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妖壶似是意识到自己被自家的主人耍了,晃动得更加剧烈,险些都要将赵瑾震出脑震荡来。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
赵瑾嬉笑一声,伸出手掌来捏了一捏那泥土,入手丝滑,像是筛过的那种泥土。
谁知,赵瑾还没有细细感受一番手感,炼妖壶就要在赵瑾手中张开“大口”,对此赵瑾只是微微笑了一声,没有阻止,仅是一瞬间,那泥土便被吞入炼妖壶的“大肚”之中。
就在这时,赵瑾的身体表面开始泛起淡淡的金光,仿佛在吸引着周围的一切灵气,他知道,这是他体内炼妖壶的缘故。
“呼~~呼~~呼~~~”
霎时间,以赵瑾的身体为中心开始卷起微风,接着便狂风大作,将房间的门窗全都吹动开,伴随而来的还有无数的灵气,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浓烈。
赵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开始震动起来,或者说是炼妖壶带动了他身体的震动,震动越来越强烈,身上的光芒也越来越亮。
如此异变,好在赵瑾反应得足够快,双手结出数道法印,及时将石筑小院中的隐庇大阵全功率地运转起来,这才使得小院内的灵气异象不至于被人发现。
周围的灵气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缓缓向着屋内汇聚。赵瑾可以看到那些灵气已经浓郁得像烟雾一样,从草叶间、泥土中、甚至空气中浮现,然后逐渐闯进房间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屋内的灵气似乎凝聚到了一个饱和的极限,剧烈翻涌起来,如同一道道细小的水流汇聚成磅礴的大江大河,不断地向赵瑾涌去。
这些气流最终在赵瑾头顶盘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奇异漩涡。
突然,赵瑾的身体表面金光大放,仿佛打开了一个无形的巨大洞口。所有的灵气在这一瞬间疯狂地涌入赵瑾的身体之中,如同被黑洞吞噬一般。
屋外的树木、花草在这一刻都仿佛再一次焕发出了生机,变得更加郁郁葱葱起来。或许这便是“一人得道鸡犬飞升”的含义吧。
“呜~~呜~~呜~~呜......”
空气中充满了强烈的气流涌动的声音,仿佛是天地间的呼吸在此刻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个过程持续了许久,直到最后,炼妖壶重新恢复了平静。赵瑾身体表面上的金光慢慢敛去,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只有小院内生机暴涨的动植物们以及极为清新的空气告诉着人们刚刚发生的一切并非虚幻。
“呵呵,还真是意外收获啊......”
赵瑾吐出一口浊气后又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神情怡然。
“吼~~~”
一道巨大的黑色蛟龙虚影凝聚在赵瑾的身后,那蛟龙身上的鳞片勾勒得栩栩如生,一呼一吸间,就好像是一只活的蛟龙一般,这是他运用自己体内灵力所凝聚而成。
“七品之境,果然灵力要雄厚不少。”
赵瑾握了握拳头,感受着身体中突然增长的力量,澎湃得他直想要发泄一番。
刚刚那股涌起的灵气虽然绝大部分都被炼妖壶所吞噬,但作为炼妖壶吸收灵气的“通道”,赵瑾也顺带着得到了大量的灵气冲刷,竟然就这么将他的七品之境的隔膜给冲破了,如此轻松就突破境界的整个御灵师界估计也没有几人了。
更何况如此多量的灵气并未完全耗尽,还有许多潜藏在他的体内,再加上之前炼化蛟龙骨珠所得到的灵气,最起码赵瑾关于突破六品迈入中三境的积累是不缺了,将来无疑是比旁人更加容易的突破六品,或许他会是整个团队里最先进入中三境的人。
“那三枚血灵大丹倒是用不上了,宋清如呀宋清如,你可真是够幸运的,我真是为你有我这样的伙伴而感到由衷的羡慕,快点吧,快点吧,你们不快点成长起来,我的明心殿还怎么膨胀啊......”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赵瑾也没有想不到刚到手的还没有捂热的三枚血灵大丹这么快就用不上了,至于他们的归处,赵瑾心中也已经有了打算。
“看样子我这个徒弟还真是有不少的秘密呢,不过也是,到底是我王之子,焉能平凡......”
虎哥打开窗户望向赵瑾房间的方向,呢喃了一句后便又合上了窗户,就好像刚刚发生的事情和他丝毫无关。只不过屋内传来的清唱声无疑显示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很是不错。
“息壤嘛...还真是神物......”
赵瑾还在回味着刚刚那涌向自己的灵气之流,那种爽劲,可比可要爽多了。口中呢喃了一句,造成炼妖壶如此变化的正是那封灵盒中的那一小捧土壤,但它却并非是普通的土壤,而是一种神物。
“息”为生长之意。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膨胀的土壤。据郭璞注《海内经》记载:“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息壤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土,关于息壤的神话,最为着名的就是鲧窃息壤和大禹治水的神话。
相传,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在尧舜时代,洪水泛滥,老百姓生活极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鲧受命治理洪水。鲧治水采用的方法是用泥土堵住泛滥的洪水,将其引流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因为水势浩大,刚刚堵上的泥土很快就被冲开了。
鲧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为此非常苦恼。一天他忽然想起天帝有一件宝贝,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那就是息壤。他心想若是用息壤来堵住洪水,息壤可以不断生长,膨胀,那洪水就冲刷不开了。于是他便偷偷从上天那里偷来了息壤,用来治理洪水的。
但是鲧治水的理念总归还是不对,堵不如疏,虽然有神土息壤的帮助,他还是治水失败了。天帝发现了他偷了宝贝,还没能治好水患,大为震怒,便派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并收回了息壤。
鲧死之后,他的儿子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大禹也借用了息壤,采用疏导和围堵相结合的办法,终于制服了大洪水。
“如此宝物,合该与某有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