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过也,陶子,吾深知此咎。”方一凡神色虔诚,坦然言道:
“吾错过了约定之礼的时刻,错过了那共赏乐祭的浪漫与仙妙。”
“甚至错过了向汝致歉的最佳时机。”
“而今,汝令吾错过汝身,错过一生相守之缘。”
“为何,汝言爱吾,却任由吾一错再错,至无可挽回之地步?”
“那一日,拨通吾之号码,竟是如此艰难?”
方一凡三问同一语,言罢,静默凝视黄芷陶,不再言语。
黄芷陶首微垂,五三七默然无声。
“比君所能想象者,更为艰难。”
“纵使时光逆流,即便明知君将忘却,即便等待那注定不归之人。”
“吾亦断不会拨打那通电话,绝不。”
良久,黄芷陶缓缓抬头,眸中闪烁着无尽坚韧,坚定而言。
方一凡哑口,茫然望向黄芷陶。
此番,他实未明其意,更不解黄芷陶何以如此决绝。
方一凡不知所措,满腔话语卡于喉间,难以启齿。
虽有前世之历练,却未曾遇此奇女子。
亦未曾历经此类情事。
未待方一凡思及应对之策,黄芷陶面色稍缓,言道:
“近日以来,诸多事宜,吾已思虑透彻。”
“方一凡,世间无人无过,亦非所有誓约皆能成真。”
“此二者,吾皆知之,亦感同身受。”
“只是心中悲痛难当。”黄芷陶言毕,勉强一笑。
那笑,痛楚显而易见,令方一凡感同窒息。
“待吾心绪平复,待汝不再伤悲,吾等再议,可好?”
黄芷陶扯上方一凡衣袖,轻轻摇曳,带一丝乞求。
闻此,方一凡复归沉寂。
他不愿离去,不明如何挽回,却觉尚有一线生机。
然,在黄芷陶祈求的目光下,方一凡彻底溃败。
终,勉力颔首。
那绒毛之龙,方一凡未携去,黄芷陶见其复归原位,未加阻拦。
离黄芷陶居所,方一凡脑海一片空茫。
直至课钟响起,方一凡方打个激灵,茫然四顾。
身在教室,英文温师立于讲坛,一群修为低微之学子无精打采,预备听课。
浑浑噩噩度过一课,季杨杨忽至方一凡身侧,关怀问道:
“汝可安好?面色不佳。”
“无碍。”方一凡摇首。
“或往医室查看,面色委实难堪。”季杨杨言。
“确无事。”方一凡强颜欢笑。
“情场失意?”季杨杨恍然,问之。
“差可,吾犯下一错。”方一凡苦笑。
“致歉便好,一言‘吾心悦汝’,解千愁。”
“若不成,再言一次便是。”
“女修甚易哄,勿执面皮。”季杨杨一副通晓模样,教导方一凡。
“若真如此简单便好。”方一凡愈发不适。
“来,有何伤心之事,说与众人,共乐一番。”季杨杨一脸好奇。
方一凡没好气地斜睨季杨杨,道:“汝貌陋,汝先言。”
“汝面皮厚,汝先言。”季杨杨撇嘴。
插科打诨之间,方一凡心情渐佳,脸上笑意渐浓。
老文踏时而入,次课仍为其授。
见方一凡与季杨杨谈笑风生,老文面色微愠。
“季杨杨,课已始,不归位,与方一凡窃语何事?”
老文一粉笔头精准击中季杨杨。
“温师,吾正与方一凡解惑!”
季杨杨讪讪归座。
“榜末第二为榜末首解惑?”
“一个敢讲,一个敢听,真乃奇观!”
乔英子:如何?赔罪可曾顺利?陶子又有何言语?
方一凡:歉已道,唯觉徒劳,望援手于境外~~o(_)o~~
乔英子:外援已随风散,恐天罚雷劫,君自寻解。
方一凡:冥火召魂,重生法界,亟待回归ヽ( ̄▽ ̄)
乔英子:……
方一凡:危楼欲倒之际,我皇之业摇摇欲坠,爱妃,吾赖汝以全矣(づ ̄3 ̄)づ╭~
乔英子:去,何来爱妃之说,唤吾太上圣君!
方一凡:太上圣君,救吾!o(* ̄3 ̄)o
乔英子:稍安勿躁,吾将一试!
片场之内,方一凡苦笑一声,手机轻置。
此事无丝毫头绪,乃至至今,黄芷陶所言何意,他仍未明了。
非比寻常之头痛,无人可问,唯有请乔英子06代为探查。
今日他无戏份,虽为男二,明日却未必总有拍摄,主角郑子都之戏才是重头。
来此原为相助,顺便增长些微经验,暗中学艺于冯导之下。
因有冯导同窗魏无华之谊,加之投资巨擘鼎力支持,故冯导允方一凡闲时旁观。
冯导心情佳时,亦会点拨一二。
方一凡不明高校编剧导演之学,然此处所学,与长宏训练之法大相径庭。
长宏编导课程,仅筑基之础,旨在培养电影艺术之鉴赏眼力与思维。
片场之中,方一凡习得实操执导电影之法,演员反成其次。
寻常影片,需三百至五百镜像构成,然特例亦存。
或仅百余,或近两千,全凭导演与资金而定。
看似不多,实则一镜之生,繁琐无比,需大量筹备。
首当其冲,妆容、服饰、道具需预先备齐。
若需定制,半月乃至一月之预备并不稀奇。
随后,主演妆毕入场。
导演与演员依剧本定表演之法,此前沟通已毕。
谓演员乃导演之工具人或傀儡,并非贬损,实为常态。
如名导墨镜王,放任演员茫然无措,任意驰骋,乃非常之举。
继而,定演员走位与动作切换之处。
关键节点,现场标记。
其后,导演与众摄影商议机位与运动路径,定景别与景深。
此时,摄影团队忙碌,铺设轨道,架设摄影机,调换镜头,定光圈数值。
光圈,犹似魔障,极难掌控。
即便冯导解析多次,方一凡仍一头雾水,迷茫以对。
复次,灯光师依演员、摄像机位及光圈值布光。
虽灯光小哥手脚麻利,他人观之,似历千年。
方一凡亦感同身受。
更甚者,导演中途对先前认可之光效不满,欲重来。
导演非神,出差错在所难免,然常归咎于灯光。
或寻他由,彼此心照不宣。
同时,群演、道具师及道具各就各位,主演再入,实机彩排。
各部门检视调整,完毕后,开机录制。
开机即不断试错,频繁NG,直至导演满意。
如斯,一镜方成。
为此镜,小则数十,大则数百千人,默契协作,无误亦需数时辰。
此镜,成片中或许仅数秒,甚或惨遭删减,观众无缘得见。
此间,无人能免于错。
尤其如冯导之流,班底非亲信,金钱凑集,缺乏默契,拍摄中错漏频发。
电影拍摄,数月至一年,再正常不过。
若墨镜王般,一影拍三年,真坑中之霸。
冯导实有真才,初磨合后,失误骤减,拍摄速增。
方一凡亦得益匪浅。
至于演技,师从冯导,日益精进,低级谬误渐稀。
其饰演角色,主角郑子都笔下,冷峻武神,唯武独尊。
演技要求,仍旧不高。
至于日后郑子都遭受主角重创,黑化之事,郑子都剧本尚未完稿。
大纲虽有,剧本仅七至八成,未竟全功。
拍摄时,冯导与郑子都或有推翻原案。
方一凡,区区无权无势之男二,遵命便是,借此积累宝贵之实战经验。
未来,诸多陷阱自可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