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喊话完之后,一百五十万大军便从天关鱼贯而出,洪荒征战的旅程开始了。
此后百年的时间里,洪荒这一百五十万对外扩张的大军就没有停下过脚步。一处又一处混沌魔神遗族的领地被他们踏破,与之相应的,孙耀也斩杀了一只又一只的魔神。
杀的多了,应对这些魔神的时候孙耀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起来。相比于洪荒中的修士来说,这些混沌中的魔神更依靠于自身对于法则的领悟,当然了,他们几乎每一个都有一件独属于自己的伴生灵宝。
这些伴生灵宝跟他们的封号息息相关,而他们的封号又与自身感悟的法则密不可分。换而言之,他们的一切都以法则为基础,当然了,孙耀也是如此。
这百年之间孙耀已经斩杀了十几头魔神,为洪荒再次开辟了足以媲美一洲的天地,再度将这末法之劫向后推迟了万年。
当然啦孙耀带着人在前面杀,后面自然也要有人跟上不断的建。天道六圣自然就负起了这方面的责任,尤其是元始天尊和女娲娘娘,一个负责炼制天柱一个负责造化众生,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百年之间,统军之人不再仅仅只有孙耀一个。通天教主、准提圣人和望舒都加入了进来,他们四人各统一军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经过了百年的摸索,洪荒对于位于洪荒天地附近的这些混沌遗族领地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这些魔神的分布也都了如指掌。
他们四人都各自选择了自己要前进的方向,比如准提圣人选择的是偏向欲望和心灵这方面法则之力的魔神领地,望舒则是选择了掌握元素之类法则的魔神领地。
至于说孙耀和通天教主,他们两个自然是无所谓了。 孙耀手持开天神斧,可以说是所向披靡。通天教主手握诛仙剑阵,也是无往而不利。
这一日,孙耀刚刚开辟完一方新的天地。这里原本是属于速之魔神的领地,原本掌控速之法则的他有可能与力之魔神盘古一战,只可惜盘古将力的概念无限的放大化,速终究太小家子气了一些。
在孙耀将他斩杀了之后,也参悟了一番他的道果。速度,在极致的力量变化之下,不过小道尔。极致的力量也会带来极致的速度,这是孙耀参悟得来的道理。
就在孙耀准备动身的时候,一道红光从混沌之中飞来,速度极快,身后还有火焰拖尾。
孙耀打眼一看就知道来者是谁,这专属的火焰特效,除了哪吒恐怕也没谁了吧!
“哪吒,跑这么快干什么?追魂呢吗?”
“帝君,我就是来找您的。您快去看看吧,咱们向前推进的方向上碰到了一群猴子,本来打的好好的,没想到袁洪跟孙猴子一出现就坏了事儿了。”
“?”
孙耀不由得皱的皱眉,猴子?这混沌之中奇形怪状的东西多了,像猴子这么规整的他还是头一回听说。
“猴子?你细说一下。这混沌之中还有猴子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混沌魔神遗族外形是猴子的呢!”
“可不是嘛帝君,我们当初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有些惊奇。咱们看着奇形怪状的东西看多了,在混沌之中第一次看见猴子还有些亲切。不过这些猴子打起来可是一点都不留情啊,这些猴子之中实力最低的大概在天仙境界,甚至无法独自在混沌之中生存。但是,这些猴子的战斗技巧都十分的高超而且战斗起来十分的狂暴。”
听到了哪吒的描述之后,孙耀皱了皱眉。因为听到了他的描述之后,孙耀想到了一个经常出现于洪荒小说之中的魔神,斗战魔猿。
“那你跑回来说袁洪和孙悟空出战之后出现了情况,具体是出现了什么情况?”
“这正是我要和帝君您说的,帝君,您快去看看吧。按理来说只是边境上的接触没有入侵到核心的时候,这些混沌魔神遗族之中的魔神应该是不会出现的。可这一次不知道怎么了,那俩猴子出战之后,就把一个大猴子给招来了。那猴子应该就是这个混沌遗族的魔神,他的实力强大,就连二哥都对付不了他。想必已经是准圣巅峰,甚至超越准圣的存在了。”
哪吒说完之后,孙耀的额头之上留下了一丝冷汗。
“坏了,咱们快走。那玩意儿应该是战之魔神斗战魔猿,当初盘古大神斩了他半具身躯,如今这魔神应该是当初他那半具身躯所化。可即便只是他的半具身躯,恐怕实力已经高达混元大罗金仙境界了。仅凭杨戬他们根本不会是对手,你跑回来用了多长时间?”
“回帝君,我回来约莫不到半炷香的功夫。”
“那还好,既然那猴子的注意力在袁洪和孙悟空的身上,那大军便不会受太大的损失。只希望这俩猴子聪明,能从斗战魔猿的手下逃出去。咱们两个快去,希望来得及救他们。”
孙耀一边说着一边抓起了哪吒,一个闪烁就消失在了原地。
下一秒,孙耀和哪吒便出现在了混沌之中。
“哪个方向?”
“那里!”
孙耀看着哪吒所指的方向,抓起了哪吒再度闪烁。几个呼吸的功夫,孙耀就带着哪吒来到了战场之上。
他来到战场之上,一打眼就看到了哪吒所说的那大猴子。这大猴子在战场之上不断的穿梭,似乎在追逐着什么。他的面前一蓝一金两道流光不断的闪烁,不停的在躲避着他的追捕。
眼见这两道流光即将落在他的手中,战场之上一道洁白的光芒猛然射出,直接打在了他的手掌上,让他错失了抓捕这两道流光的机会。
这大猴子停下来打算去对付那射出结白光束之人的时候,这两道流光又在他眼前一闪而过,将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就这样双方不断的牵制,才让这只大猴子始终没有得逞。
“看来袁洪和孙悟空还是够聪明的,杨戬也不错,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