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据史料记载,孙思邈生平颇为传奇。
七岁进入学堂,一天能背诵上千字课文,被称为“圣童”。
二十岁时就能谈论庄子、老子及诸子百家学说,对佛经也深有研究。
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因朝廷变乱,他在太白山隐居,钻研医术、采集药草、验证药方,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征召孙思邈进京,想授予他爵位,被孙思邈坚决拒绝。
唐高宗李治显庆四年,高宗召见孙思邈,想拜他为谏议大夫,他再次谢绝,只推荐弟子刘神威进太医院。
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归乡,高宗赐给他良马和鄱阳公主的居所。
之后,他回到华原县五台山继续着述。唐高宗永淳元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41岁。
对于孙思邈的出生日期和年龄历史上也存在很大争议。
一说是公元541年-公元682年,也有说是公元581年-公元682年,享年101岁。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主要医学成就大概分为六个方面。
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临床医学的革新,药物学的突破,治疗技术的创新,养生医学的奠基和医学教育的贡献。
其着作东传日韩,影响整个东亚医学,现代仍被中医界奉为圭臬。
孙思邈的成就不仅在于集唐以前医学之大成,更在于其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他的\"大医精诚\"思想至今仍是医者座右铭。
每当有人背诵这段文字,都会被医者大德所感动震撼。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对比现在动不动就满10赠二满288就送洗衣液的促销活动,这种高尚的医德显得更为珍贵。
因为长孙皇后身体不好,孙思邈被多次征召入宫给长孙皇后诊病。
李世民授予孙思邈爵位被其拒绝,所以李世民对孙思邈更加尊重。
李承乾摔伤腿之后,孙思邈也曾为其精心治疗。
并不是孙思邈医术不够,奈何当时医疗手段确实有限,李承乾落下腿瘸的毛病,但是不耽误走路。
今天看到李承乾拄着拐杖,孙思邈感到非常疑惑。
按道理说这种硬伤不会有恶化的可能。
见孙思邈满脸的问号,李承乾笑道:“孙神医有所不知,我这条腿刚做完手术,再过两天拆了线就可以正常走路了。”
“手术?”孙思邈没有听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当时中医治病也明确分为内症和外伤。
而且对于外伤有切开脓肿、剔除腐肉或者切除组织的“剖割”,也有用桑皮线和动物筋腱“缝合”伤口的治疗方法。
但“手术”这个词并未出现。
见孙思邈一脸茫然,李承乾也不知如何解释,抬起做手术的那条腿,把裤管往上拉了拉,在孙思邈面前,李承乾毫不避讳。
当看到缝着线的伤口,孙思邈不由唏嘘。
“哎呀!这个伤口的缝合可谓是巧夺天工啊!”
前一秒还在夸赞伤口缝合技术的孙思邈,随即觉得不太对,“太子殿下这条腿又受伤了?伤口怎会如此整齐?”
李承乾和李世民相视一笑,把裤管放下。
“我这条腿之前摔伤骨折之后没有长好,所以落下了腿瘸的毛病,现在把骨头断开之后重新连接,现在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这个伤口就是治疗留下的。”
孙思邈听的瞠目结舌,仔细思忖之后感觉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表情略带惊喜。
随即又凝眉问道:“剖肉见骨最惧染秽,邪毒微不可查,抵御之法如何做到?世上竟有如此医术?实在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关于这个问题,李承乾也不好解释。
李世民笑道:“老神医!不如朕给你介绍一个人,或许他可以回答老神医的问题。”
“哦?不知陛下说的是谁?”
李世民没有直接回答,看向李承乾,“朕还有事要忙,不如你带老神医去见见江南。”
李承乾颔首,“遵命!”
出了太极殿,李承乾掏出车钥匙按了一下。
“嘚儿嘚儿!”
“老神医请上车。”李承乾拉开副驾驶的车门。
孙思邈看着李承乾的坦克400愣了愣,并没有多问,身形利落的坐上车。
刚一进长安城的时候,孙思邈就看到了长安城的变化。
电线杆子水泥路,街上的自行车三轮车还有老头乐,没有见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跟路人逐一打听才知道大唐有一位安国郡王名叫江南。
这些东西都是江南带来的。
心里早就想见见这位安国郡王了。
李承乾做手术的是左腿,并不耽误右腿开车。
出了皇城,顺着朱雀大街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学校。
这个时间江南和两个小公主应该在学校上课。
进入学校,又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
走进办公室,江南正在用电脑剪辑课件视频。
“哥!”
江南转头看到李承乾和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进来,一脸茫然。
赶紧起身迎接,“承乾!这位是?”
李承乾笑了笑,赶紧介绍,“你可能不认识,这位是我们大唐有名的神医孙思邈孙先生,我们都习惯称呼他孙神医!”
“孙思邈?”江南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江南还真不认识孙思邈。
但是不认识不代表不知道。
大名鼎鼎的药王,这是名副其实的活神仙。
21世纪的药王庙多的数都数不过来,专门供奉眼前的这位老人家。
没想到今天见到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