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在古》第十一章:新的希望
在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户普通的农家,家中有个名叫阿宝的小男孩。
一天,阿宝跟着父亲去了集市,看到了戴浩文先生在传授制作黑板和粉笔的方法。回到家后,阿宝便缠着父亲也要做一块黑板。
“爹,我也想有块黑板,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学写字。”阿宝眨着大眼睛,满是期待。
父亲看着阿宝渴望的眼神,点了点头:“行,咱爷俩试试。”
他们找来了一块旧木板,按照听到的方法,用家里剩下的黑墨汁仔细地涂抹,等晾干后,一块简易的黑板就做成了。
“阿宝,这黑板有了,可咱们还没有粉笔呢。”父亲说道。
阿宝拍着小胸脯:“爹,我记得先生说的,咱们用石灰试试。”
于是父子俩又捣鼓起粉笔来,经过几次尝试,终于做出了几支能用的粉笔。
阿宝兴奋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写得不好看,但那股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
从那以后,每天干完农活,父亲都会陪着阿宝在黑板前学习一会儿。
“爹,这个‘农’字是这样写吗?”阿宝认真地问。
父亲看着黑板上的字,笑着纠正:“阿宝,你看这个撇再长一点就对了。”
阿宝点了点头,擦掉重新写。
渐渐地,阿宝认识的简体字越来越多,他开始用简体字给在远方当兵的哥哥写信。
“哥,家里一切都好。今年的庄稼收成不错,我也学会了好多字,都是简体字,写起来可快了……”
哥哥收到信后,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弟弟在家也能学这么多知识。
村里的其他孩子看到阿宝有了黑板,也纷纷效仿,各家各户都做起了黑板和粉笔。
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比赛谁认识的字多。
“我今天学会了‘猪’和‘羊’两个字。”一个小女孩得意地说。
“我会写‘田’和‘土’啦!”另一个小男孩不甘示弱。
农忙时节,大人们在田里劳作,孩子们就在田边的树荫下,用小石板和树枝练习写字。
“这个‘麦’字,我总是记不住。”一个孩子皱着眉头。
阿宝跑过去:“我教你,你看,上面就像麦穗,下面像麦秆。”
村里的老人们看到孩子们如此好学,都不禁感叹:“这简体字可真是个好东西,让咱这些娃都有了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简体字的好处越发明显。
村里要商量修建灌溉水渠的事,以前大家因为不识字,很多想法表达不清楚,总是闹矛盾。现在,有几个读过书的年轻人用简体字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写下来,一目了然,事情很快就商量好了。
“这简体字就是好用,省了不少麻烦。”村长笑着说道。
阿宝家的日子也因为简体字有了变化。
父亲在集市上卖自家的蔬菜,阿宝用简体字写了个招牌“新鲜蔬菜”,吸引了不少顾客。
“这字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位顾客称赞道。
因为生意好了,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父亲决定送阿宝去镇上的学堂读书。
在学堂里,阿宝发现很多同学也都来自周边的村子,大家都因为简体字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老师在课堂上用繁简对照的方式教学,让大家既了解了传统文化,又能熟练运用简体字。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先用繁体字写一遍,再用简体字写一遍,感受一下其中的韵味。”老师说道。
阿宝认真地书写着,他发现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次,镇上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一出新戏,戏文里居然也用了不少简体字。
“以前看戏,好多字都不认识,这次居然能看懂大半。”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阿宝和小伙伴们更是兴奋,他们能跟着戏文哼唱,还能给不识字的大人讲解。
村里有个大叔准备去城里做生意,阿宝帮他写了一份货物清单,用的都是简体字。
大叔拿着清单:“阿宝啊,多亏了你,这清单清楚又简单。”
阿宝心里美滋滋的:“大叔,您去城里好好做生意,赚了钱给咱们村多带点好东西。”
随着阿宝和小伙伴们慢慢长大,他们用学到的知识为村子做了更多的事情。
有人用简体字编写了村里的村规民约,让大家都能看懂并遵守;有人用简体字记录了村里的历史和传说,让后人能够了解村子的过去。
而阿宝,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村子,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用简体字写下更多的故事。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简体字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