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智慧破局
京城水利系统改造工程圆满完工,戴浩文和他的学生们的声名愈发远扬。与此同时,本朝文化繁荣昌盛,引得四方外邦外国心向往之。
这一日,朝堂之上,皇帝正与群臣商议国事。忽有使者来报,言有外邦使节前来,欲与本朝进行文化交流。皇帝欣然应允,传外邦使节上殿。
外邦使节一行数人,身着奇异服饰,昂首阔步走入大殿。为首者行礼后,操着不甚流利的汉语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吾等听闻贵朝文化昌盛,特来交流学习,然亦带来几道难题,若贵朝无人能解,吾邦恐难信服贵朝之文化底蕴。”
皇帝微微一笑,道:“既是交流,有何难题,尽可道来。”
外邦使节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道:“这第一题,乃是一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请贵朝能人解答。”
朝堂之上,群臣交头接耳,一时无人应答。戴浩文在一旁沉思片刻,出列道:“此乃‘日’字。画日为圆,写日为方,冬日短,夏日长。”
外邦使节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贵朝果然人才济济,那且看这第二题。”说着,他指向殿中早已准备好的一块巨大棋盘,“陛下,吾邦有一游戏,需在这棋盘的每一格中放置米粒。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直至放满所有格子,且每日需按此数量奉送米粒。不知陛下可敢应承?”
皇帝不明就里,只觉此要求看似简单,便欲答应。
戴浩文心头一紧,忙道:“陛下,且慢!此乃陷阱。”
皇帝疑惑道:“戴爱卿,何出此言?”
戴浩文拱手道:“陛下,此乃等比数列之题。初始看似米粒数量甚少,但随着格子数增加,所需米粒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最终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恐倾尽我国库也无法满足。”
皇帝听闻,脸色微变,看向外邦使节道:“此乃尔等故意刁难?”
外邦使节冷笑道:“若贵朝无人能解,便当认输。”
戴浩文朗声道:“使节莫急,此等难题,难不倒我朝。”他转身面向群臣,开始详细讲解等比数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诸位,此数列每一项皆为前一项之两倍,依次类推,第十格便需五百一十二粒米,第二十格则需超过一百万粒米,越往后,数量越庞大,不可估量。”
群臣听得目瞪口呆,恍然大悟。
戴浩文继续道:“吾等当以智慧破此局。”他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可令我国学者计算出若满足外邦要求,所需米粒总数,以事实让其知难而退。”
皇帝点头称是,当即下令召集国内算数高手,共同计算。
经过数日紧张计算,终于得出结果。当数字呈现在众人面前时,皆倒吸一口凉气。
戴浩文手持结果,再次面对外邦使节,道:“使节请看,若依贵邦要求,所需米粒数量足以填满数座城池,我国虽富饶,亦无法承担此等重负。此非交流之本意,莫要因一时意气,坏了两国情谊。”
外邦使节见阴谋被识破,面色涨红,却仍强词夺理道:“此乃贵朝无能,解不出此题。”
戴浩文不卑不亢道:“使节此言差矣,我朝不仅识破此局,且已掌握其中数理之道。此等知识,当可与贵邦共享,共同进步。”
外邦使节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应。
皇帝见状,大笑道:“戴爱卿智慧过人,为本朝化解难题,当重重有赏。”随即下令赏赐戴浩文珍宝无数,并在朝堂之上对其大加赞扬。
此事传遍京城,百姓皆称赞戴浩文之聪慧。而戴浩文之名,更是远播四海,成为众人敬仰之对象。
戴浩文深知,此次虽化解危机,但外邦之觊觎仍未停止。他决定将等比数列等知识广泛传播,培养更多人才,以应对未来可能之挑战。
于是,他在京城开办学院,招收学子,亲自授课。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皆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
戴浩文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数理知识,“诸位,等比数列之妙处在于其规律,掌握规律,便能洞察其中之奥秘。”
学生们聚精会神,不时点头,手中笔记不停。
其中一名学生问道:“先生,此等知识在生活中可有何用处?”
戴浩文微笑着回答:“用处甚多,如计算财富增长、人口变化等,皆可运用此道。”
在戴浩文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进步飞速,逐渐成为国家之栋梁。
与此同时,外邦并未死心,再次派遣使节前来,试图以其他难题为难本朝。
这一日,外邦使节在朝堂上提出一道几何难题,“有一圆形之物,如何求得其精确面积?”
群臣面面相觑,戴浩文的学生李二狗挺身而出,道:“可用割圆术求解。”他详细阐述了割圆术的原理和方法,令外邦使节大为惊讶。
外邦使节仍不甘心,又出一题,“有一物体,从高处坠落,其速度与时间之关系如何?”
赵小虎站出来道:“可通过力学原理计算。”
外邦使节见难题皆被一一破解,心中恼怒,却又无可奈何。
皇帝龙颜大悦,道:“吾朝人才辈出,外邦之谋难以得逞。”
此后,外邦再不敢轻易挑衅,而本朝文化之繁荣更胜往昔。
戴浩文和他的学生们继续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岁月流转,戴浩文的事迹成为千古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追求知识,报效国家。在他们的努力下,本朝迎来了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的黄金时代。
各地学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畅谈天下之事;工匠艺人精益求精,创造出无数巧夺天工之作。
戴浩文望着这一片繁荣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人不断努力,传承和创新,让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而他的学生们,也已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了着名的学者,着书立说,传播知识;有的投身于工程建设,修筑水利,造福百姓;有的则进入官场,为官清廉,为民做主。
戴浩文与学生们相聚于京城的一座花园中。众人回忆往昔,感慨万分。
戴浩文说道:“吾等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望尔等日后继续秉持此心,为国家,为百姓,不懈努力。”
学生们齐声应道:“谨遵先生教诲。”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着他们坚定的面容,仿佛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