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大梁布下了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皆由十几万大军组成。
实话实说,对上南齐,林时的压力可比对上北魏时要大得要多了。
毕竟,大梁二十万大军出关时,北魏几十万大军压根就没有抵抗。
并且数年消耗,大魏的士气,战力,也都被大梁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南齐则不同。
这几年,大梁根本没机会对南齐进行什么像样的攻伐。
南齐不管是军队的数量,装备,战斗力都还处于顶峰。
一个是在一开始,就被林时打残的北魏,一个是全盛状态的南齐,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何况,林时麾下其中十三万大军,还被姜琦手下十几万残军拖在了两淮之地。
这就导致如今他手上能灵活调用的人手,只有他麾下这十一万原大魏降兵,以及赵兴业手里的三万龙渊水师。
十四万人,数量当然多。
不然也担不起这场灭国之战。
但对比起南齐光是在荆州边境上设立的第一道防线,便有十六万人,这十四万人,也就显得不那么多了。
也因如此,林时率兵开赴阳江府时,并未第一时间对湘水对岸的株襄府发起进攻。
而是选择命大军在湘水西岸一百二十里处扎营,与南齐部署在株襄府的守军隔江对峙。
两军隔江对峙,双方斥候互相厮杀,唯有大军纹丝不动。
这一日,林时带着顾知洲与麾下一众将领来到了湘水畔,观察湘水对岸的南齐大营。
正所谓,兵过一万,无边无沿,兵过十万,连天彻地。
湘水对岸的南齐大军,虽不是南齐十六万大军的全部,却也足有五六万人。
一眼看过去,几乎占据了林时入目所及的所有整个天地。
众人只是远远的望着,便顿感敌人的肃杀之意扑面而来。
好在众人皆已是百战名将,已经非常习惯了军中这股肃杀之气。
因此,倒也没有人有什么不适之感。
众人在湘水畔观察良久,林时转头看向顾知洲问道:“如何,敌军什么情况,可曾打探出来了?”
顾知洲闻言,当即上前一步与林时并肩,一眼不眨的望着对岸一眼看不到边的军营。
沉吟片刻,点头道:“据我朝探子回禀的消息,南齐部署在株襄府的十六万大军,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部份便是咱们眼前这六万步卒,这六万步卒的任务,主要是拖住咱们的脚步,与咱们正面对战,其主帅乃是南齐名将周兴霸。
另外两个部分,每部五万人,分别驻扎在湘水以东六十里外的株襄府城,与湘水与大江交汇处的献城县,与眼前这六万大军形成犄角之势。
而此二部人马,则是由南齐大都督顾元亲自统领指挥调度。”
听完顾知洲报上来的信息,林时不由挑了挑眉,随即微微颔首,表示知晓。
顾知洲见状,接着说道:“此外,南齐还在金陵城外部署了二十四万重兵,据潜入南齐境内的探子回禀,金陵城中,还有三千具装重甲。”
“具装重甲!”
林时有些讶异:“南齐还有这玩意儿,为什么以前没人打探到这个消息?”
顾知洲面无表情道:“不知,但金陵城中,的确有三千重甲步卒。”
“行吧!”
林时点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
重装步卒这种兵种,的确很唬人。
若是放在冷兵器时代,三千重装步卒,那便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杀手锏,不到亡国之祸不可出那种。
但现在嘛,他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南齐的重装步卒再强,还能强得过当年北魏在潼关外打造出来的钢铁战车吗?
在热武器时代,所谓重装步卒,也就是火炮的靶子罢了。
而大梁,别的不多,就是火炮多。
议论炮弹砸下去,就算不将他们炸死,砸也能将他们砸死,就算砸不死,多来几轮火炮,也能震死他们。
顾知洲说完南齐有重装步卒的事情,见林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便也不再多言。
南齐有重步兵这种事情,属于核心消息,他必须上报。
但上报之后,林时要怎么对待,怎么处理,那就是林时的事情了。
而依照他对林时的了解,一般林时在对某个消息无所谓的时候,心里便已经有了应对的法子。
他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等着,等着林时取得胜利就行。
聊完正事,众人在河边继续观察了一会儿对岸的大军,这才转身在亲卫的护卫下折返。
只不过,众人的亲卫,都从军中将士,换成了镇景司的密探。
而林时的亲卫头子,正是他原来的老部下,如今的镇景司南镇抚司指挥同知李忠。
一行人缓缓朝军营折返,却是没有注意到。
就在众人踏上折返军营的路程之时,一艘小舟也载着几人渡过了湘水。
小舟靠岸,船上走下十余人。
为首之人乃是一儒雅的中年男子,男子正是南齐的大都督顾元。
而顾元身后,则是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体型却是魁梧到近乎夸张的将领。
这将领,正是南齐名将周兴霸。
同时,也是南齐军中公认的第一猛将。
是的,公认第一猛将。
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称呼,猛将,大梁和北魏都不少,但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军中第一猛将。
包括李晟,他也不敢说他便是大梁军中第一猛将。
但周兴霸第一猛将的称呼,整个南齐军中却是无人服。
因为,周兴霸曾经还是万里大江上称霸一方的水匪时,面对南齐大军的围剿,便曾有过单枪破百甲的辉煌战绩。
后来入了大齐军中,更是依靠手中一杆六十斤重的亮银枪打赢了南齐军中所有以勇猛着称的将领。
换句话说,周兴霸,才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有百人斩战绩的猛将。
至于其他猛将,或多或少都有些水分。
这十余人踏上了大梁的土地上,静静的看着已经走远的林时等人,面容十分平静。
周兴霸瓮声问道:“大都督,咱们要去追吗?”
“不必,去梁军大营看看去!”
顾元摇摇头,率先踏上了去往大梁军营的道路。
很难想象,顾元堂堂大齐大军真正的掌控者,竟然也会孤身犯险,前来打探消息。
周兴霸对顾元言听计从,闻言,也只是活动了一下手里的长枪,便上前护着顾元朝大梁军营的方向走去。
前方,林时还不知道他只是来湘水边探查一下消息,便已经引来了大齐军中的第一号和第二号人物。
不然他说什么也得布下天罗地网,将这两人活擒。
林时缓缓打马走在归营的路上,李忠紧紧的护卫在他身边。
正走着,天边忽地传来一道鹰唳。
众人下意识仰头看去,只见天边一只神俊的雄鹰俯冲而来。
李忠赶忙掏出胸口前的骨哨轻轻吹响,哨声传出,雄鹰倏地一个急刹,稳稳的坠落在李忠的肩膀上。
李忠不敢怠慢,忙取下海东青脚上的铜管打开,取出里面的纸条。
他只展开看了一眼,便立即递给一边的林时,沉声道:“大帅,金陵飞书。”
林时微微颔首,命身旁的镇景司校尉取来阴符书开始对照。
将所有的内容翻译出来,林时才看向一众伸长了脖子的将领。
淡淡地安慰道:“放心,不是什么大事情,就是大齐的世家门阀,已经开始调动私兵了。”
“世家门阀调动私兵?”
众将一愣,旋即面露不屑之色。
就连一向谨慎的顾知洲闻言,都不由面露无所谓的表情。
大齐世家的私兵,是大齐防御大梁的第三道防线,这个消息,大梁一直都知道。
毕竟,大梁每年往镇景司投入几百万两白银,可不是为了让镇景司的人吃干饭的。
早在顾元定下三道防线应对大梁时,大齐的军事调动,林时便已经了然于胸。
不然,他又岂能带着十几万大军,就敢正面对上大齐举国之兵?
总之,一句话,林时从未将南齐的这些世家放在眼里过。
他随手将迷信撕碎,转头对着李忠淡淡地吩咐道:“传书陆氏,告诉我老丈人,他留在南齐的后手,可以发动了。”
李忠一愣:“现......现在吗?”
林时点点头,面无表情道:“太安城向金陵传递消息,就算是飞鸽传书,怎么也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半个月时间,足够咱们击碎南齐这所谓的第一道防线,届时,南齐四处火起,就是咱们击破金陵之时。”
一听这话,不止是李忠,就连跟在林时身旁的其他将领,亦是一脸兴奋之色。
“是,属下这便去传讯!”
李忠点点头,不再犹豫。
“驾~”
林时催动战马,加快了速度。
一行人返回到军营之中时,天色也黑了下来。
林时召集诸将,吃了一顿晚餐,顺便部署了一下明日的行军计划,便早早睡下。
此次攻齐,林时的大战略很简单,依旧是一路平推。
但碍于大齐的国情,就算他能攻破大齐国都金陵城,大齐这些世家也不会轻易放弃抵抗。
因此,林时需要陆氏的帮助。
同时,也需要行驶一些雷霆手段。
同一时间,顾元和周兴霸,也追到了梁军大营二十里外的地方。
一行人借助茂密的植被隐藏身形,朝着完全没有道路的山林间前行。
一边走,一边开路,成功绕过了梁军的斥候的暗探。
“大都督,不能再靠近了,否则,即便是末将,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顾元还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周兴霸终于忍不住出声制止。
他是猛将,但不是没脑子。
作为领兵之人,他深知潜伏到十几万大军的大营周边几十里的范围是意见多么危险的事情。
不夸张的说,一旦他们被发现,甚至连逃走的时机都没有,便会被人潮淹没。
他能以一敌百是不错,但以一敌万,乃至于十几万,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好在顾元也听劝。
听见周兴霸的劝告后,便停下了脚步。
此处,距离梁军大营还有二十里,属于梁军大营外围。
但也足够他摸清梁军的部署了,毕竟,他在暗中,还在山上。
只要爬到高处,依旧能观察梁军大营。
思及此,他轻声道:“你们禁戒周边,我查探一下梁军动向!”
“是!”
众人轻轻应声。
顾元找到一颗足有两人合抱,十数丈高的大树,从袖子里抽出一支千里镜,将千里镜别在腰间,而后脚尖轻点,借助树干上粗糙的树皮借力,三两下便爬到了高处。
没了山林的阻挡,他站在树上,很轻易便能看清二十里外那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火光。
十几万大军扎营一处,当真是连天彻底。
他取下千里镜,搭在眼睛上,静静的观察着那一片火光的分布。
现在是晚上,他无法看清梁军大营的动向。
军营中升起的火把,落在他眼中,就像是一片热成像的画面。
他甚至能轻易分辨出,哪里是林时的中军,哪里是守卫薄弱的侧翼,乃至于后勤粮草所在之地。
借助无边的火光看清梁军大营的部署,顾元顿时皱起了眉头。
忍不住呢喃道:“这个林时,还真是滴水不漏啊,十几万大军的营地,挤得满满当当,竟然还能布置得如此密不透风,果真有几分实力。”
呢喃一句,他将千里镜别回腰间。
而后顺着树杈上的枝桠借力,一跃落地。
“大都督,如何,可有可趁之机?”
周兴霸忙不迭的凑上去询问,今日他跟着顾元来,可不单单是为了探查消息的。
若是有机会,他还想打一波突袭。
没错,打突袭。
他本身是百人敌,他携带这十余名亲卫,也个个都是能够以一敌十的好手。
就他们这十几人,即便是对上上千人的军阵,也敢冲杀一番。
纵然不胜,但也绝不会身死,这是他身为大齐第一猛将的自信。
望着周兴霸脸上的期待之色,顾元摇摇头,面色阴沉道:“林时此人,用兵如神,即便是指挥十几万大军,也不会给任何人留下可乘之机,咱们这趟,算是白来了。”
“白来了?”
一听这话,周兴霸脸上顿时露出不甘之色:“难道咱们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回去吗?”
顾元点点头:“没办法,咱们找不到任何机会,想办法给暗中的人手传讯,让他们取消暗杀林时的计划吧。”
周兴霸闻言,忍不住一拳砸在身旁的树干上。
顾元没有多说什么,收好千里镜,转头往回走。
周兴霸再不甘,也不可能任由顾元一个人穿梭在敌军大本营,只能转身带着随从跟上。
翌日,林时早早的从帅帐里走出。
他发现了,只要是在军营,他的生物钟便格外的准确。
每天一到时间,不管昨夜睡得有多晚,都能按时起床。
走出帅帐,来到大营中间,入目所及,到处都是忙碌的将士。
十一万大军想要开拔,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事实上,即便是林时能将十几万大军做到如臂指挥,但在行军的时候,依旧还是习惯将大军分为前中后三军。
至于左右两翼,林时一般不习惯设置。
因为,他不怕打伏击。
站在大营正中,他伸了个懒腰,转头对李忠问道:“大军收拾得如何了?”
李忠闻言,赶忙上前一步,恭敬道:“回大帅的话,前军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已经开拔,中军正在准备,约莫午时能够拔营。”
听见中军还要午时才能拔营,林时不由耸耸肩,淡淡道:“既然如此,先吃饭吧!”
“是!”
李忠领命,去命火头军给林时做饭。
林时返回帅帐之中等候,只是没等到饭食,先等来了顾知洲。
顾知洲一进门,便风风火火的出声道:“大帅,斥候刚刚传来消息,齐军从湘水边撤军了。”
这话一出,林时顿时一愣,随即陡然起身:“撤军,什么时候的事情?”
顾知洲忙道:“就在昨夜半夜时分,湘水边的六万大军连夜撤退,撤退的方向,是湘水东边六十里处的株襄城。”
“撤到株襄城去了?”
林时眉头微微皱起,眸中浮现让若有所思之色。
片刻后,他摇头道:“如此说来,顾元是不打算和我军打上一场野战了,而是准备据城而守?”
“有这个可能。”
顾知洲拉出一根胡凳坐下,分析道:“大梁与大齐边境上,有湘水,乌水作为阻隔,而两水之后,是株襄府与南朔府,但南朔府境内多山,不适合大军行军,也不适合开辟为大规模战场,若是老夫没有猜错的话,顾元应是存了弃车保帅的心思,以株襄府为主战场,拖出我朝主力,再以南朔府多山的特性,构筑一道预备防线。”
林时微微颔首,眼中沉思之色更浓。
片刻后,他问道:“献城的五万齐军呢,可有异动?”
顾知洲摇头道:“暂时没有消息传来。”
林时眉头皱得跟紧,良久,他吩咐道:“传讯赵兴业,让他带着龙渊水师逆流而上,给我看好献城那五万大军,但凡有所异动,需立即传讯告知。”
顾知洲一愣,诧异道:“不让赵兴业拖住献城那五万齐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