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林旺:
“其实不是多么精绝的法子,也已经有人在做了,只不过还比较少。你妈妈煮的糖水好喝,你们家又有三轮车,何不煮些冰糖水拉出去卖?”
“卖糖水?就像那个经常在放学的时候来校门口卖槐花粉的小推车?可他们卖的不是冰的,得放冰箱里很久才能变成冰糖水吧。”
“想做冰糖水其实也不一定要放进冰箱很久,可以往里面加冰块,你家有冰箱吗?”
林旺摇了摇头,说:“以前买的冰箱已经卖掉了,不过我小姨家有,她就住在我家楼下。”
“前期你可以先请你小姨帮忙冻冰块,让你妈妈早上把糖水煮好,晾凉之后往里面加冰块,搅一搅那不就是冰糖水了吗?”
林旺犹豫着说:“可是这么热的天,在外面放一会儿又不冰了吧?而且要怎么装给别人呢?”
“我家有两个闲置的保温桶,中号的,你拿回去把糖水装到里面,那个温度可以保持小半天。
目前我在这一片,经常看到摆摊卖糖水的也就两个阿姨,而且她们基本都是固定地方摆摊,那你就灵活一些,哪里人多你就上哪卖去。
我家的小碗和小勺你也拿一些,装给客人现吃,到时候出摊的时候煮两锅糖水,再拉上一大桶清水洗碗。
要是三轮车位置还剩余,就带上几张板凳,把车停到树荫底下去开摆。”
说到这里,林旺已经十分心动了,但是他们家还没有人做过生意,对这块确实很陌生。
林旺迟疑地说:“这定价要怎么定呢?平时吃都是一毛五分钱一碗,还要刨除成本,这……真的能挣到钱吗?”
“你现在帮送货,每天收入是多少?”
“一天5块钱。”
“如果拿5块钱和一毛钱来比,确实相差甚远,但你别小看了这一点点的利润,我们家最开始就是从这一点点做起来了。
一斤绿豆几毛钱,你算算看能煮多少碗绿豆粥了,别人买一毛五,你把这个冰字喊得大声一点,可以多卖两分。
而且,既然是糖水,那煮得稀一点点,豆绿煮得烂一点,往绿豆爽靠近一点,那些热懵了得客人过来一口下去,说不定还要来第二碗。”
听了苏渺的话,林旺下了决心,坚定的点点头,说:
“行!那我就做!等明天和你们去拜拜回来,我就过来和你借保温桶。”
苏渺却笑道:“别等明天呀!我敢肯定,明天会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去五通庙,你看看这天上一朵云都没有,热不热?
这不正是你卖冰糖水的好时机吗?你不是骑三轮过来找我的吗?直接把保温桶和碗拉回去吧!”
没想到苏渺已经帮他把事情都想好了,连怎么干从哪开始都安排好了。
这下林旺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苏渺又补充道:“明天先试试,如果收入能超过5块钱,你就继续做。
我主要是这么考虑的,做小生意时间上比较灵活,不用费时间去找工。
到时候你复读的话,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出摊补贴家用。”
林旺感动地说:“苏渺,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一定好好干。”
“现在谢我还太早了,等生意做成了再谢吧。”
“不管生意成不成,为着你这份费心,我都是要谢的。”
于是,林旺拉着苏渺给他准备的家伙式回去了。
保温桶比现在店里用的要小一半,是冬天用来装热白粥的。
店里点套餐的话可以配米饭,也可以配粥,因为冬天喝粥的人没这么多,所以用小一号的保温桶就行了。
现在天热了,换了大的桶直接装凉粥,这个就闲置下来了,正好借给林旺试业。
第二天,校门口,其他几人惊奇地看着林旺满满当当的三轮车。
胡小蝶好奇地问:“林旺,你这拉的是什么呀?怎么还有保温桶和板凳。”
“嘿嘿,苏渺给我出的主意,趁着天热去人多的地方卖冰糖水,一会儿请你们喝!”
林国栋看到了他车上有一块木板,上头用粉笔写着“冰糖水”,冰字还写得特别的大。
赞道:“这个主意真不错,冰的更吸引人,等会儿我们帮你卖。”
“话说,渺渺还没来呢。”
孟佳佳话音刚落,就看到苏渺火急火燎的骑着单车过来了,车后座用绳子扎着一大包东西。
“抱歉抱歉!我迟到了!早上起来我爸硬要我先洗澡洗头换新衣服才能去。”
“没事,我们也是刚到而已,你车上拉了什么这么大一包?”孟佳佳问道。
“就是香烛这些,我爸让我多少烧一点。”
林国栋笑道:“你分都这么高了还需要保佑呢?你怕不是想考满分吧?到时候邕城日报得把你的大头照登上去三天三夜了。”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骑车往五通庙行进,虽是炎热的夏天,但是邕城的绿化是很不错的,一路都有树荫,但也没感觉热得受不了。
而且庙在江边,越往这边靠近,就有徐徐凉风吹来,让恼人的暑气消散了一些。
临近高考,五通庙这半个月都是香火旺盛,无数考生和家长都来祈求高考顺利。
还没到门口就看到门前烟雾缭绕了,不是仙宫胜似仙宫。
庙门前有不少的大树,骑车来的人都是把车停在树下靠路边的地方停好,再用大锁锁上。
也有不少人坐在树下休息,几人选了个空位锁好车,苏渺对林旺说:
“就摆在这棵树下吧,我们脸生,别人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得先吆喝一阵。”
林旺平时也是大剌剌的性子,倒不会觉得拉不下脸,但却不想同学们也跟着自己一起失了脸面。
于是,他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平时学校球赛就属我嗓门最大了,球技不得,但喊得!
我看现在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你们也别耽误了,快进去烧香吧,我自己就能行的。”
林国栋点点头,说:“行,我们先进去烧香,等我们出来帮你一起卖。”
“知道了知道了,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