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阁老其实早就安排好了延推太子的事宜,很快太监们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和场所!
按照大学生、王公侯伯、御史大夫、九卿、侍郎,翰林,以及其他文武官员的顺序,开始进行投票延推!
候选人共有三个:二皇子晋王李洛、三皇子魏王李璟、四皇子蜀王李文。
四皇子蜀王李文虽然宣布弃选,但杨阁老为了显示公平,还是把四皇子拉进来作为陪衬!
三皇子眯缝着眼睛,脸色已经是喜笑颜开。这两天已经有大量的官员私下里给他送礼表了忠心,入主东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今文帝身体羸弱,按照杨阁老的估计,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文帝一旦出事,他就能登上帝位,心里早已经乐开了花!
杨阁老作为首辅率先投票,其他官员按照等级先后投票,大殿之内鸦雀无声,虽然太子之位匪三皇子莫属,但所有人心中还是紧张不已!
计票结果没有意外,上朝大笑官员、勋贵、皇室成员计406人,三皇子得票218票,独占鳌头。二皇子得36票。令人意外的是四皇子竟然得152票。
满朝文武没有想到,这个很少露面的四皇子竟然能够得到如此之多的票数。
有人猜测很可能是那些不愿意投票给三皇子的勋贵和少量官员,泄愤性的把选票投给了四皇子,就是想要恶心恶心一下杨阁老,表达他们心中的不满!
四皇子看到自己的选票,则是一脸的愕然!自己想要当一个小透明都不行?
大局已定,杨阁老把结果呈给文帝,文帝一看也算是和自己的想法一致,自己的这个三儿子很不错,平时对自己尊敬有加,能力也比二皇子和四皇子强不少,在加上又这么多的文武官员赞同,于是点头道:
“既然是延推而定,三皇子入主东宫,请内阁拟旨告示天下!”文帝道。
杨阁老沉声道:“微臣遵旨!”
立太子是国家大事,需要应天鉴选定良辰吉日,进行祭天、祭祖,才算是合法的太子。
杨阁老责令礼部尚书刘文礼全盘负责安排祭天、祭祖活动,翰林刘阳协助负责,刘文礼大喜,连忙答应一定办好!
杨阁老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能够主持安排祭天、祭祖的大臣,一般很快就要入阁!杨阁老这么做,是在为大学士马奇退隐做准备!
而安排翰林侍读刘阳协助开展祭天、祭祖,则是为了拉拢如泥鳅一般滑不留手的大学士刘政和。内阁中五位学士,杨阁老只有两票,刘政和这一票至关重要!
安排完毕,众人安静下来,当下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处理,狼国大军已经侵犯边境,如果真如尉迟公所说有30万兵马,即使有一般兵马侵犯边境,也是一件大事,很可能要搞大事情,侵入山西境内,很可能侵犯太原,那影响就很多了。
十多年前,拓跋部落20万大军犯边,三万拐子马,一直打到太原,失地千里,造成了朝野动荡。而据说狼国骑兵更加厉害,拥有一万铁浮图,天下无人可挡。一旦进犯太原,很可能会进入中原掠夺一番!
至于狼国太子所说要进攻京师,他们都不相信,20万兵马想要进攻大夏国的京师,两千里路程,深入大夏国的腹地,狼国还没有这种能力!
杨阁老作为首辅,这件事情虽为军务,但现在也已经被他掌控,不得不给一个说法!
“陛下,狼国进犯我国,我泱泱大国,岂能被北方蛮夷欺辱,当采取措施应对才是!”杨阁老道。
文帝点点头,他虽然只喜欢吟诗作画、修道飞升,但在太上皇时也是耳濡目染,知道北方蛮夷的凶狠。
文帝道:“阁老,该当如何?”
“北方战事,虽然未必有尉迟将军说得那么严重,但也当命令太原一带积极支援,加强防备,防止狼国深入中原腹地才是!”杨阁老道。
文帝感觉有理,道:“理当如此,拟旨以八百里加急责任北方重镇加强防备,拦截狼国骑兵进入太原。同时,兵部尽快摸清情况,是否要派兵前往增援!户部当尽快调集粮草和钱财支援边军!”
兵部尚书杨元宝道出列道:“微臣遵旨,即日就派快骑了解情况,并派官员前往北方边关督战。根据北方战事情况再行协商派兵之事!”
文帝点点头,“善!”
赵辰努努嘴,心道:“等你了解到情况,恐怕狼国铁骑就打到太原了。说不定还要跨过黄河入中原潇洒潇洒呢!”
牛天机、韩师道也是脸色凝重,牛天机在武威就了解道,这两年狼国日益崛起,控制了从燕山、阴山、贺兰山之间的数千里草原,据说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人。一旦扣关,北方七八万兵马恐怕很快就要败退下来,大同等重镇危在旦夕!
但如今朝廷用兵已经被杨阁老控制,牛天机等人虽然带兵,但军机阁已经名存实亡,他们已经说不上话了。与其让人嫌弃,还不如保持沉默!
户部尚书出列道:“陛下,虽然秋收已经到位,但今年税赋又比去年少了二成,如今发了今年欠下的俸禄和军饷,国库估计只能支持到年底,实在是拿不出多少银子来打仗啊!”
众大臣一听脸色大变,没想到国家艰难入斯,连明春的银子都没有了,但战事要紧,怎么能没有银子呢!一旦前方没有粮草和俸禄,军心涣散,哪里还是狼国铁骑的对手!
文帝的脸色也很难看,他没有想到国库现在就没有多少钱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还打什么仗啊!
文帝不语,眼睛看向了杨阁老,杨阁老现在就是他的定海神针,救命稻草!
杨阁老如今已经推三皇子上位,他还是很想稳住大夏国的江山,三皇子还没当上皇帝,至少现在还不能乱!
杨阁老道:“陛下放心,国库之中可先行拿出300万两银子送给北方,然后我们再行想想办法就是!”
文帝满意地点点头,道“善,那就按照阁老的意思去办!散朝!”
众大臣一愣,如此军国大事就如此草率行事,要是在太上皇时期,必定要好好地召开会议,仔细地研究部署一番,如何调运钱财粮草,如何动员北方各地的厢兵力量协防,哪里能够如此草率行事!
文官无所谓,但武将们却是一个个心事重重,这个仗没法打,北地肯定要生灵涂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