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骄阳似火,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天空湛蓝如宝石,没有一丝云彩,热气从地面升腾而起,仿佛能把人蒸熟。
我们正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位面容憔悴的路人,他蹲在一棵大树下,不停地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水。太爷爷心生怜悯,上前询问。
路人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和无奈,说道:“我这几日不知怎的,每到夜晚就发热,浑身滚烫,难以入眠,而且胸胁部还不舒服。白天又稍好一些,可整个人还是没什么精神,实在是痛苦不堪。”
太爷爷仔细地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又为他把了把脉,随后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太爷爷说道:“你这是肝肾阴虚,阴不治阳,肝络失养所致。”
说着,太爷爷决定为他针刺治疗。太爷爷选取了曲泉穴。这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太爷爷一边准备针具,一边向我解释道:“曲泉穴乃肝经合穴,能滋阴养肝,疏肝之功效。”
只见太爷爷手法娴熟地将针刺入曲泉穴,轻轻捻转提插。路人起初有些紧张,但随着太爷爷的操作,他渐渐放松下来。
治疗结束后,太爷爷嘱咐路人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忧思。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我们继续踏上前往南阳的路途,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我回头望去,只见那路人的身影在金色的光芒中显得充满希望。
太爷爷在路上告诉我,“曲”,有弯曲、不直之意;“泉”,乃泉水、水源之象。曲泉之名,形象地描绘了该穴位所处部位的形态和气血运行的特点。
从形态上来看,曲泉穴所在之处,筋脉弯曲如泉。人体的筋脉如同河流,气血如同水流。在这个部位,筋脉的走向呈现出弯曲之态,恰似一泓清泉在蜿蜒流淌。这种弯曲的结构,使得气血在此汇聚、回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气血运行环境。
从气血运行的角度而言,“泉”象征着气血的生发之源。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肝与肾同源,精血互生。曲泉穴作为肝经之合穴与肾经合穴阴谷穴相邻,故此穴与肾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肾中所藏之精,化生为血,通过肝经的通道,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肝脏。而曲泉穴就如同这气血生成和流通的源泉,为肝脏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曲”和“泉”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曲”常被视为一种含蓄、内敛的智慧,代表着以柔克刚、迂回前进的处世哲学。“泉”则寓意着生机与活力,是生命之源的象征。曲泉穴的命名,不仅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结构和气血运行的精准把握,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正因如此,曲泉穴在治疗病症方面具有显着的作用。
首先,曲泉穴是肝经合穴,肝经的经气在此再次积聚,力量更为强大。对于肝郁气滞所致的病症,曲泉穴能发挥重要的调理作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肝气郁结时,会出现胸胁胀痛、情绪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曲泉穴作为肝经上的重要穴位,通过刺激它,可以疏通肝经的气血,恢复肝气的正常疏泄功能,从而缓解肝郁气滞带来的各种不适。
其次,曲泉穴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病症也有治疗效果。如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潮热汗出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由于曲泉穴与肾经相通,能够滋补肝肾之阴,补充阴液的不足,调和阴阳平衡,改善肝肾阴虚的症状。
再者,曲泉穴还常用于治疗下肢的病症。中医认为,肝经循行经过下肢。当肝经气血不畅时,容易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问题。曲泉穴在下肢,而且还是合穴力量强大,故可以疏通肝经的气血,使气血顺利下行至下肢,从而缓解下肢的病症。
此外,在妇科病症的治疗中,曲泉穴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女性以肝为先天,肝气的调畅对于月经的正常来潮、妊娠的维持等都至关重要。曲泉穴身为合穴可以通过汇合肝经气血,有助于调节女性的生殖功能,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病。
总之,曲泉穴的穴名释义蕴含着深刻的中医理论和生理病理意义,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