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学子才不在乎什么编制,只要能在宋王手底下做事,他们就会很高兴,毕竟他们能完成学业全靠大明的宋王殿下资助嘛!
当然,如果吕宋学子的表现好,拿到大明编制也是很容易的事,宋王殿下既然已经在学业上帮助了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仕途上也帮帮他们呢?
官员关心政府机构改组的事,读书人则比较关心恩科的事。
虽然距离恩科开考还有三个月,但是读书人知道这一届的恩科和以往的科举很不一样。
朝堂已经传出风声,大明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要改,而且这次主持恩科的是吏相李成业。
李成业虽然是前吕宋内阁首相,但是大明的儒林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显然不会以儒学来考校学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吕宋人到大明来做生意,大明的读书人对吕宋的选材制度有些了解,据说吕宋的科举不比大明的科举简单,甚至更难。
大明科举的出题范围出不来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可吕宋科举的试题却是包罗万象,小到分辨农作物,大到治国治军的理论。
这让大明的读书人很忐忑,他们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没学过杂学啊!
新任大明内阁次相李成业没有让天下的读书人久等,他很快就公布了此次恩科取士的规则和考试大纲。
此次恩科给了大明的读书人最大的优待,只要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都可以进京赴考。
因为恩科的考题变化很大,为了防止考生抓瞎,恩科的考试大纲给考生划出了考试的重点。
和读书人想的一样,此次恩科共分为五科,分别是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明工科、军略科。
明经科主要考传统的八股文,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功底,考验考生是否有处理公文的能力。
明算科考算术,考察考生的账务核算能力。
明法科不仅要考验考生对《大明律》的熟悉程度,还要分析历朝历代律法上的得失,比如让考生就某部法律典籍进行分析。
华夏上下五千年,法律典籍汗牛充栋,考生公认明法科是最难的科目。
明工科主要考工程规划和造价,以及某种工具的设计和使用。
军略科主要考察考生对军事的了解程度,目的是为了选取具有军事战略眼光的考生加以培养。
在吕宋,科举考试的科目更多更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科目攻读,然后报考。
但是大明的基础教育还没有铺开,现有的读书人都是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有的考试科目他们恐怕听都没有听说过,开设的意义不大。
所以李成业才选了这五科作为此次恩科的考试科目,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改革储备人才。
此次恩科不再简单地把考生分为上榜和落榜,每一个科目都设置甲、乙、丙、丁、不列五等。
中榜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五科都获得丁以上的评分。
另一个是除明经科外有一科获得甲以上评分。
最后还有一个好消息,此次恩科凡是未能考中的考生,马上可以报考大明即将开设的各类学院,等学成归来之后继续考。
恩科的规则和考试大纲一出,大明的读书人一片哀嚎,除了明经科他们有把握,其他四科都只是平时的兴趣爱好。
一旦涉及到考试,兴趣爱好顿时就不香了。
好在距离恩科开始还有三个月,准备报考恩科的读书人纷纷开始恶补除明经科外的知识,一时间,市面上那些平时被读书人称为杂学的书卖脱销了,卖得最好的当属北宋沈括着作的《梦溪笔谈》和崇祯十年刊行的《天工开物》
有人欢喜有人愁,比如说年初辞官归故的亳州知州,《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本来宋应星辞官就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给《天工开物》查漏补缺,可是最近却一波又一波的访客来到他隐居的乡下。
前来拜访宋应星的自然是各大书局的老板或者管事,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都想花重金购买宋应星手中那套天工开物的雕版。
现在宋应星着作的《天工开物》原版已经被炒成天价,《天工开物》的原版是宋应星自费刊发的,当初刊发的数量本来就少,市面上流通的更少,好多读书人捧着大把的银子求购。
眼见恩科开考近在眼前,书商就算想盗版《天工开物》的雕版都来不及,用活字印刷的话质量又太差,根本卖不上价。
宋应星对这群书商没有好脸色,当初他求着书商刊发他的《天工开物》,这群有眼无珠的家伙却纷纷拒绝,说什么宋应星在大明没有名望,《天工开物》在大明没有市场,这本书根本卖不出去。
现在他们又想花钱买《天工开物》的雕版,门都没有,他宋应星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人,却是有骨气的。
想当初为了刊行《天工开物》,宋应星不知道求了多少书商,最后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制成一套雕版,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虽然宋应星已经表明贵贱不卖的态度,但是书商就跟牛皮糖似的,天天守在他家门口,死皮赖脸地求。
不堪其扰的宋应星只能躲到山中暂避。
就在宋应星以为自己能清静两天的时候,他的大儿子宋士慧却带着一个人前来见他。
见大儿子不懂事,宋应星立刻责备道:“大郎,为父不是说过这几天不见外人吗?你就那么想把为父的老骨头给卖了?”
“爹,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孩儿哪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宋士慧一脸的委屈,他是劝过父亲把《天工开物》的雕版卖掉换取一笔钱财,毕竟他们家这两年的光景不怎么样,但是父亲不愿意他又哪敢逼迫。
“那你还带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来见我!”宋应星有些上火,脾气很大。
宋士慧道:“爹,你误会了,孩儿身边这位是锦衣卫的南镇抚司的李镇抚,他身负皇命而来,可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