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木@&林 送的礼物为爱发电*3 感谢)
和刘毅祯此时心情激动不一样,孙雯作为出生在这个荒野世界的人,她对这里的一切都是好奇的。
竟然有这么高的房子,怎么造出来的?没想到她男人家的房子这么大?
他的爸爸竟然是首领,是不是和他们部落一样是部落酋长?那是她妈妈吗?身上穿的衣服好漂亮!
此时的孙雯根本顾及不到周边一切。
好在很快,刘毅祯就打断了孙雯此时的状态,“雯雯,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小小妈妈,这是我生母。”
孙雯听得头大,只得挨着叫人。
“你们一路远来,想来早就饿了肚子,今天中午咱们早点开饭。”说完,刘威就看向方晴,方晴立马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祯祯,你也长大了,你的媳妇儿能在你最危难的时候救你,说明她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女子。”刘威说完看向孙雯,“你是叫雯雯吗?”
孙雯立马点头,“是的,爸爸……”
“不错,小小,一会儿给雯雯准备一些见面礼!”
“好,我晓得。”
又聊了一会儿刘毅祯这近一年的事情,刘毅祯说道,“爸爸,我答应了雯雯部落的人,只要我们出来,就把他们从原始森林接出来。”
“这件事儿好办,你和雯雯休息几天,然后再带人去,我让你小小妈妈准备好礼物,到时候带去。”
刘毅祯道,“好的爸爸。”
孙雯则有些忐忑,“爸爸,其实……我的族人……并不想出来……”
“为什么?”刘威问道。
“我们部落的人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早已经忘记外面的事情了,尤其是现在族中老人也不多,年轻人更不认识外面。其实,族人也很害怕和外面人接触。”
刘威想了想看向刘毅祯,“你们过几天去一趟,记住一定要带上礼物,做好打算,如果大家愿意从原始森林出来,就接到我们桃源城附近居住,若是不愿意出来,你就和他们商量相互贸易,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拒绝贸易。”
孙雯点头道,“没错。去年祯哥身上穿的衣服,在我们营地就很少见,还有脚上的皮靴我们也没有见过。要是能够交易这些东西,我想我们部落的人应该很开心。”
孙雯的性格应该是比较活泼的。
刘威笑着看向孙雯,“雯雯,你小时候可有人教你认字?”
听到这话,孙雯脸红了,“其实,小时候大家都吃不饱肚子,哪有闲工夫教认字啊,也是我父母教过我一段时间,现在也只认得简单的字。”
“你放心,你这个儿媳我认了。不要有心理负担。”
孙雯点点头,然后紧紧抱着刘毅祯的胳膊,“谢谢爸爸。”
……
刘毅祯的事情在桃源城传遍了,没想到周边的世界竟然这么大,迷路的刘毅祯竟然误入到了一个部落里面。
过了几天,刘毅祯和孙雯修整好了之后,他们就要去孙雯的部落去了。
刘威看着孙雯,“你肚子里有孩子了,你确定要舟车劳顿的过去吗?”
孙雯点头,“没关系的,我可以走路。”
刘威还是让人准备了5辆马车,马车上装满了礼物。
“你们一路坐车吧,如果有不能通车的地方,可以骑马。路上一定要安全。”
“爸爸放心,我一定安全抵达,安全回来。”
……
桃源23年9月,刘毅祯与孙雯返回。这一行,他们多了一个孩子。
是个男孩儿,刘毅祯给孩子取名为刘德勋。
按照刘威定下来的规矩,男孩儿要以“毅德同归”四字为后代男孩儿名字。女孩儿则以“静雯淑雅”四字为名。
果然,孙雯营地的人不远处走出原始森林,他们在那里有了家业,是不可能轻易放弃那些家业的。
但是他们同意了交易,这次带给他们那么多的礼物,让孙雯营地的人全部觉得孙雯嫁了了一个好人家,这次的食盐、糖、酒、衣服等成为了孙雯部落最受欢迎的东西。另外就是送来了锄头、镰刀等铁器。
孙雯的爸爸是部落酋长,刘威专门送给他一个人的礼物,一个太阳能灯带蓄电池的那种,还有两个充电的强光手电,一件虎皮大衣,一顶虎皮帽、20斤桃源板青(带了两套茶具)。
这几件礼物让孙雯的爸爸感慨了很久。
说实在的,能成为一个部落的酋长,他自身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既然和外界联系上了,他们部落也有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然后刘毅祯就和他说了,双方想要快速的贸易就要修建一条道路,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标记,并且带来了30把铁斧头。
双方通路这也是孙雯爸爸愿意做的事情。
……
桃源23年11月,桃源国举办了运动会,今年的这次运动会参与的国家、部落、营地数量多达72个。
求同存异同样也是桃源国的外交方针。
这次运动会,是阿健45岁的最后一次运动会,阿蕾站在旁边给阿健加油,最后的一次运动会,阿健获得了一枚银牌、一枚铜牌。
而他的儿子今年则力压他爸爸获得了两枚金牌!
——
桃源23年12月,军部海军部的港口建造完成了一艘长100米、宽30米大船。吃水6米,这标志着桃源国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并且,船只上有了炮架,具有攻击能力。
军部把这个消息告诉刘威之后,刘威也感慨,二十年了,桃源国终于有了大船,仿照明代福船建造。当即下令,要多制造这样的船只,为以后远洋航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现如今,可以乘坐福船到周边寻访。
这则消息出来之后,整个桃源国为之沸腾起来。
宋启明激动的拿着笔在《桃源史》写下“泛国之内,无有此大船问世,仿宝船问世,则桃源国必将雄于列国……”
宋启明写《桃源史》也有20年了。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他看向自己的儿子,“我老了,以后写《桃源史》的责任交给你了,你要记住,史书必要真实,是对桃源国的负责,也是对未来子孙的负责。切记偏听偏信,即便有传言,也要记录上‘听闻’二字。”
宋启明二字点头道,“爸爸放心,你教给我的,我全部记在了心里,你不是也考察过我吗?我必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