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处下午去姑姑家。
到了姑姑家的大四合院。
小时候来过,但是那时候记忆中,就觉得像是大平房,市中心的大平房,感觉还没有自家高楼住着舒服。
自家房子不大,但是暖和。
那时候觉得四合院像是乡下的院子一样,玩的地方多,吃完饭可以到处跑。
长大后好像就没来过了。
再来,还有一些小时候的记忆。
院子里有个大水缸,里面有鱼有花,当时总趴在水缸边看鱼,被表弟爷爷叫下来。
再来才发现这水缸原来不高啊,记忆中是要双手扒缸岩,肚子挺一挺才爬上来的,原来自己那时候那么矮。
表弟的爷爷,记忆中老爷子很老了。
结果再见,老爷子还是那样老,好像没有更老。
姑姑每年过年或者暑假有见,变化不显,但是和记忆中的时候,老很多了,有白头发了。
姑姑知道他来,很高兴,早早收拾准备了好多好吃的。
外头风大,老爷子没有出去遛弯,只能在自家遛弯。
其实对老爷子来说,几亿卖房都没有意义,他又活不了几年,他要那些钱干啥,四合院住的很舒服,人老了就喜欢接地气的生活,高楼什么的住不习惯,脚不踩地,不踏实。
他的理论跟廖教授的有点类似,地盘要大,年纪大出门遛弯,有个好歹,摔了,年轻人还不敢扶,担心我讹他,在自家遛弯,地面平平的,风也小,舒坦。
老爷子也挺喜欢杨处的。
主要一对比,自家孙子实在太不成器。
老爷子自己退休金很高,儿子虽然不是很成器,好歹也是稳稳当当。
到孙子这里,一代不如一代了,老爷子是有点发愁的,去私企上班,都是他爸找关系打招呼给安排进去的,现在你年轻力壮,人家要你,等你三十多四十多,身边一堆事,要照顾老小,精力也不比年轻,要的钱还不少,老板不开你开谁。
反正老爷子的观念,给谁打工不如给国家打工稳妥。
儿媳这个侄儿就很稳妥,看着就是很靠谱很懂事。
小时候就很好玩的小子,说话老成,愿意陪他这个老头唠嗑。
多年不见,老爷子和他聊了一下午,发现小伙子一些观点比自己那老大不小的儿子还成熟懂事一些。
人比人气死人。
难怪自家一代不如一代。
儿媳娘家却有兴盛的趋势。
虽然是在三四线的城市,这孩子的谈吐就看出家教很好,父母很好……
家里有做饭阿姨,姑姑还帮忙上手了。
很丰盛的一顿,海陆空都有。
也有清蒸鱼。
居然感觉还没有浩子做的好吃??
杨处有点不理解,姑姑家的阿姨,厨艺肯定不会差。
老爷子退休金高,虽然没有警卫员之类那么夸张,但是某些待遇是有的,找个做饭好吃的阿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浩子做的清蒸鱼好吃到,他现在吃的清蒸鱼不说寡淡无味,至少有点腥气,肉不够嫩也不够老,总之其他菜没有对比,没啥感觉,但是那鱼真的对比很鲜明,难道是石院长买的龙趸石斑鱼特别好吃?
不至于啊,晚上的清蒸鱼也是石斑鱼的一种,肯定也不便宜。
不过杨处不是喜怒形于色的人,他外表收敛的特别好,小小年纪已经很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
不是特别熟的人,很难懂他。
他觉得不好吃,但是也吃了两口。
并不会当场就表示出来。
毕竟你到亲戚家做客,人家辛辛苦苦给你准备,你还挑剔上了。
只是他心里想着浩子据说还通过卢教授认识了一个很牛逼的大佬,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级别在那呢。
他本来觉得浩子运气好,或者浩子刚好得卢教授赏识,现在觉得肯定有其他因素。
至少清蒸鱼这个菜就很牛逼。
他一个已经算是见多识广,不太土包子的人,都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清蒸鱼,中午吃的时候,只觉得是舍友一起吃的香,反正跟舍友一块吃饭就比较香,或者是走天安门,路走多了,比较辛苦也会吃的香。
晚上的清蒸鱼一对比就发现,有明显的区别的。
浩子家是做餐饮的,说不定这一点是得他爸真传?真有可能,能做一手好菜也是巨大的优点啊,大佬什么都不缺,但是对美食肯定难以拒绝,吃好吃的不犯法啊。
这年头有高幸福感,而不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少了。
还有昨天跟表弟朋友京爷程亮吃饭,两人一块去拿吃的的时候,程亮还拐着弯跟杨处打探冯浩的背景,杨处一句话四个心眼,能让他打听到才怪。
其实程亮找冯浩自己问,或者找肖哥问,都是一问一个准的,保管认认真真的给他答复。
但是他想的多,找杨处问,杨处能答吗?他可是党员,保密一流,谁都别想从他嘴里套消息。
大乔更是滑不溜丢,看着胖胖的没心眼,实际上贼聪明,转移话题一流。
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就是苦了小表弟,像是请了别人家的孩子来家里吃饭,处处拿来对比。
一顿饭吃的心痛痛的,胃堵堵的。
好在表哥还算仗义,处处夸自己。
席间他说,他在广告公司上班,其实也是过渡,他想做自媒体。
之前爸妈还有老爷子听到他的想法,都没有同意,让他先去广告公司上班,学习一下再说。
结果表哥说这个想法很好,很认真的鼓励他,说这个站在风口的行业,让他找准自己的特长。
表弟一下子眼睛就亮了,看向爸妈老爷子,你们看,你们说表哥有见识,他都说自媒体可以。
杨处觉得表弟这个性格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变成二世祖,也不记仇,但是稍微有点天真叛逆。
见姑姑他们都感兴趣的样子,也就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舍友做的自媒体成绩很不错,他们一个多月做了一百多万的粉丝,目前没有拍广告什么的,但是拿到了学校的宣传经费,每个月有两万块,还有横屏短视频的奖励,也有不少,作为在校学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老爷子点头,学校都给宣传经费,学校领导认可,那肯定是不错的了。
姑丈性子慢吞吞的,虽然也是领导,一点架子都没有,偏文青,还给侄儿倒酒。
其实姑丈要是不文青,就不会让孩子出国留学了。
到姑丈这里已经是一手好牌打的普普通通,勉强过去,姑丈喜好书法画画,喜好打太极拳,喜好写诗歌散文,最后混一个社保局副局长,已经算是长辈逆天了,否则就这性格,很难。
“你舍友那个确实厉害,我问我同事了,他们说这个号涨势太牛逼了,奔着千万粉丝大号走的,只要中间不崩,坚持下去,迟早的事。”表弟一脸羡慕的道。
“你看我们在校学生都能做,所以你真想做的话,也不用着急辞职,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做,你想想你有什么优势,是别人没有你,你有的?”
杨处这话,老爷子,姑姑姑丈都赞成,做事就做事,啥事没做先辞职,不像是做事的样儿。
表弟皱眉道:“我其实偷偷拍过一两个视频,我觉得自己留学归来,留学生也算是比较特别的,结果没用,没人看,可能现在留子太多了。”
姑丈又给侄儿倒了一杯,老爷子藏着的有一轮的生肖茅,他自己也想喝,借机招待客人,偷拿了出来,老爷子没有吭声,没骂他。
比较难得,大约是侄子是自家人,不算外人,拿出来也不张扬。
这酒确实好喝,都粘稠了,味道香的无比。
又在姑姑家,杨处也难免比平时话多了一些。
“你有很多优势啊,比如你住在二环里,四合院,你可以先试着拍拍四合院的生活……”
他还没有说完,表弟就急不可耐的打断了。
“不行啊,哥,央视都有拍过很多四合院的纪录片,收视率都不行,没啥人看。”
杨处笑了一下,表弟真是年轻人,性子不稳。
“你要是拍成央视纪录片那种风格没人看很正常,首先你要是拍那种纪录片,你拍的肯定不如人家专业的好,你是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长处,但是央视工作人员家里有四合院吗?没有吧,你家有,你随时可以拍,你要拍你在四合院的起居生活,要接地气,自媒体的受众是广大老百姓,你拍的东西可以高大上,四合院很高大上,大家都好奇,但是你拍出接地气的四合院生活,就有一种反差。”
“你拍老北京人的四合院生活,年轻人的四合院生活,怎么接地气怎么真实怎么拍,就像是你平时跟别人聊天说你家有四合院,别人是不是都会很好奇的打问你,四合院生活是怎么样的,跟听八卦一样,你平时怎么说,就怎么拍,满足普通人的八卦好奇心。”
“你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你就先关注怎么把视频拍好,积累粉丝,有了粉丝基础,你再考虑怎么变现。”
杨处这一番话,让表弟稍微冷静下来,认真思考起来,还越想越对,心情激动,恨不得现在就开始拍。
韩老爷子也点头赞许,这好歹是一个做事的样,之前孙子邀请的朋友来,那都是啥啊,动辄说卖掉四合院几个亿几个亿,然后投资啥啥啥的。
你连做什么都没有想好,就要卖祖产,这不是典型的败家子吗。
他们家现在还有点钱的有积蓄的,老爷子担心的也是孙子未来的生活,他们会老会走,不能一辈子看着孩子。
姑丈酒量有限,端着酒夸杨处:“说的好,小雨你跟你哥多学习。”
姑姑说:“小文你同学也来了,哪天一块到家里吃顿饭,姑姑给你们做,有啥忌口的不。”
老爷子拍板:“小雨这几天好好陪你哥,不是给你买了车了吗?正好去给你哥当几天司机,带着他们在京城好好转转,反正你上班那边,少去几天没事。”
表弟韩霖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