,让移民们快速适应新生活,形成了强大的力量。
为了达到这种基层行政建设的成果,投入的物力极大,作为新来的移民,虽然粮食产量增多,但是单纯的粮食收入还是无法与巨大的投入相比,领地整体财务入不敷出也就不奇怪了。
军事物资管理组并未像其他部门那样公开汇报生产状况,而是直接将资料呈递给苏星云审阅。在军事生产领域,一式火枪和一式火炮的产量及储备情况均令人满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枪管和炮管历经打磨、加工及组装等流程,接连从生产线下来。
这些常规军火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保障,但二式火枪、迫击炮以及重机枪的生产状况却令人堪忧,相关弹药的产量也未能达到预期。苏星云不禁叹气,意识到当前技术条件下,新式武器的性能仍有待提升。目前来看,主力装备仍需依赖前膛枪和前膛炮。至于那些跨时代的装备,只能用在在关键战役中了。
苏星云审视领地后,研究地图并在海南岛画了个叉。他认为,虽然海外领地和海南岛是绝佳的种田造反之地,远胜小黄洲,但前提是有足够的人手。
并且,目前海南岛上的元军势力是一个黎兵万户府,据说几十年前这支部队还很能打,元朝推中南半岛时他们还打的很漂亮。
海南岛上的铁矿和越南的煤炭资源,让尝到甜头的苏星云垂涎三尺。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忍痛割爱。虽然海南岛上的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体系的核心要素毕竟还是人力资源。
海南岛各领域需大量劳动力。促进民族同化、支持农业自给、开发台南港口及维护千里补给线均需人力保障。
海南资源虽诱人,但缺人难以实现蓝图。所以苏星云放弃依赖资源,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大陆人口资源最丰富,但苏星云的大陆基地小,难承大规模移民。从海外领地迁移更不划算,因需二次运输至海南,过于折腾。海外领地也缺人,人在领地与在海南发挥的作用相同,但海南初期投入更大。
海南方案否决掉。苏星云把目光投向距离黄州领地一百五十公里处的淮南,北进方案要开始执行了。
苏星云占据马鞍山铁矿,颇有\"一矿在手,天下我有\"之势。马鞍山的矿产储量足以支撑后世的大型工业基地。然而,钢铁生产需煤,而苏星云手中的安徽煤矿品质不佳,优质的淮南露天大煤矿尚待开发。
拥有煤铁资源,结合江淮地区丰富的人口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他认为这能助其统治世界。他早已觊觎这片煤矿,并通过修建铁路积累了技术。目前,他的仓库中已储备大量钢轨枕木,北进计划也筹备了两年之久。
湖东会战后,苏星云明确了扩张方向。但因海外领地南进政策,淮南计划被搁置。如今,黄州领地急于提升其在四大领地中的领导地位,意图成为皖中领地。
苏星云深知北进计划势在必行,与元朝的和平共处即将结束。元朝对其陆地上的存在已忍无可忍,若要完全控制安徽江淮地区,必将与元朝全面对抗。脱脱及蒙古高层将全力遏制他。要想夺取江淮,必须击败元朝军队,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元朝不会容忍这样的扩张,因为北进成功后,苏星云将成为元朝的一路诸侯。
苏星云下定决心后,向生产组长们阐述了他的目标,指着地图上的淮河说:“我们要占领淮河以南。”各组长积极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毫无畏惧。
陆海站起报告:“最高指挥官,陆军准备就绪,五万共合军可主动出击消灭四周敌人。”
何成皱眉,苏星云催促:“何师长,谈谈你的意见。”
何成站起报告:“指挥官,虽可轻易击败周边敌军,但元朝不会坐视我们割据。脱脱的反扑会消耗我们大量精力。建议在击败河南江北和江浙行省军队后,登陆渤海海津镇,攻击大都,让元帝感到北京不安全,从而迫使元军停止攻击,达成新平衡。”
陆海质疑道:“若鞑子皇帝逃至安全地再下令攻击,我们如何应对?”
何成笑道:“若大都失守,元朝中央权威将荡然无存,鞑子皇帝需重建内部权威。各路军队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准备割据,无暇与我们拼命。”陆海无言以对。
苏星云询问孙涛对海军计划的看法。
孙涛表示,船队能运输两万士兵及军火,但需训练配合。苏星云决定:“先肃清敌人,再等敌反扑,同时执行海津镇登陆计划。制定作战方案,明年夏季后开战。”
苏星云规划明年战争,向各生产小组下达指标,筹备物资,同时扩军训练。他计划明年野战部队至少增至二十万。
战后占领地的管理需要更多人力,同时需制定舆论引导方案。虽无厌战情绪,但舆论能团结领地民众。面对人口领土庞大的元朝,只有总体战才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