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赴生死,忠于大唐!”当陈子陵揭示危机之后,众信使竟无片刻犹疑,只留下此坚定之言。十数人之声,若千军铁骑轰鸣,身形虽单,气概却不逊色于整装雄师!
陈子陵围绕他们一周,止步于一少年信使面前,此人身怀英气,其实年岁已过二十,较陈子陵年长数载,在陈眼仍犹显稚嫩。
“戈尘,你害怕吗?”陈轻整其衣袍,目凝重似秋水。
戈尘昂首挺胸,目光坚毅如磐石:“不怕!”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股决然和果敢。
陈子陵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很好,我相信你。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冷静和勇敢。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能有丝毫退缩。”
戈尘用力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陈子陵的信任和尊重:“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
陈子陵拍了拍戈尘的肩膀,然后转身面向其他信使:“诸位,此次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一起为了大唐的荣耀而战!”
众人齐声高呼:“愿赴生死,忠于大唐!”他们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仿佛在向整个世界宣告他们的决心和信念。
陈子陵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朝气和热血的年轻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知道,他们即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但他坚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使命。
“出发吧!”陈子陵一声令下,众信使纷纷跨上战马,扬起马鞭,向着远方疾驰而去。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留下了一片坚定的背影和无尽的希望。
\"关中男儿,死有何惧!\"
戈尘淡然而答,一句言辞即透露他钢铁般的决心:
关中男儿,从不含糊面对死亡!
言简意赅,却又淋漓尽致描绘出在李世民领导下,关中百姓视死如归,毫不退缩的勇魂!
\"好,正是咱关中的豪杰啊!\" 陈子陵朗笑一声,紧拍他的肩膀,
\"但我没让你等去送死,是要你们好好活下来!\"
\"唯有活着,方能传递情报,保全定襄古城!\"
\"都记得吗!\" 陈子陵豪喝道。
\"铭记在心!\" 众人响应如雷。
\"那就好,把这讯息疾马传遍四方!定襄安危,系于诸位之手矣!\"
言罢,这些信使之众朝陈施以军礼,跨马疾奔,化作四路劲旅,各自驰骋向东南西北!
望着他们渐远的身影,陈子陵的眼眸略带惋惜。
哪怕知晓他们抱定必死决心,目睹这舍身一搏的瞬间,心中仍难释挂怀。
这些都是铁血儿郎啊!
无奈战火无情,总有牺牲,无血溅战场,何谓争端?
陈子陵深深一吸,收敛哀痛,稳住心绪。
此刻,钟至诚和吕渭亦见此一幕,心中不禁升起不祥的预感。
即便他们并非将帅,也深知兵法之道,陈子陵神色凝重的寻召信使和斥候,自有一番含义。
再联想到陈特唤两人前来,无疑预示险局已到。
假如猜得无误,大战将临矣!
\"二位既是应召,便进来详商吧!\" 送走信使,陈子陵目光转向钟至诚与吕渭。
二人互观一眼,随后跟随陈进入府衙内厅。
入堂,陈并未让他们坐息,三人一同环绕战况沙盘,展示定襄附近的地域。
\"两位,今得斥候来报,北方定远县附近的偏僻小径发现了大批马蹄印记与足迹,还有一些沉重车辆留下的辙印。\"
\"起初,我认为这些都是突厥士兵,也许是几个大型部落联结成军,后来的情报推翻了我的猜测。\"
陈于地图上标注若干地点,那是分布突厥各部族的所在之地。
\"你们看,这里是突厥几大部落,因纷争不和,并未随颉利可汗驻守定襄,而是据守各自领域。\"
\"我们急追颉利可汗,没有多余兵力对付他们,故让他们暂居一处,未曾干预。\"
\"最初我认为这些军队便是突厥之军。\"
\"然则,我错估了。\" 陈子陵摇头道。
\"陈将军是说这支军队非突厥兵?” 钟至诚微蹙眉问道。
此时局唯有大唐对抗突厥,尚未见第三势力介入。
对于陈子陵的推测,钟心中生疑。
陈子陵颔首,然后指向一处遥远之地,那儿正是斥候发现众多马迹的丛林小径。
\"此处,为斥候发现蹄痕之处。试问,若那些部落联手进攻定襄,必不选此途。\"
\"南方的丛林利于隐蔽,他们不必绕行更远而偏向北地。\"
\"尤其这些足迹方向明确向南,故确信军队来自北面。\"
他指向上方薛延陀之地。
\"陈将军的意思是,这支军队属于薛延陀?” 吕渭眉头深锁。
若是薛延陀兵马,那么他们面临的袭击将更为剧烈。
\"正是如此,依我的判断,这支兵马必是薛延陀无疑。\" 陈子陵肯定地回应。
\"这事颇令人费解,薛延陀与我大唐素有交情,且有盟誓约束,薛曾投靠于我大唐,怎会在当下突犯我国土?\"
吕渭百思不得其解,薛延陀无缘无故参与这场战争。
\"非是如此,世间的结盟,岂能单凭一纸契约制约。\"
\"何况大唐灭掉突厥,疆域接壤,必然让薛延陀心生猜忌。从这次对抗可见一斑。\"
\"薛延陀与我大唐相安,一方面是因两地相距,互无利害;另者突厥久攻大唐,薛延陀本系突厥一支,自然与突厥敌对。\"
\"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千古不变。然而别忘了,所谓的忠诚仅是背叛之筹码尚未足够。\"
\"大唐扫清突厥,两国界邻,若薛延陀夺得突厥故土,不是更大赢家吗?\"
\"战争之后再来商量结盟,不就是政客惯有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