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那在未来灭掉朕大宋的金人,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的吧!”
“朕在先前只把辽国当作威胁,压根就没有把这女真族当一回事,哪里想到这女真族在日后能强大到这种地步!”
“现在想想所谓的奖赏,到头来只不过都是喂在狗的身上了!”
“可在天幕内容出现之后,朕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朕第一个要灭的异族就是你女真!
天幕内容出现的时候,赵匡胤的注意力从始至终一直都放在女真族的身上。
原本赵匡胤他是知道女真族存在的,因为那些女真人曾给大宋献过名马。
而赵匡胤先前也没有把这些女真人当一回事,毕竟异族有辽国这个大山压着。
可如今在看完关于大宋的天幕内容后,赵匡胤他第一个要灭的不是辽国,而是这在未来成隐患的女真族!
有一些东西该提前消除,自己要替后世之人消除这一大隐患。
…………
【政局稳定!】
【身为大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为了维护得之不易的大宋江山,采取了许多和平措施来稳定政局。】
【用杯酒释兵权一计,通过和平方式解除部分禁军将领等人的兵权,将统兵之权集中到皇帝手中,成功削弱了武将对皇权的威胁!】
【宋朝延续唐朝制度,设立尚书,门下,中枢三省,同时又取消了宰相“坐而论道”的制度,使宰相失去了百官所不可及的待遇。】
【开启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派选文官担任地方知州,并且设置通判予以监督和制约,以分散地方的权利。】
【大力推行科举,增加科举录取名额,广泛吸纳人才进入官僚的队伍!】
【平定内部叛乱,对李筠等后周时期地方节度使的叛乱进行镇压,维护了宋朝的统一和稳定。】
【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王朝呈现出稳定繁荣的局面,史称建隆之治!故政局稳定为A!】
…………
【后世影响!】
【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可真正兴盛起来还是要到宋朝建立,各种制度在赵匡胤手中成功完善!】
【给无数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成功影响元明清等朝代的官僚体系!】
【赵匡胤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大力提倡读书,崇尚儒学,在赵匡胤的影响之下,宋朝文化繁荣出现了无数的文化名人,如苏轼,欧阳修,王安石……!】
【设立了太学,国子监的高等学府,在地方也设立各种学校。】
【在建立宋朝以后,继续重视和推动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经济,成功造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势,并且一直影响着后世!】
【赵匡胤在位之时推崇以文治国,崇文抑武,对武官地位进行很大程度打压!】
【他的这一决定虽然成功地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军事力量和军队战斗力下降,对王朝积贫积弱局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宋之制度,影响华夏千年!故后世影响为A!】
…………………………………………………………………
大唐
“科举一事,难如登天!可若是想要打破那些人的垄断,就必须要有寒门子弟出现!”
“这宋朝真的能够做到给寒门子弟一条晋升做官之路?”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宋朝有大功德在身啊!”
见到科举在宋朝彻底完善的内容时,李世民眼中闪过丝丝敬佩。
李世民他在唐朝推行过科举制,自然也知道科举二字的利处在哪里!
想要打破那些世家门阀的统治,这个科举就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绝大部分的寒门子弟来说,这科举才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的一个办法。
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科举做官,而不是靠那些世家门阀的推荐!
要是宋朝真的能够将科举制度彻底实施,那这宋朝有恩于天下百姓,天下的学子都应该要感谢这赵匡胤!!!
…………
南宋
“崇文抑武一事是好是坏,何人又能够说的清!”
“就如那天幕内容上所说的一样,巩固了皇权,却陷入了军队战斗力!”
“若我大宋军队战斗力能有开国之初的一半,那又怎么会害怕那区区女真?”
对于天幕上的内容,大殿内的武官应该是是感受最为深的人。
那崇文抑武一事,已经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下意识地就会认为自己要比文官低上一等,认为自己就是不如那些武官。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做那文华门外唱名的状元?
他们就算是立下了再大的战功,也只不过是一个区区丘八而已!
先前军队之所以会打不过金人,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如今百官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但要是想改过来,又岂能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
而坐在大殿之上的赵构,他的想法则不是这么认为。
在赵构看来,那些武人是不配掌权的,就算要掌权,也一定要有文官的监督!
要是让那些武人手中掌了权,那他的统治就会产生影响。
赵构他自然是要牢牢的将皇帝的权利抓在手里,怎么可能会允许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
…………
清朝
“若论文化繁荣昌盛,这宋朝确实是历朝历代之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文正公!这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存在?”
“这一个软弱无能的宋朝,凭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多的名臣?天底下哪里有这种道理?”
“依朕看来,这些人都应该投胎到朕的大清,当朕的大清臣子,大清会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
乾隆他就算是再瞧不起宋朝,也不得不承认这宋朝的文化发展程度,确实是历朝历代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是从何时而兴起的,就是从宋朝才开始建立才兴起的!
宋朝这异常崇文的制度就注定了,宋朝所出现的文臣是绝对不会少的!
历朝历代的文人身份地位,就没有一个朝代是能高过这宋朝的。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事,就足以证明宋朝文人的地位了。
想到这里,乾隆内心那叫一个嫉妒啊。
那些文臣要是来到他大清就好了,去那宋朝不是完全在浪费吗?
还有凭什么汉人能有那么多名臣,他大清满人就没有!
但是在想到宋朝军事薄弱的事情时,乾隆内心的嫉妒一下子就淡了不少。
那宋朝出再多的文人又如何,到头来不还是亡在金人和元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