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让风出了宫后只觉得一身轻松,可能他的表现中规中矩,但是沈让风却很满意了,能入殿就意味着能在京中做官了。
他现在此刻迫不及待地想去找他娘子,分享这个喜悦。
“沈二公子。”
沈让风被一个声音叫住了,是王宣!
王宣笑着走了过来,两人互相行了个平辈礼后。王宣道:“沈二公子这几日一直在府里,也不出来,如今已经考完,只等放榜。何不轻松些。”
沈让风笑着回答:“我娘子刚刚生产,虽有仆人在家中照顾,但我还是不放心。”
王宣赞叹道:“沈二公子和令夫人真是伉俪情深啊。”
正好天色也晚了,沈让风邀请道:“王公子可还有要事,若是无事可到我家中用饭。”
王宣本就不是什么扭捏之人,笑着答应了。
“正好,我也好些日子没有见到二姐了。”
王宣和身边的下人交代一通后,便坐着马车随沈让风去了沈府。
王宣此次上门不是以四夫人的弟弟的身份,而是以二少爷好友的身份,因此四房只是派了王铃的贴身婢女过来。
王宣用膳是到沈让风的院子里的。
两人一到沈府,下了马车,王宣身边的小厮便上来了。
王宣接过东西道:“此次上门叨扰,有些匆忙,还请沈兄不要嫌弃才好。”
原来刚刚王宣交代的时候,除了命人回府通报自己不回来用膳之外,还让人去备下上门礼了。
沈让风赶紧说道:“王兄太过客气了。”
王宣笑着回道:“按理来说,我与沈兄不是一辈的,但是我觉得喊沈兄更亲切,若沈兄不介意的话,或可喊我王兄。”
沈让风道:“那再好不过了。”
范氏的月子还没过,这次生产又伤到了元气,沈老夫人特地嘱咐了多坐半个月的月子。因此这次王宣上门,范氏也没有出面。
但是派了贴身丫鬟来,还特地嘱咐了下人要好好招待,不得马虎。
沈让风和王宣还是第一次这样喝酒聊天,王宣和沈让风的学堂不一样,从前他们在国子监也是不同的班。
后来各自拜了大儒为师,就在不同的学堂了,因此这样的彻夜长聊还是第一次。
沈让风觉得王宣是君子,是让人如沐春风的真君子;王宣觉得沈让风是个难得一见的品行端正的人,又从今日沈让风殿试的表现看出,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
王宣曾听过沈让卿,明面上是个乖觉的,私底下什么都来。但一看到沈让风,他倒是觉得原来兄弟之间差距能如此之大。
王宣与沈让风聊的尽兴,晚上就宿在了沈家。第二天还是被他二姐王铃拎出床的。
“二姐。”
王铃对弟弟是毫不客气,“亏你还叫我二姐,那你应该知道这里是沈家。赶紧起来,随我去拜见几位长辈。”
王宣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和王铃去拜见沈老夫人他们了,回来后又和沈让风拜别后就回家了。
沈家人和王家人对王沈两家的亲近都乐见其成。
没有放榜,沈让风始终心里不安,这三天也一直在家中不曾出门。
三日后正式放榜,状元,是当时殿上那位年纪大的考生,榜眼是王宣,探花是另外一名考生,该考生出身清流党。
皇帝也是一碗水端平啊,状元年纪大了,就算属于某个党派也无碍,离告老还乡的日子也不远了。
榜眼是世家子,探花是清流党。
令人唏嘘的是,张党一个人也没有,一则张家确实没有能用的后生。二来,本来心中想成为张党门生的,看到张之谏告老还乡,张盈瑶被贬,纷纷退缩了。
三者,就是帝王心难以预测了。
令沈家惊喜的是,沈让风是二甲第一,也是传胪,那这就是铁板钉钉的京官了。
一甲三人进翰林院,二甲三甲挑人成为庶吉士,负责给皇帝讲经、起草诏书。
进了翰林院的人可谓是前途无量了,进翰林后好好干,熬资历,若是出挑的,就像当年的沈淮修,就能提早进六部,且进了六部就是侍郎,六部分左右侍郎,侍郎就是未来的尚书。成了尚书就能进内阁。
至于庶吉士,乃是天子近臣,做得好的便能得到赏识,反之就一直是庶吉士或是被皇帝调派到那个犄角旮旯里,所谓伴君如伴虎。
虽说王宣并没有考中状元,但是此次科举的状元是当之无愧的,那位年纪大的考生在殿试时的文采是有目共睹的,毕竟是几十年的积累,唯一可惜之处便是年纪稍大了些。
一甲的三人就是便是能打马游街,之后便是琼林宴,琼林宴可是结交关系的好机会。
尤其是一甲和二甲中的头几名。
沈让风对自己能考中二甲第一感到很惊讶,说实话他回答得中规中矩,甚至是有些拍马屁。
他曾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在经过三叔的官场厚黑学的洗礼后,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才在殿试上答出这样一段话。
琼林宴上,王宣周围都是前来结交的人,沈让风周围也是。现在他终于能松一口气了,放榜就意味着一切事情都尘埃落定了。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夏德忠亲自赐酒给琼林宴的众人。
不远处,皇帝和太子还有沈淮修在一处亭子里下棋。
“鹤行啊,那是你侄子吧。”皇帝瞥了眼不远处的琼林宴。
沈淮修笑着道:“回陛下,那是臣的二侄子。”
“朕对他印象很深,殿试上朕本只备下一道题,因为他,朕又想出第二题。”
沈淮修听出了皇帝的话中之意,但还是说道:“陛下又为何临时加了一题。”
皇帝嗔笑着:“为何?还不是因为你,那小子一开口我就知道他被你教过一段时日,这第一题的回答颇有你当年的风范。可是你是你,他是他,所以朕问了第二次,名为何为实政?朕想听听他的真实想法,果然朕的眼光不错,难得的赤子。”
沈淮修笑着说,“得陛下看中是他的福气,且看日后他如何为陛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