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丞相府。
曹操的书房内,夜色渐浓,烛光摇曳。曹操坐在案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胡岑被召入书房,他恭敬地站在曹操面前,等待着曹操的发问。
曹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智宸,你提议变法改革,是出于何种考虑?”
胡岑心中一紧,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询问,更可能是曹操对他忠心的一次试探。
他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然后恭敬地回答:“丞相,北方初定,百废待兴。
臣以为,变法改革乃国家长治久安之基。臣虽愚钝,但愿为国家尽绵薄之力,以图国泰民安。”
曹操微微点头,目光如炬,继续追问:“变法改革,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有周全之策?”
“臣有三策,定能够实现富国强兵,而且,臣还要做一件从古至今,少有人敢做的事情。”
“智宸说的是?”
“削弱世家!”胡岑挺直腰板,双肩向后展开,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
曹操笑了,一开始是轻笑,接着是一阵大笑,“知我者,胡智宸也!”
紧接着曹操又发问,“你何以如此痛恨世家?据我所知,你胡家也是徐州世族吧?”
胡岑不紧不慢的发问,“我想先问丞相一个问题,汉朝为什么会乱?”
曹操张了张嘴,思索一番回答到,“是桓灵二帝能否?黄巾之乱否?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否?”
胡岑摇摇头。
“是不该引董卓进京否?”
“非也,非也。此乃表象也。”
曹操抖抖衣袖,“莫非智宸认为,是门阀世家之罪也?”
胡岑笑道,“正是。”
“智宸,何出此言呢?”
“道理很简单丞相,因为这些门阀世家不给皇帝活路,也更不会给老百姓活路。”
“在下听闻过洛阳人奶喂大的烤乳猪,在黄巾之乱时,大汉百姓纷纷被饿死的时候,门阀世家却顿顿都吃得到。”(这个是晋书记载哈)
“丞相可曾知道那些门阀世家,仅仅一顿饭就要花费整整2万钱,这可是相当于普通人家不吃不喝好几年的收入了!”
“但这只是门阀世家在乱世之中,朴实无华的一顿饭钱罢了。”
“这仅仅只是吃的方面,丞相不妨想想,他们的衣食住行,又当会何等奢侈?”
“门阀世家的危害何其之深,甚至可以让一朝之天子,一朝之臣民没有一丁点活路。”
“首先就是官职的任免,在现在这个时候,北方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更不要提花钱学知识了。”
“当年汉武皇帝提出了察举制,这一制度的提出,几乎就断绝了寒门子弟可能出人头地的机会。”
“最终推举提拔出的官员全都是世家自己的子弟!官官相护,其中危害何其深也!”
“其二,门阀世家把所在区域内所有的官吏衙门,地主豪强全部垄断之后,就变成了当地的土皇帝,开始疯狂的兼并人口和土地。”
“更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敛财,毫无底线的增收赋税,他们是不会管百姓的死活的。”
“可笑的是朝廷也收不上税,所有的收入全都进入了门阀世家的口袋。而百姓会因为过重的赋税越来越苦,一直到最后完全活不下去。”
“门阀世家也未必好对付,他们会用儒家的学说修身齐说,提升能力聚拢声望。他们会用道家的学说,来判断大势。会用墨家的学说来提升技术。会用法家的学说来管理团队。”
“就像黄巾起义一样,即使号称百万之众,可谓声势滔天了吧!可惜没有统一的纲领,严明的军纪,没有起义之后的宏大目标,更不懂得如何治国,我想这就是黄巾起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吧。”
“然而天下大乱,所有人又把责任全部归到皇帝身上,然而门阀世家却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因为骂名和锅全都归到了皇帝身上,利益和名声全都是门阀世家的。就算换个王朝,那也是换汤不换药。”
“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可是丞相之志不一样,丞相不仅仅局限于门阀世家,丞相更不是董卓之辈。丞相大量启用庶族寒门,使用屯田战略,不就是想要控制世家扩张吗。”
“官渡一战,丞相平定北方,以王者之势打败了袁绍这种老牌门阀,四世三公之家倾颓倒塌。现在暂时抑制住了北方世家的疯狂扩张。”
“如今在下殚精竭虑,只为保丞相大计可成。在下奉上的三条策略,其一土地,其二赋税,其三便是官员的选用。”
胡岑的声音在曹操的书房中回荡,他的话语充满了情感和力量:“丞相,您看这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战火连绵,民不聊生。
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孩童失去父母,多少老人无依无靠。这世族权贵,只顾自己荣华富贵,不顾百姓死活。
他们囤积粮食,操纵物价,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丞相,您若不采取行动,这天下何时才能有太平之日?”
曹操坐在案前,目光深邃,听着胡岑的诉说,他的心中也泛起了波澜。
胡岑的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敲击着曹操的心房。
他深知,胡岑所言句句在理,若能实施,天下百姓定能脱离苦难,迎来太平。
曹操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对胡岑说:“先生之言,我已铭记在心。我将采纳先生之策,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先生可否助我一臂之力,共图大业?”
胡岑闻言,泪眼婆娑,深深一拜:“丞相英明,胡岑愿效犬马之劳,助丞相成就大业,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