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程颐之时,程颐的笑容亦如同春风般欢愉。
崔宁与众人先回,独留程颐在长亭默默守候。
“老二,为兄的眼光果然没错啊!”
程颐拍打着颐乐的肩膀,目光熠熠生辉,满脸的欣喜若狂。
颐乐更为欣喜,二人情同手足,兄弟之间从无嫌隙。
阋墙之争,只存在于世间的其他角落,于他们程氏一门绝不会存。
“兄长,小侄儿的弥月之期未见酒杯,还请你今朝弥补。”颐和淡笑开口。
“此言差矣,勿再耽搁,疾速回家详谈。”
程颐带颐和登临马车,御者挥鞭驱驰,蹄声哒哒启程。
久别并未削减兄弟俩的情感,反之,使情愫更加深厚紧密。
与程颐相较,颐和与庆淮走得近,然终是亲兄弟,其感情至为深切。
行车一路,程颐将长安近日风烟之事详尽道于颐和。有新鲜事:
譬如李泰之蠢动,《括地志》书之提议已向陛下李世民言说,而后者笑纳。
颐和笔下《三国演义》皇宫流传,今凡人均读过半篇,众皆交口称赞。
太子治世愈力,李纲赞誉不断于太宗李世民前,前者闻言心喜无比。
原受颐和远贬的恪儿亦声名远播,世民有意召回帝都。
房门二公子遗爱奉旨定婚后事,将于凤冠霞帔娶尚幼时之高阳,此女花容月貌之姿。
颐和心知,那千古一绿之王将显世事,遗爱焉得免于斯帽?
彼怎会晓自己名字以此途留传,终成为绿帽祖宗!此等世态,颐和无妨置议,
人笑其痴也。皇裔公主安肯做斯?此事信之?疑窦丛生!
因这世俗之事,反令辩机成僧,与圣僧玄奘,同样青史流传。
颐和思及遗爱,祈其或许因己之回府,方解戴帽之忧。
然房玄龄一门,将何以应对?
车停缓稳,颐和启帘见府邸,卢国之居,如旧如昔。
家人已待院中。皆欢笑颜,仪态万千,佳人共盼颐和归。
\"恭候府上,迎公子重归!\"仆者齐齐俯首施礼,声音合为一体。
家的感觉!盈于颐和之心扉。
咬金的笑音随之响彻颐和的双耳,\"哈哈哈哈!我家祥瑞儿,吾辈儿还也。吩咐膳房,摆设丰盛大宴!\"
语毕,颐和嘴角微微勾起微笑,未曾惧怕,如初见。
“颐也方归,尚未憩息,爹爹饮酒之愿急躁矣。”
随后崔氏盈盈而至颐佐侧,玉指抚颐和面容,“吾儿,让娘细细瞧瞧。”
闻其儿远行险难,几度涉险之往事历历再目,崔氏涕泪连连:“快让娘瞧瞧,娘看看!”
眼见一室柔情,一旁的咬金嘴角弯成新月,“娘亲,儿子无恙,观儿体健?”
颐和展示无恙于母后,绕圈行走一圈,示其安泰。
娘放心矣,安心矣。言毕,崔氏拭泪:“男儿志当凌云霄,怎能终日居家?”
“呵呵,何人时常牵吾儿?走罢,不与纠缠,入室内聊。” 崔氏瞪视咬金一眼,挽颐和,径直步入厅中。
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仆人们尽力隐笑于唇边。
\"去吧,快去,传厨备好酒肴,父子二人把盏,不醉不返。\"
奴仆忙于后厨吩咐,皆为掩饰尴尬之情,又虑笑出声,皆离此处。
颐和迈门厅里,其弟坐满四隅。
见颐和入内,目光瞬间闪烁炽烈。
此事无人知悉颐和在塞外之作为,唯兄弟四人知晓其详。
然武家世代渴望疆土之上立业扬威,料未及先有颐和踏入沙场。
颐和战功赫赫!望之而兴叹!然也施加压力矣,兄弟诸人心中五味杂陈。
\"颐之二哥,归来哉!\" 乐亮疾奔向颐和,欲紧紧拥之。
然颐和下意识一闪,巧妙避开扑抱。
不料乐亮止不住脚力,磕磕碰碰,一滚到底。
一时哀嚎如猪猡宰杀……目睹乐亮惨状,其诸位兄弟欲行拥颐,一时却顿住脚步。
原先预备多人共拥之计,如今落空。
颐微抬眼眸,其兄弟脾性了如指掌。
特尔乐亮,父袭阴毒衣钵。颐可不愿肌肤沾泥尘!
乐亮摇摇晃晃归,红唇似大地吻过。
怨意目光凝颐而视,颐和却装作视之无睹。
哈,还是整自家兄弟痛快呵,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