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喝的满脸通红,他站起来拍着胸口朗声说道。
“陛下,攻打辽东城一战,因为有杜荷献计,我们打的真是痛快!”
“杜荷先是使出一招诈败诱敌,我们把高句丽的援军和城内的守军引到山谷里,一战灭了7万5千敌军!”
“接着杜荷使出第二计,火烧城墙,直接把坚不可摧的辽东城墙,给烧的坍塌!”
“这座抵御前隋百万大军的城池,就这样被我们快速攻破了!”
听到侯君集说起辽东城战役,在座的大臣十分配合,他们纷纷拍手高呼道。
“这一战打的真好!”
“不愧是莱国公的子嗣,杜荷的兵法谋略,在年轻一辈真是独树一帜啊!”
“卫国公不愧是名师出高徒,苏定方、薛仁贵和杜荷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今日是庆功宴,一众大臣也十分配合。
不管他们对杜荷和李靖是什么样的看法,他们各种好听的话,一股脑地说出来。
毕竟战功他们这帮将军已经立下,如果此刻摆着一张臭脸,扫的不是这帮将军的兴,而是扫陛下和太子的兴。
“哈哈哈!”
李世民仰头大笑,他指着杜荷向一众大臣说道。
“出征之前,太子把杜荷设为中军的行军副大总管,朕一开始心里还带着质疑的态度。”
“是太子向朕力荐,说杜荷在兵法一道天赋惊人。”
“事实证明,太子的眼光真是不错,看人真准!”
听到李世民的这番话,原本夸赞杜荷的一帮大臣,纷纷转过头向李承乾一顿恭维。
“太子殿下不愧是贤明的储君,知人善用!”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敢将杜荷这种没有战斗经验的人,设为行军副大总管,也就太子殿下才有这样的魄力!”
听着满朝文武的夸赞,李承乾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在朝臣的恭维下,他瞬间成了本次宴席的主角。
紧接着李绩和李道宗等人,开始有意地夸赞李承乾,并且把他塑造成一个运筹帷幄的超级统帅。
而一众朝臣听到精彩处,还时不时地发出惊呼声。
杜荷看着笑得合不拢嘴的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再看一帮狂拍马屁的大臣,他暗中摇了摇头
“庙堂之上不仅是打打杀杀,全都是人情世故啊!”
这帮臣子在恭维时,杜荷则埋着头,对着案几上的肉食大快朵颐。
虽然他没有刻意表现,可他的名字还是被一众将军频繁提起。
大殿内的目光,每隔一会都会集中到他的身上来。
看着出征的将领聊的起劲,营州都督张俭一句话也不敢说,他的脸上充满了紧张。
“哎!”
一想到明日其余将军接受领赏,而他可能会被陛下处罚,张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宴席持续了两个多时辰,眼看就要结束。
也不知道满脸酒气的李世民来了什么兴致,他指着杜荷朗声说道。
“杜荷,此情此景,你来赋诗一首吧!”
“去年中秋诗会你的表现,朕还记忆犹新啊!”
今天的这场庆功宴,其余将军都兴致勃勃地在分享,就杜荷、苏定方、薛仁贵和席君买等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吃东西。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跟张俭一样,在战场上犯下大错。
想到张俭折损了万余士卒,李世民的眉头也微微皱了起来,他直勾勾地看向张俭,脸上露出一抹愠怒。
“什么情况!”
埋着头的张俭,忽然感觉到浑身不自在,好像有人盯着他一般。。
他连忙抬头一看,只见李世民锐利的目光好似要把他劈了一样,吓的张俭连忙低下头。
“完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希望太子殿下能帮我美言几句吧!”
现在张俭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到李承乾的身上。
对于李世民和张俭发生的小插曲,除了少数心思细腻的大臣留意到,大部分大臣都在怂恿杜荷作诗。
“陛下的这个提议实在太好了!”
“杜侍郎才高八斗,诗情无双,肯定能出口成章!”
“《唐诗三百首》我看了,要数杜侍郎作的诗最好!”
这帮怂恿杜荷作诗的大臣,除了少部分人是真心实意,绝大部分人都是带着看戏的心态。
作诗需要灵感,在毫无防备之下,杜荷还能作出什么样的好诗?
我去!
原本吃饱喝足,准备回家见妻儿的杜荷,看到这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大臣起哄,他的脸色微微一变。
这帮大臣也是人才,非得给他装逼的机会。
在作诗这一块,还能看他出丑不成?
李承乾也出声附和道:“杜荷,既然父皇和一众文武大臣都如此信任你,你就作诗一首吧!”
在他心里,作诗对杜荷来说根本不是事。
他和杜荷待在安市城的时候,杜荷随口就能念出好诗句。
奈何杜荷不愿意说第二遍,导致他听了就忘记了。
看到大殿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杜荷知道没法推脱,只好站起来说道。
“承蒙陛下,太子殿下,以及诸位大臣的信任,本官就作诗一首。”
“如果作的不好,还望各位指正。”
说完以后,杜荷开始闭目冥想,看看有哪些合适的诗可以拿来装一波。
房遗爱看到大出风头的杜荷,他的脸上带着一抹不屑和嫉妒。
“小人得志!”
“真把自己当成文曲星下凡,诗词说作就作?”
“现在装作一副高深的样子,要是作不出诗,看你还怎么收场!”
虽然现在魏王失势,他爹也被贬官,但是这并不妨碍房遗爱在心里骂天骂地。
过了盏茶功夫。
绞尽脑汁思考杜荷,终于想到了一首诗。
杜荷猛地睁开双眼,迎着所有人期待的目光,朗声念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诗一出,太极殿内瞬间陷入沉寂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名叫《己亥岁》,创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后。
特别是最后两句诗,属于名留千古的佳句。
李世民脸色凝重说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首诗作的好啊!”