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一路上,风景如画,微风拂面,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太爷爷和我赶忙加快脚步,只见一位路人正坐在路边,眉头紧皱,右手紧紧握着左手手腕,脸色十分难看。
太爷爷上前关切地询问:“这位兄弟,你这是怎么了?”路人苦着脸说道:“我这手腕啊,早上起来就开始疼,又酸又胀,使不上劲儿,本想着忍忍能过去,没想到越来越严重了。”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手腕,又询问了一些其他症状,心中便有了判断。太爷爷说道:“兄弟,你这是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所致。别担心,我给你扎一针,能缓解你的疼痛。”
说罢,太爷爷便准备为路人针刺腕骨穴。太爷爷一边定位一边对我说:“小晨,你看,这腕骨穴就在手掌尺侧,当第 5 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太爷爷迅速地将银针准确地刺入腕骨穴,轻轻捻转提插。不一会儿,路人就感觉手腕的疼痛减轻了许多。
路人惊讶地说道:“哎呀,老先生,您真是神医啊!这一下子就好多了。”
太爷爷微笑着说:“这腕骨穴可不简单,它不仅能治疗你这种手腕疼痛的问题,还对黄疸、消渴、疟疾等病症有疗效呢。”
路人听了,对太爷爷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在一旁看着,心中对太爷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决心。
告别了路人,我和太爷爷继续朝着南阳的方向走去,而这次经历,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这腕骨穴,“腕”,顾名思义,指明了其所在位置——手腕。手腕乃人体活动频繁且关键的部位,连接着上肢与手部,承担着诸多精细动作和力量传递的重任。
“骨”,代表着坚固、支撑和核心。骨不仅是身体的架构基础,还与内在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生髓,骨的健康状况反映着肾气的盛衰。
当我们将“腕”和“骨”结合起来理解时,腕骨穴凸显了其在手腕部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它犹如手腕区域的关键枢纽,掌控着气血的流通和经络的运行。
腕骨穴作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具有特殊的治疗意义。小肠主液,负责津液的吸收和布散。凡是津液失调或津液运行失常导致的疾病,求之于腕骨穴,往往能收获良效。
津液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当津液蕴于体内,日久化热,湿热交蒸,熏蒸于皮肤,便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即中医所称的“黄疸”。腕骨穴能够调节小肠经的气血,促进津液的正常代谢,消除湿热,从而改善黄疸的状况。
津液亏耗时,不能上达头部润泽眼睛,会导致看东西时犹如翳膜覆盖眼球。腕骨穴通过调节津液的输布,补充眼部所需的津液,改善视力问题。
此外,若风寒之邪闭塞皮肤表面的毛孔,使体内之热不能发散,进而出现热病汗不出等津液失调的情况,刺激腕骨穴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使毛孔开合正常,内热得以散发。
腕骨穴之名不仅明确了其位置,更揭示了其在调节津液代谢、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医治疗多种病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