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早上,暂时先不磨豆浆了.
把椰子汁倒进大锅当中煮沸,再加一些糖调味儿,就是早餐的饮品了。
乳白色的椰子汁带有浓浓的奶味儿,甜丝丝的比牛奶还好喝。
其实喝生的也可以,但是北方人还是习惯了喝热的。
接下来就轮到陨铁磨盘大显身手了。
把切成块的椰子果肉,用磨盘磨成完全没有颗粒感,质地极为细腻的果泥。
这就相当于后世那种没有烘干的椰子面粉,直接就能用来制作各种面食和糕点。
不过椰子面粉没有粘性,还需要添加混合其它种类的面粉。
程文远在果泥里面倒入一些白面搅拌均匀,用他弄回来的酵母菌群发酵。
膨胀变大以后,再揉成馒头的形状上锅蒸熟。
这样蒸出来的馒头雪白柔软,散发出来的奶味儿更加浓郁,而且馒头的口感和味道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最关键的优点是节省粮食,用的白面不多。
全家人都对这种馒头赞不绝口!
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你小子就凭这手艺,长大了只凭着卖馒头都能养家糊口。
程文远笑着说道:
“这馒头只是开胃小菜,过两天我还能弄出更好吃的东西给大家尝尝……”
“老四!你干嘛呢?”
“快把馒头放下!”
“你已经吃了7个,比姐姐们吃的都多,也不怕撑死啊?”
老四挺着鼓鼓的小肚子,非常不甘心地放下了手里的馒头,说道:
“我感觉我还能吃半个,应该不会撑死吧?”
傅寒梅这才发现小闺女因为贪吃撑成了这个德性,赶忙把她碗里的馒头拿走,不然真容易撑死这个小吃货。。
嗯,加了椰子果泥蒸出来的馒头是真好吃,刚才她也是一直在闷头吃,差点儿没注意就“痛失爱女”了。
二舅傅寒涛又被程文远抓了壮丁,让他骑着三轮车去搞些砖头回来。
结果他扒回来一车老城墙的砖头,这要是搁在几十年后,罪名就是盗掘古文化遗址,至少也得三年刑期起步。
不过在1961年,大家都这么干,缺砖头就去扒古城墙,这叫废物利用,根本就没人管。
民间有句俗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里人没那条件,只能“靠墙拆墙”了。
又让二舅买回来一些水泥,程文远负责设计和指挥,让二舅动手用砖头在厨房里砌了一个古老的欧洲面包炉。
这玩意儿也可以叫面包窑,在中世纪是欧洲富豪家族才有的高档厨房用具。
后来生活条件提高了,农庄里的几户人家才共用一个这样的面包炉。
几家人分配好时间轮流使用,一次就可以烤出够全家人吃上几天的面包。
那个时期的油画里,就有脸上长满雀斑的小姑娘,挎着篮子和妈妈一起从这种砖砌的炉子里,往外拿烤好的面包。
这种炉子还可以砌得非常巨大。
“欧洲战神”拿破仑的军队外出征战时,烤面包的砖砌炉子叫做野战面包炉(four de campagne)。?
这种炉子能够在野外条件下24小时烤制1200公斤面包,足够2000人食用。
程文远设计的面包炉做了一些改良,一共分为三层。
最下面一层可以存放木材和煤球,第2层是燃烧室,烟囱也通到这里。
最上面一层的砖头里面,还砌了一个侧开门的铁皮箱子。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烧木材和煤球来加热,保温时间更长的特大号烤箱。
程文远又自己骑着三轮车出去,准备找个借口把黄油弄回来,没有黄油烤面包就失去了灵魂。
他找了个没人的小胡同把三轮车停下,对着【抽奖大轮盘】开始许愿:
“我现在有烤炉了,烤面包、烤肉都行,但是黄油、各种调料和烧烤用具不好买,给我来一份呗,使用方便还要味道好就行。”
结果他用2个【因果报应点】兑换了一份烘烤新手大礼包。
里面不仅有各种烤蛋糕和面包的模具,还有烤肉用的烤架和烤网。
还有黄油、奶油、盐、糖、鸡蛋、酵母和可可粉等等,以及腌肉料、烤肉酱和孜然辣椒面的复合撒料。
不仅种类齐全,数量还很多。
问题是程文远许愿的时候忘了说,要符合这个年代。
所以只能挑一些不打眼的带回家,国内很少见的和包装过于精美的,就不能直接拿出来了、
程文远挑了一大桶黄油,一大袋白砂糖,三个花朵形状的蛋糕模具烤盘和6个长方形的烤面包模具盒子。
这次先把这些东西带回家就够用了。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家里人吃到了更加美味的无水椰浆蛋糕和椰蓉黄油面包。
这次有经验了,大家吃的时候还留神盯着老四,怕这个小吃货真的撑死……
用椰子“发明创造”出这么多美食,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程文远在脑子里整理相关内容并进行口述,让妈妈傅寒梅执笔,以她的名义写了一份报告。
《使用椰子制作食物替代粮食的若干尝试》。
在这份报告里面,不仅提出营养丰富的椰汁可以替代牛奶,还详细说明了椰子果肉精细研磨之后,可以充当面粉蒸馒头做糕点。
甚至标明了使用比例和制作方法,还有家里人对食物的评价,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已经取得了成功。
另外在报告里还提到了继续深加工的办法,但是暂时只是设想,需要通过食品工厂的机器来验证。
比如用新鲜椰肉榨取的椰浆,再以喷干法制成的粉末,可以替代奶粉,还能长期保存。
再比如用椰子果肉干燥之后进行精细研磨,制作的椰子面粉可以替代部分面粉做成各种食物,也能够长期保存。
嗯,报告里面说的这些设想,其实都是切实可行的。
后世用椰浆制成的椰奶粉,生椰拿铁咖啡,还有椰子面粉制作的蛋糕都能买到。
这份报告交上去之后,很快就引起了上级的重视,甚至可以说形成了轩然大波!
因为这个时期粮食紧缺,全国正在发动轰轰烈烈的代食品运动,大搞“粮食增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