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这一噩耗让整个长安城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未央宫的朝堂上,气氛凝重而紧张。大臣们齐聚一堂,为皇位的继承问题争论不休。
“陛下无子,广陵王刘胥乃武帝之子,理应继承大统。”一位大臣慷慨陈词。
“不可,广陵王行为放纵,无帝王之德,怎能担此大任?”另一位大臣立刻反驳道。
此时,霍光坐在高位,面色沉重,一言不发。
“霍大人,您意下如何?”一位大臣恭敬地问道。
霍光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广陵王能力和素养不足,且难以掌控,若立他为帝,恐大汉江山不稳。”
“那依霍大人之见,当立谁为帝?”又有大臣问道。
霍光沉思片刻,说道:“昌邑哀王之子刘贺,或许可为新帝。”
“刘贺?他年纪尚轻,能担此重任吗?”有人提出质疑。
霍光说道:“刘贺虽年轻,但我们可以加以教导和辅佐。”
于是,在霍光的力主下,刘贺被迎入长安,登基为帝。
在刘贺前往长安的途中,他的亲信们纷纷议论。
“此次入京,定要好好把握机会,成就一番大业。”
“但听闻霍光在朝中权势极大,我们需小心应对。”
刘贺则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我乃天子,他霍光不过是臣子。”
刘贺登基后,行事乖张,肆意妄为。
“陛下,您这般作为,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一位老臣苦劝道。
刘贺不耐烦地说:“朕想怎样就怎样,无需你来多嘴。”
刘贺在即位的27天内,共做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每天约40件。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 在居丧期间,刘贺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哀悼之情,反而继续放纵自己,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饮酒作乐、观看虎豹搏斗等。
- 他将昌邑国的官员全部征召到长安,并给予他们破格提拔,而对辅国的重臣却未给予相应的褒奖。
- 刘贺还曾试图将自己亲信封为高官,试图架空权臣霍光,显示出他想要独立行使皇帝权力的意图。
- 他甚至在为汉武帝服丧期间,还带着随从四处游猎,表现出对传统礼法的不尊重。
霍光得知刘贺的种种行为后,忧心忡忡。
“这刘贺如此荒唐,如何是好?”霍光对身边的亲信说道。
“大人,不如及早废黜,另立贤君。”亲信建议道。
霍光摇摇头:“此事需从长计议,不可草率行事。”
刘贺在位期间,行为愈发淫乱无度。
“陛下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这可如何是好?”大臣们在私下议论纷纷。
“霍光大人,不能再任由陛下这样下去了。”一位大臣找到霍光说道。
霍光眉头紧皱:“我也正为此事烦恼。”
于是,霍光召集群臣商议。
“刘贺如此无道,我等身为臣子,当为大汉江山着想,废黜此君。”霍光说道。
“大人所言极是,但废帝之事,事关重大,还需谨慎行事。”一位大臣说道。
“我意已决,若不废黜刘贺,大汉危矣。”霍光坚定地说。
经过一番商议,群臣最终同意废黜刘贺。
最终,在霍光的主导下,联合群臣和皇太后上官氏,废黜了刘贺的皇位,并将他送回封地昌邑,削去王号,只给了他食邑二千户。
刘贺被废后,皇位再次空缺。
“如今当立谁为帝?”群臣们又陷入了争论。
这时,光禄大夫丙吉向霍光进言:“前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人忠厚,可立为帝。”
霍光思索片刻:“刘病己?此人我倒未曾留意。”
丙吉说道:“刘病己自幼历经磨难,却能保持善良正直之心,实乃可造之材。”
霍光又与群臣多次商议,最终决定拥立刘病己为帝,即汉宣帝。
刘病己登基之时,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多谢霍光大人和诸位大臣的拥立之恩,朕定当励精图治,不负众望。”刘病己说道。
宣帝即位之初,霍光在朝中的权势依旧如日中天。
朝堂之上,宣帝对霍光总是格外敬重。
“霍大人,您对朝政之事经验丰富,还望多多指点。”宣帝说道。
霍光则谦虚地回应:“陛下过奖,臣定当全力辅佐陛下。”
然而,当宣帝决定立原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时,矛盾悄然产生。
“这许平君出身卑微,怎能母仪天下?”霍光的妻子在家中抱怨道。
霍光说道:“此事乃陛下的决定,我们不可多言。”
“可是,我们的女儿霍成君才更适合当皇后。”妻子不甘心地说。
在朝堂上,也有大臣迎合霍光的心思。
“陛下,霍大人之女霍成君才貌双全,当立为皇后。”一位大臣说道。
宣帝脸色一沉:“朕心意已决,立许平君为后。”
尽管宣帝坚持己见,但霍光及其家人心中的不满却日益加深。
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竟心生歹念。
“淳于衍,只要你帮我办成此事,好处少不了你的。”霍显对许平君身边的淳于衍说道。
淳于衍犹豫再三,最终被利益所诱惑,答应了霍显的要求。
不久,许平君中毒身亡。
当霍光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
“你怎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霍光怒视霍显。
霍显哭着说道:“老爷,我这也是为了女儿的前程啊。”
霍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选择了隐瞒此事。
“此事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霍家将面临灭顶之灾。”霍光叮嘱霍显。
然而,这一罪恶的秘密如同阴影,始终笼罩着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