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不可否认的是,阎苍往昔确实曾在秦国积贫积弱之际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的崛起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对于如今已志得意满的白任来说,他觉得阎苍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
在他眼中,阎苍或许接下来只适合充当一个徒具虚名却无实际权力的“吉祥物”角色罢了。
人老成精、阅历深厚的王邯怎能不清楚白任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他不禁暗自叹息,感慨着白家那生性多疑的特质果真是与生俱来的,仿佛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已深深烙印在了骨子里,即便是如同当今圣上这般睿智英明之人亦难以完全幸免。
然而此时,他却又不得不如同兜头浇下一盆冷水,给满心期待的白任一记当头棒喝。
“陛下,若不以右将军阎苍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帅,那么无论是想要攻克晋赵两国中的任意一方,恐怕咱们都得耗费至少长达五年之久的时间去精心筹备才行!”
闻听此言,白任不由得大惊失色,满脸皆是难以置信之色。
但好在他终究是被系统所认可且各项数据皆堪称卓越优秀的一代帝王,故而在短暂的惊愕过后,他迅速恢复了镇定自若,并以一种虚心求教的姿态言道:“这……还望丞相不吝赐教,为朕指点迷津。”
见到白任如此谦逊恭谨的态度,王邯心中亦是颇为满意。
毕竟这些年来,尽管他已然不再亲自操持国家大小事务,可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宏伟进程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王邯方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逐一向白任娓娓道来。
“陛下当年也曾亲身经历过晋国的兵锋,想必对于当时秦州都督孟和麾下的晋国精锐之师仍记忆犹新吧……”
见到白任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王邯紧接着又开口道:“孟和旗下的这支精锐部队,堪称是晋国手中最为锐利、无坚不摧的神兵利器啊!
只可惜,在那场长平之战中,常将军与阎将军率领我大秦勇士奋勇杀敌,一举将这支晋军精锐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更是让其折损过半,从而彻底折断了秦州精锐的脊梁骨。
然而,相较于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士,晋国其余各州郡的士卒们实际上的战斗力甚至连其一半都难以企及……”
听到此处,白任已然大致洞悉了王邯话语中的深意。
也就是说,自从大秦国成功收复秦州以来,所遭遇并与之交锋的那些晋国军团,实则皆非晋国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即便是如今风头正盛的东州以及方州之军,亦复如是。
目睹白任一副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的模样,王邯不禁心生宽慰,暗自感叹与聪慧之人交谈果真省事不少。
只需稍稍提及一些关键要素,此类智者便能迅速理清头绪,进而触摸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今驻扎于定州的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晋国硕果仅存的精锐之师了。
确切地说,这支强大的军队实际上是由那位赫赫有名的韦云一手调教和统领出来的。
或许早在很久以前,韦云便已想到会有今天,特意为晋国朝廷预留了这么一条后路,所以并未将所有的精锐兵力尽数带上战场。
想当初,阎苍生平首次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恰恰便是拜韦云率领的这批精锐所赐。
当时,他们巧妙地设下埋伏,让阎苍及其麾下的军队深陷重围,难以脱身,甚至一度令阎苍险些生死。
要知道,如果面对的仅仅只是普通的晋国军队,以阎苍手中的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想要将其击溃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那么,韦云为何不选择把这些精锐部队统统调离定州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从秦国强势崛起以来,晋国北部各州郡的大量军队都被紧急抽调到前线去支援作战,这直接导致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大幅削弱。
与此同时,一直虎视眈眈的北方草原夷族眼见有机可乘,又开始按捺不住,蠢蠢欲动起来。
倘若韦云真的将这些精锐悉数带走,毫无疑问将会引发草原夷族气势汹汹地南下复仇,届时整个定州必将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而对于韦云本人来说,定州乃是他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他自然无论如何都绝不会做出这种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抉择。
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韦云心里很清楚,在与阎苍展开最终生死对决之前,哪怕将麾下所有的精锐力量统统调集至前线战场,实际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
毕竟,己方增派兵力的同时,阎苍自然也能够如法炮制地增援兵力。
更糟糕的是,晋军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度行动,极有可能使得阎苍愈发警觉起来,从而导致他精心策划安排的一系列后手战略彻底失去应有的效用。
韦云对于自身的优势以及短板所在可谓心知肚明,他知道在正面对决交锋时,自己绝非阎苍的敌手。
因此,从一开始他所倚仗的致胜法门始终都是设下埋伏、发动突然袭击这一招数。
然而,如此大范围的军队调动动作无论如何都是难以逃过阎苍的眼睛,与其冒着风险将定州的精锐部队尽数抽调至前线,倒不如把他们稳稳地留守在定州本地。
这样一来,即便自己不幸落败,日后起码还有一处安全可靠的退路可供选择,以便能够持续不断地与阎苍相互纠缠较量下去。
只可惜啊,人算终究不如天算,他万万未曾料到自己竟会如此突兀地直接命丧沙场之上。
伴随着他生命的终结,他生前所有苦心孤诣做出的种种部署谋划,到头来也只能无奈地拱手交给下一任接替他来主导这场秦晋两国大战的主帅手中了。
他原本认为那个有能力扛起这杆大旗、引领众人对抗秦国的人将会是前将军朱宣。
然而事实却无情地击碎了他的幻想,朱宣甚至尚未真正扛起这面旗帜,便已惨遭小皇帝韦真的算计,最终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