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话说。”
“温爱卿有何事?”
朱由检扭头看向右侧的温体仁。
“陛下,我国内地省份的卫所已经全部完成裁撤,各省的警察制度也已经铺开,如果沿海卫所的水师战船被抽调后,其所承担的近海保卫职责会接连失效,臣以为是否组织一个专门负责沿海打击走私,海盗,海贼的警察队伍,用来代替沿海卫所的职责?”
朱由检点头道:“可以,从沿海各卫所中挑选精锐士卒,建立海上警务部队,承担稽查走私,打击海盗的任务,海警由警务部和兵部双重管理。”
皇帝话音落下后,李邦华直接出列回应,他现在兼着大明警务部的堂官。
“诸位爱卿,眼下国势已稳,朕继位时定下的大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
从崇祯五年开始,全国开启第二个五年计划,其整体宗旨朕用八个字概括:改良技术,扩大生产!”
朱由检说着,王承恩授意司礼监的一队小太监拿着一本本书册快速出来给诸位官员分发。
下方的官员看着,朱由检接着开口解释道:“朕以为,大明若欲恢复国威,最根本的一点是恢复民间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则代表着各行各业需要发展新技术;
朕那百货商号中的商品举例,百姓生活所需的肥皂主要用于日常衣物清洁,暗卫建立的肥皂厂受限于技术,每月能生产出两百万斤,但我大明朝人口稠密,若想让所有百姓都用到物美价廉的肥皂,就需要对制皂技术进行革新,这便需要新技术。
朕也说过,大明朝以后在政策方面,要重视农业和商业,农业方面,需要新技术投入民间,帮助百姓提高单亩农田的粮食产出,例如重工局生产的小型蒸汽机,在投入民间进行灌溉农田后,大大减少了百姓引水灌溉的工作难度,在河南,有了小型蒸汽机作为抽水动力,许多原本干旱的农田都能降低干旱带来的影响;
同时朕听说百科学院机械司的几个年轻人给小型蒸汽机加装木轮和铁犁,在顺天府的农田实验中有着很不错的效果,这便是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
用商人的话来说,只有做大面饼,所有人才能吃的更多。
商业方面,杭州织造局的监管太监刘烨利用小型蒸汽机带动织机工作,日夜不停,每台织机每月可额外生产出两百匹丝绸。”
下方的官员一边听着皇帝的话,一边翻看着手中的册子。
时不时的皱眉深思,或小声的讨论着。
许久后,黄立极抬头询问道:“陛下,若是按照您的想法,未来朝廷的方向是重视技术,可是许多工匠身怀之技能,一般都父子相传,或家族内传授,若想发展技术,各行各业的工匠会把技术传给外人吗?”
朱由检笑道:“黄爱情,工匠这么做在以前是无奈之举,而今朕早已废除匠籍,想促使民间工匠传授技术也不难,朝廷出面组织各行各业有名气的工匠,组成行业联合会,鼓励工匠多招收徒弟,只要徒弟技术学成,可单独出去做事,经审查后,便可赋予其师傅官方认可的荣誉官职,另外可单独对技术分享,技术改良,技术创新,铸造等级匾额并辅佐对应的金钱奖励;
总之很简单,只要对国家和百姓有贡献,那就有赏赐,名利,地位朕都可以给!”
黄立极听到皇帝的话,从怀中摸出一个小本本,快速记下。
“陛下,我华夏之地历来重农抑商,如此以来,工匠地位提高,商业定会更加繁荣,那农事会不会被拖累?”
李国普皱眉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
“李爱卿,此事也很好解决,发布农耕令,凡民间百姓有田不耕致使其荒废,第一年由地方农政司官员给与警告,第二年若是还有,则将其荒废的农田收归国有,另外各科道御史以后巡查地方,必须要在公务总结中写明巡查之地的农事情况,此则列入官员考察范围内。”
皇帝话音刚落,另一个好奇宝宝毕自严张口道:“陛下,您在书中所说,各行各业都要建立集中生产的工厂,按照这个法子来说,民间百姓无资金运作,到最后岂不是都被地方士绅大族富户所控制?”
“这个办法也很简单,朕不是令朝廷组建组建许多商社,商行吗?
把运作良好的商社,商行全部独立出去,指派善于经商之人负责,在各行各业建立工厂,若是资金不够,可向大明银行进行借贷,最终形成皇家资本和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商业环境,不过商社,商行要加强管理,谨防卑劣之人借国有商社的名义套取大明银行的资金,一经发现连坐三级问罪!
当然,民间的士绅富户在商事部进行登记申请,获批准后也可组建工厂,不要惧怕民间资本,只要对他们进行完善的管理,民间资本对国家发展也是极为有益的。”
“陛下大才,老臣万分佩服。”袁可立忍不住捋着胡须满脸笑意的夸赞一句。
皇帝的意思他听出来了,这是要解除对民间的高压管理。
所谓的高压管理是封建王朝默认的一种潜规则,例如大明自朱元璋时期就有的定籍制,用路引和里甲制度牢牢的限制地方百姓不能随意离开户籍地。
还有后世历史中满清的三十三两白银的默认规则,都是如此。
历朝历代的管理者都认为只有把百姓牢牢的束缚在土地上,才能使国家安稳。
而朱由检的想法就是打破这个潜在的规则。
“陛下,您书中所说的身份证制度,是不是要替代黄册和户种?”
郭允厚抬头看着皇帝开口询问。
朱由检摇头道:“不,朕所说的身份证制度,是方便民间百姓出行时所用,以天下户籍为主,证书上要为每一个百姓编辑特有的身份数字,外加何方人士,性命,族群,和性别之分,还要在证书上标明其人的外貌特征,让百姓出入外地时可以随时证明自己的身份。”
朱由检这个想法是在福建蒲城时遇到的那个沿街乞讨的汉子得到启发。
自己想释放民间的劳动力,就需要解除百姓自由行走大明国土的限制。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相机和互联网,但是有这种简单的身份证明,也可以降低百姓走出户籍地的难度。
“陛下,如此一来,百姓出入外地,就不需要路引和里甲凭证等证明,这会容易产生逃户,盗贼,和奸细。”
“郭爱卿,要知道朕设立警务部的作用便是为此,再加上地方还有兵备衙门募集的民兵,和守兵衙门,一地之内有三股力量在,收拾盗贼和强盗没问题;
至于逃户问题,如果大明朝恢复国力,百姓有地耕种,未来朝廷的财政收入不再单一依靠土地粮赋,农户还有逃跑的理由吗?
最后在说奸细,这属于锦衣卫的职责,就是现在出入地方需要路引和里甲证明,民间的奸细也不在少数。”
“这···”郭允厚一时有些语塞。
接下来一个多时辰,君臣众人在说完大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纷纷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