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的一天,那是一个阳光炽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骄阳似火,烤得大地发烫,道路两旁的草木都被晒得蔫蔫的,那一天在我印象里应该是最热的一天了。
我们在尘土飞扬的小道上走着,忽然瞧见路边蹲着一个神情焦虑、满脸愁容的路人。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太爷爷心善,上前询问。那路人见太爷爷一脸慈祥,便打开了话匣子,自述道:“我这几日啊,整日提心吊胆,总觉得有什么灾祸要降临。晚上也睡不好觉,一闭眼就是各种可怕的景象,白天更是心神不宁,没法正常做事。我这是怎么了呀?”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他一番,说道:“莫急,我兴许能帮你。”说罢,太爷爷让他先坐下。
太爷爷告诉我:“神庭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处。”只见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准备为这路人施针。
太爷爷手法娴熟,轻轻将银针扎入那路人的神庭穴。过了一会儿,起针后,那路人顿觉心中的阴霾似乎消散了不少,脸上也有了一丝轻松的神色。
路人感激不已,连连道谢。太爷爷摆摆手说:“你且回去好好休息,放宽心,莫再胡思乱想。”
告别了路人,我和太爷爷继续朝着南阳的方向走去。
太爷爷告诉我,“神”,在中医里通常指心神、神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也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核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在人体中,心神的安宁与和谐是健康的关键。“庭”,有庭院、前庭之意,喻指居处之所。神庭之名,意味着此处乃心神所居之庭堂,是神明汇聚、安宁之所。这一名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的尊崇以及对心神安宁的追求。
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来看,神庭穴所属的经络为督脉。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阳气具有温煦、推动、振奋等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神庭穴位于督脉之上,能够承接督脉之阳气,并将其输注于头部,以滋养心神、醒脑开窍。
神庭穴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病症,与其所主之“神”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心神失调、神志异常有关。例如,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癫狂痫证等,往往是由于心神不安、情志失调所致。神庭穴通过调节心神的功能,使心神安宁、情志舒畅,从而达到治疗这些病症的目的。“神庭”二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对心神的调理作用,宛如为心神打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庭院。
总之,神庭穴之名寓意着其在调节心神、维持神志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神”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