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宋军来说,眼前的辽军,已然疲惫不堪、力量衰竭,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战机,可以一举击败他们。
镇守边疆的大将军杨六郎杨延昭,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立刻派遣使者,向朝廷呈上奏折。
表示敌军,兵马困顿,而我方军队,气势如虹,正应当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守住各个关键路口,将敌人团团包围,并一举消灭。
接着,便可以趁着胜利的威势,向北进军,收复失落已久的燕云十六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副都督送来的这封,充满战略智慧与坚定决心的信件,尚未抵达澶州南城时,就已经被王钦若的手下,成功拦截下来。
于是乎,这封原本旨在劝说宋真宗,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的珍贵信函,并没有送到皇帝宋真宗的手中,反倒成了王钦若手中的一张废纸,最终惨遭销毁。
尽管身在前线战场的高琼、杨延昭以及寇准等,诸位将领心急如焚,纷纷上奏,请求朝廷对辽军,展开穷追猛打,以期夺回燕云十六州。
但无奈,宋真宗赵恒胆小如鼠,畏惧强敌,一心只想着,通过议和来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们,也都对辽国心生恐惧,纷纷表示支持和谈。
甚至还联手指责,寇准手握重兵,企图独揽大权。
“寇大人,诸位大臣皆认为,此刻议和,才是上上之策,而您却独断专行,妄图教唆陛下,继续冒险北进,难道说寇大人,您想要手握重兵,图谋造反吗?”王钦若声嘶力竭,反驳着寇准。
“嗯……”“确实如此啊……”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寇准听到这些话后,气得怒发冲冠,他用手指着王钦若,破口大骂道:“好你个奸臣贼子!圣上神明英武,智慧超群,现在辽军,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这正是我们大宋,乘胜追击、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你居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迷惑圣上,真可谓是,癫狂至极、罪大恶极啊!”
然而,无论寇准怎样义正言辞地辩驳,宋真宗始终坚定,决定要与辽国议和。
面对这样的局面,寇准感到十分无奈,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表示,赞同与辽国谈判求和。
既然宋辽双方,都抱有和解之心,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处理起来便相对容易许多,无外乎,只是在一些条件和利益上,进行协商与谈判罢了。
宋真宗赵恒一心只想着,能够维持现状、求得安稳太平,而且凭借着,大宋王朝丰厚的财力物力,对于金钱方面的要求,自然不会太过吝啬。
起初,辽国派遣使者前来,表示希望宋朝,能够将当年,被周世宗夺去的瓦桥关南之地,归还给他们。
赵恒心中十分忌惮,错失这次和谈的良机,同时又担心,割地求和,会遭到后世之人的谴责与谩骂。
于是他毫不犹豫,派遣曹利用,前去参与议和,并叮嘱他道:“只要能够,确保达成和平协议,避免割让土地,哪怕辽国提出,索要上百万两银子作为赔偿,我们也可以应允下来。”
曹利用听闻此言后,不禁心生疑惑,追问赵恒,具体的底线究竟是多少。
只见赵恒,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即便是给出一百万两银子,也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这番话,却恰巧被一旁的寇准听到了。
待到事后,寇准悄悄地,将曹利用唤至身旁,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皇上虽然,许下了百万两银子的承诺,但倘若,你最终与辽国商议的金额,超过了三十万两,休怪我寇某人无情,定会取你项上人头!”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谈判协商,终于在公元 1005 年 1 月的时候,宋真宗派遣使者曹利用,前往辽军营地求和。
双方经过一番拉锯战之后,达成共识并签订了盟约,这个盟约,被后人称为\"澶渊之盟\"。
以下是该盟约的具体条款:
其一,宋辽两国将彼此视为兄弟之国,根据两位皇帝的年龄,来确定长幼之序(也就是说,如果宋帝年长,则宋为兄长,反之则辽为兄长)。
其二,宋辽之间以白沟河,作为边界线(辽方主动放弃了瀛洲和莫州这两个地方),同时双方都撤回自己的军队。两国的边境维持现状不变,任何一方,都不允许再修筑新的城池或防御工事。
其三,宋朝每年,需要向辽国提供\"助军旅之费\",白银十万两,绢布二十万匹,这些财物,将会在雄州完成交接手续。
其四,双方会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以便开展双边贸易活动。
自那以后,宋朝每一年,都要向辽国输送岁币——白银十万两、绢布二十万匹,通过这种方式,换来了两国间的和平共处。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虽然最终以议和画上句号,但寇准的内心深处,却被无尽的遗憾与不甘所填满。
他深深明白,此次错失良机,恐怕未来,将再无可能,收复那失去已久的燕云十六州。
寇准此番竭力,劝说宋真宗亲自出征、抗击辽国,原本乃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切忧虑,一片赤诚之心。
谁曾想,正是这一举动,竟在日后,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忠言良策,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反而招来了,奸臣们的恶意诋毁与陷害。
而更令他痛心疾首的是,就连皇帝,也开始对他心生猜忌,不再像从前那般信任有加。
面对这一连串的变故与打击,寇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无奈。
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已化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愁苦与悲愤。
然而,即便身处绝境,寇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只是,现实的残酷,让他渐渐意识到,要想摆脱眼前的困境,并非易事。
在这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他究竟该如何抉择?又能否化险为夷,重新赢得皇帝的信任呢?
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寇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但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艰难,他都决定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去奋力一搏,扞卫那份属于忠臣的尊严与荣耀。
因为他知道,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可能驱散阴霾,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