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方势力而言,越是遇到局势凶险之事,作为上位者就越是要能稳住,麾下的人可以急,可以乱,可以慌,可以怕,但唯独上位者不行,不然所辖势力就真岌岌可危了。
而曹昂呢。
作为曹氏毫无争议的继承者,其背负的就更多了,向上要处理好与曹操的关系,向下要平稳住各方群体,尤其是处在当下,需要曹昂考虑的就更多了!!
围绕曹袁之战的大背景,曹操已统领大军北上,去跟来势汹汹的袁绍展开对弈,许都交给了荀彧,司空府有丁氏坐镇,而在襄阳还有曹昂坐镇,说实话,曹操或许有烦恼,但却不会绝望!
讲一句不好听的。
即便他败了,一切还有回旋的余地。
讲一句更不好的。
即便他战死,曹氏也不会直接垮掉。
这就是曹操的底气。
他的长子能独当一面了。
偏偏在此等态势下,江淮出现了状况,出于对全局的考虑,更出于对刘备、周瑜的重视,曹昂即便这个时候,不该选择离开襄阳,但是他必须要离开。
没办法。
在江淮一带的布防下,曹昂所派文武的确很强,能够确保好这一带的安稳,但这是从整体战略上安排的,真要具体到区域部署,跟来势汹汹的孙刘联军比起来,还是存有一定的短板。
更何况孙刘这次联手,是基于在北爆发的曹袁之战,而他们是想趁此变局,以寻求地缘上的破局。
曹昂信任丁斐、李整他们,亦信任在徐坐镇的夏侯惇,可是曹昂更相信一点,在唯一的破局下,刘备、周瑜所领大军势必会迸发极强斗志的,因为这是他们所在势力的唯一机会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曹昂绝不希望看到江淮易手,一旦出现这种剧变的话,势必会对曹氏势力产生大震,万一影响到在北之战,曹昂会后悔终生的!!
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下来,征东将军府高效运转起来。
留守的文武,忙着各种事宜。
从军的文武,忙着各种事宜。
在这等氛围下,曹昂辞别了他的妻妾,在天策卫的护卫下,先一步离开襄阳赶赴江陵,准备乘船渡江急赴江夏郡!!
天策卫被曹昂留下一部分,负责确保征东将军府安稳,同时这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与制衡作用。
至于曹昂先行离开,没有影响到阎象、娄圭为首的留守文武,更没有影响到贾诩为首的从军文武,该交待的事情都已交待,加之先前的磨合下,曹昂麾下这帮文武啊,早就懂得怎样配合了。
再一个,曹昂明确亲征出战后,所下达的一系列决断,确保重要军政要务有人分管,还起到彼此制衡的作用,这一切没有因为曹昂的离开,就出现所谓的混乱,毕竟在此之前,曹昂就曾离开过一次襄阳。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数日后。
江夏郡境内。
兴建的武汉镇治下。
长江航道。
“文谦,某此去江淮督战,荆北一应军务就皆拜托汝了。”随江水晃动的战船上,披甲挎刀的曹昂,看着表情严肃的乐进道。
“君此归襄阳,要尽快接管襄阳城防,接下来一段时日,襄阳城势必会起风波,但不管起什么风波,君都要震慑住各方群体。”
“某离开襄阳之际,以派人加急给南阳将军李典、南郡将军史涣,接替君执掌江夏诸部的江夏太守袁涣传达严令,在确保各自辖地安稳,监视各方的前提下,一旦荆北面临重大抉择时,必须无条件听从君之调遣!”
“我父赐予某的倚天,被某暂交给于文则了,而这件大氅,乃是我母缝制的,今日某便暂交给君,替某守好荆北!!”
讲到这里,曹昂从典满手中接过那件他珍藏的大氅,郑重的递到乐进面前。
“公子放心!!”
乐进双手接过大氅,随即便单膝跪地道:“进在,荆北安,进死,荆北安!!在公子从征孙刘鼠辈之际,荆北断不会有任何闪失。”
“好,好!”
曹昂忙弯腰搀扶起乐进。
有乐进这句话,曹昂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围绕当前的整体大势,荆北之地已是曹氏的核心所在,曹操领军在北征战,曹昂领兵离荆征战,只要荆北之地不出任何乱子,即便在一些地方出现状况,那都不会影响到大局的。
反之,若荆北出现状况,则曹氏必然出乱!!
乐进很早就追随在曹操麾下,所立战功无算,在当前这等局势下,曹昂想不到在他麾下有谁能取代乐进,替他坐镇襄阳,镇守荆北之地!
荆北交给了乐进,荆南交给于禁、鲁肃,关键是在两地治下吧,还都有一批文武追随留守。
荆北荆南不出问题,即便是多线作战又怎样?
何况在曹昂看来,他领兵出战的消息,一旦传到荆南去,于禁、鲁肃他们,文聘、诸葛亮、庞统、徐庶、司马懿他们,甚至包括曹铄这帮二代子弟,一定会受到刺激,武陵郡必然会从快解决。
至于败,曹昂从没有考虑过。
从长沙郡被收复后,张羡病死长沙,荆南就注定会被收复,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现在曹昂就是要缩短这个时间。
荆南的仗结束了,曹氏就从三线作战变成两线作战,至于收复的荆南诸郡,治下会出现些风波或骚乱,那是于禁他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事。
压力是能刺激到人的。
而人想成长,就必须要学会承担责任!!
跟乐进聊了很多的曹昂,又将离开襄阳时想到的一些写下来的东西,交给乐进后,便挥别乐进乘船赶赴江夏郡治了。
“公子~”
站于船板,看着战船渐行渐远的乐进,脸上露出复杂表情,渐渐的,战船消失在乐进的视线内。
“传令下去!急赴江陵城!!”
乐进的喝喊响起,所在战船便逆江而上!!
这一路逆江而上,沿途所碰见的战船,无不叫乐进感受到自家公子的决心,这也使乐进心里不止一次的暗骂孙刘联军,但也恰恰是这样,愈发坚定了乐进的信念,在大战未见分晓前,他必须要守好襄阳,守好荆北!!
……
对于乐进所想,曹昂没有再想过。
曹昂就是这样,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选择信任,那就不要有顾虑。
在天策卫的护卫下,赶到江夏郡治的曹昂,第一时间就见了江夏太守袁涣,这次领兵奔赴江淮,要跟来犯孙刘联军交战,后方安稳是要做好,但同时供应前线所需保障,也必须要做好。
毫无疑问,江夏郡将承担起集散与转运的重担!
“袁君,此役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江夏太守府正堂。
换了衣袍的曹昂,面露笑意的看向袁涣,“不仅要确保好江夏郡安稳,更要肩负起前线供应所需,不知君可愿担此重任?”
“愿为公子效死!!”
袁涣听后,立时作揖表态道。
作为讨袁之战结束后,从曹操这边要来的俘虏,曹昂对袁涣是极其礼遇的,且在伐荆一役中,还对袁涣颇为倚重,更是在夺取荆北诸郡后,举荐袁涣出任江夏太守。
曹昂把能给的都给予了,而对袁涣来讲,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其责,效其命!!
对于江淮出现的变故,乐进、袁涣他们要获悉的更早一些,而在曹昂因此变故做种种决断前,二人就已经探讨过很多次了。
此战固然突然,但己部也绝非不占优势的。
孙刘联军是杀进了九江郡,但到现在啊,还没有杀进庐江郡,而在九江郡那边,固然因为突然,使得一些城池与要冲丢掉,但三方却也转变到僵持阶段,只要能保持住这种境遇,到荆州派遣援军杀去,一切就都有回旋的余地。
更别提九江出此变故,领军坐镇徐州的夏侯惇,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管的!
“公子,今下这等态势,一味地光调兵驰援,这对我军是不利的。”在表明态度后,袁涣向曹昂讲出多日来所想之策。
“围绕江淮这片战场,涣坚信徐州刺史知此变故,定会出兵攻打广陵郡,待到那时领兵进犯的刘备必有顾虑。”
“如此以来对我军来讲,首当其冲需解决的就是江东,可江东自那一战退缩后,就出现不少风波与动荡。”
“别的地方不提,单单是与江夏郡僻壤的豫章郡就风波不断,被孙策留在豫章的孙贲、孙辅等人,一方面要应对驻柴桑大军,一方面要平息治下山越叛乱,这对他们的压力是极大的。”
曹昂露出淡淡笑意。
什么叫肱股?!
这就叫肱股!!
袁涣所提想法,跟曹昂是不谋而合的。
合着就你们江东能跟刘备联手,继而趁着北方生变下袭扰江淮,我就不能调遣精兵强将,趁着你们这样搞之下,对江东治下做些什么了?
“在赶来江夏之际,某就在想此事。”
想到这些,曹昂收敛心神,看向袁涣道:“既然江东不仁在前,那就休怪我军不义在后,某决意命柴桑将军魏延,统傅肜、霍笃等将,率柴桑守军进逼豫章,继而搅动豫章局势。”
“至于柴桑重镇,某决意调邓方率部接管,至于邓方所部镇守的沙羡,则由荆州水军遣将接管。”
袁涣心下一惊。
他是想提议袭扰豫章,继而影响到进犯的江东兵,但他却没有敢像曹昂想的那般大,毕竟这样一来,魏延一部就属孤军深入了。
“不止是这样。”
见袁涣如此,曹昂继续道:“某打算向庐江传令,命驻守皖县的徐盛率部前出,渡江与魏延一部进逼豫章!”
“至于皖县一带,则命韩曦率领本部,由舒县大营拨付三千勇卒驻防!!”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对于曹昂而言,既然出现了风波,那他就要趁势做出调整,麾下的将校,是需要一场场战争来激励的。
江淮没有出事前,仅是受荆南之战的影响,不少将校都摩拳擦掌,希望能够得到领兵出战的机会。
但是曹昂一直在压着。
这股子锐气,曹昂要叫他们憋着。
现在机会来了,可别说什么厚此薄彼啊,谁要是没有抓住机会,那今后也就别埋怨什么!!
而在这次安排下,曹昂把最能打的魏延、徐盛调出来了,就叫他们渡江前去豫章,打下多少城池不重要,重要的是叫豫章乱起来,豫章一乱,丹阳必跟着生乱。
这两地出乱了,是否会影响到孙策,曹昂不知道,但一定会影响到来犯的江东军的,如此曹昂的战略意图就达到了。
而调魏延、徐盛他们出战,柴桑的战略地位就愈发突显,毕竟此地在,就会叫孙贲他们有所忌惮,且说句不好听的,即便魏延、徐盛他们在豫章遭遇失利,只要柴桑还在,那就能确保他们能回撤回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战先算败,这是曹昂必须要有的。
如此以来,这处战略要地,曹昂就想到了邓方。
此君可不简单。
尽管史料中涉及此君的不多,但在原有时间线上,此君乃是蜀汉前期的重要存在,刘备所设庲降都督,此君是首任。
而在这个位置,还有一人极其突出,即马忠,有名狐笃!!
曹昂麾下的武将储备浑厚,这也使得曹昂自伐荆一役结束后,就开始有意的构建武将梯次。
想明确武将的梯次,就必须要靠实打实的战绩才行。
让于禁领兵征伐荆南,就是这样的考虑。
在曹昂的麾下,不能没有大将啊。
毕竟谁能确保曹昂能一直待在襄阳不出啊。
处在乱世纷争下,什么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既然是这样,曹昂就必须要根据出现的形势与状况,有意识的将一批武将,去通过战争来历练与提高。
现在江淮之战既然爆发,曹昂也给了他心属的武将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曹昂觉得魏延、徐盛、邓方这帮将校不会叫他们失望,即便他们不是在自己麾下赶赴江淮参战,但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这点他们自己接到军令后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