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是太官令张温?“,诸葛瞻看着眼前有些紧张的中年人。
”是,在下大魏太官令张温。“,虽然有些担忧和紧张,但张温多少还有些书生傲气,并没有太服软,只是小心地将两个儿子护在身后。
诸葛瞻看了他这个样子,倒还是有些佩服,笑着问道:”崔县令已经投降,张公何必执拗呢?乌氏城我军也已经收复了,您还有哪里可去呢?“
”哼,那也是在下要考虑的事情,我只问将军,愿不愿意放我走?“
”不愿意。“,诸葛瞻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您可是安定郡大才,我怎么舍得放走?“
”你!“,张温气恼道:”你就不怕在下以死明志?“
”不怕。因为您有儿子,还有家族亲友。“,诸葛瞻却根本不担心:”您自然有气节在身,可是为了身边人,也得好好想想不是?“
”……“,张温一下子给干沉默了,无言以对,憋了半天之后又问了一个问题:”你究竟是谁?“
诸葛瞻笑着拱手:”在下大汉军师将军,武乡侯诸葛瞻。“
”什么?你就是诸葛瞻?“,张温一惊,”崔县令输在你们手里倒是不冤。“
”张公好好休息,好好思考日后的路吧,归降大汉,我们也不会亏待你们的。“,诸葛瞻笑着便离开了。
”父亲,他是谁啊?“,小张轨在一旁十分好奇,从他的感觉来看,诸葛瞻对他们没有什么敌意,反而颇有拉拢的心思。
“当年的诸葛亮之子,听闻才智不下其父,民政军务都十分擅长,蜀地素有民谣:‘国之美政,葛侯之所为也。’,说的就是他。”
“可是他看上去好年轻,似乎而立之年都没有吧?”,张轨有些不敢置信。
张温感慨了一句:“听闻他十五岁入军,十八岁治郡县,得心应手,要是属实的话,那就不奇怪了。”
另一旁没说话的大儿子张肃也是开了口:“父亲,咱们这下怎么办,被拘押在此,时间长了,洛阳那边难免会有闲话,到时候就算能回去,孩儿担心您也说不清楚了。那些颍川士人只怕正盯着您这个位置呢!”
“你们让为父好好想想吧。”,张温眉头紧皱,感觉有些头大,他是很清楚,跑他是跑不掉的,但正像大儿子说的那样,在汉军营中要是给待久了,回去也说不清楚啊。
诸葛瞻回到了府衙,姜维正找了上来:“思远你可回来了,有要紧事。”
“卫将军,怎么了?”,诸葛瞻看着姜维这个情况,显然是有着什么紧急事情。
“凉州的情况,已经探查清楚了。”。姜维交给他一份军报:“这个秃发树机能还真不可小觑,夺取西平郡治西都城之后,联合西海羌人首领姚科回,突然北上袭击禄福,夺取了酒泉郡,凉州刺史李熹身在张掖,被前后夹击,已经抛弃了官武城,本准备取道武威县去往并州,但被卢水胡首领彭护奇袭,军士四散,武威郡全境失守。眼下凉州仅剩敦煌、金城二郡还在魏国人手中。”
“秃发树机能倒也厉害,居然拉到了这么多人。”,诸葛瞻啧啧称奇:“李熹人呢,此外,金城郡和敦煌郡现状如何?”
姜维笑道:“这便是大事了。随同军报传来的是,金城郡太守郭冲请降大汉的书信,金城郡与魏国本土断了联系,又受到了羌胡的袭击,兵力弱小,眼下无力据守,故而请降。”
“哦?有这样的好事?”,诸葛瞻大喜过望:“卫将军,我们立刻派人前往受降,你以为如何?”
“我也是这个意思,不妨就派伯恭、元俭他们二位去如何?”
“好,就请两位老将军出马,定然可行。”,诸葛瞻与姜维一拍即合,随即又问:“敦煌郡情况如何?”
姜维微微皱眉,说道:“敦煌郡的太守皇甫隆倒是个硬骨头,听说他带兵坚守城池,与羌胡激战数次,虽然伤亡惨重,但城池依然屹立不倒。不过,敦煌郡东部的广置、渊泉、冥安三已经失守,百姓大部流离,只怕他们也撑不住多久了,皇甫隆已经向魏国朝廷求援,哼,只怕也是远水难救近火。”
诸葛瞻沉吟片刻,说道:“看来凉州局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金城郡离得近,我们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敦煌郡太远了,卫将军,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姜维想了想,说道:“金城郡请降,郭冲他们也会观察我们对待凉州其他郡县的态度,但眼下我军是做不到与羌胡正面开战,可若是不应承的话,凉州人对我们大汉说不定也会失去信心。我看先做好金城郡的受降,看郭冲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怎么样?“
诸葛瞻拿起桌上的笔墨开始写信:”我以为,敦煌方面也要做好战备,我写信一封,托人转送秃发树机能和姚科回,让他们不得拦截南下的流民,另外,再增派一个将军去破羌震慑他们,如此软硬兼施,或可无恙。“
”派马隆去如何?“,姜维也给出了人选:”他虽然年轻,但勇武过人,且治军严整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诸葛瞻点了点头:“好,就依着将军的意思,马隆将军是个不错的人选。就这么定了,我看给他三千人马,廖化、张翼两位将军也给到三千人马,分头行动,尽快出发。”
姜维点点头:“那我先去找一下元俭,跟他详细说说,到时候再沃坂干与伯恭会师之后,就可以方便行事了。”,说完也就走了出去,但很快就回来了,还带着一个面生的军官。
”卫将军,您怎么回来了?这位是?“
”在下刘吉,乃刘林将军麾下校尉,两位将军,太子殿下奉命劳军,已经到达临洮,两位如果有空,还请前往临洮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